画笔“战疫”,广东美术家作品致敬“逆行者”

南方+ 记者

春节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在2020年的初春打响。

无数白衣天使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前赴后继赶往武汉前线。在后方,广东美术家用自己的方式加入到防疫队伍中,用画笔记录时代缩影。

医护人员席地休息 张弘作

佛山艺坛父子兵,塑像致敬“逆行者”

在佛山,一对艺坛“父子兵”在工作室昼夜奋战,加班加点创作雕塑《无畏的逆行者——钟南山院士》。

雕塑以钟南山院士为原型,目光坚毅,嘴唇紧闭。在作者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佛山雕塑院院长简锡昭看来,这不仅是钟南山院士的真实写照,更是无数医护“逆行者”的一个缩影。

随着各地医护大军不断支援武汉,简锡昭的创作热情也变得越来越火热。他开始从抗疫第一线的感人事迹里寻找创作素材,经过反复探讨,最终决定以钟南山院士的形象为原型创作一尊半身胸像。 

胸像高约53公分,以钟南山传记的封面图为创作原型。“虽然这是一尊半身胸像,我们还是要突出‘逆行’的动感。”为此,艺术家稍微扭动院士的头部,有意识地将白大褂衣领处理成略有飘动的造型。

正所谓“上阵不离父子兵”,简锡昭的儿子、90后青年雕塑家、佛山市艺术创作院签约艺术家简振麒也为作品提供不少创意。“文艺工作者也是‘文艺战士’,也可以用自己的雕刻刀与医护人员并肩奋战。”简锡昭告诉记者,这是儿子第一次参加重大社会事件的主题创作,能通过创作见证历史、记录历史,让他们父子都由衷感到荣幸。

从大年初二动手创作奋战至今,作品的泥稿目前已完成将近九成。下一件雕塑作品的雏形,也在简锡昭的脑海里成形。这一次,“雕塑父子兵”要刻画一对“医生父子兵”:网络短视频里,一对湖南郴州的急诊科医生父子,隔着防护玻璃互相打气的暖心情景,给他们带来新的灵感。

“很多同事建议我们将作品捐赠给医疗机构,但创作要趁热打铁,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将作品完成好。”简锡昭虽然没有想好作品未来的归宿,但他期望社会的关注能让作品被更多观众看见,向更多人传递战胜疫情的信心。

广美教授画下“白衣天使”,速写记录动人瞬间

不久前,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弘创作的记录抗疫瞬间的多幅速写作品,备受网友关注,记录了许多感人时刻。

抢建中的“火神山医院”   张弘作

张弘生于武汉,在武汉生活了20年。“因牵挂桑梓父老,便用画笔记录,这既是与他们共克时艰的一种行动,也是向所有战斗在武汉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致敬,以及对社会各方驰援武汉人民的由衷感激。”

医生正在抢救病人 张弘作

由于无法进入现场收集资料,张弘根据电视和网络上的新闻照片资料,凭借印象开始作画。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为病人检查、穿戴防护服、席地休息等细节,被他用简洁的线条记录在速写作品之中。

大年三十广州医护人员驰援武汉 张弘作

这不是张弘第一次进行抗疫题材的创作。在2003年非典期间,张弘走进广州第一人民医院隔离病房,画下表现广东抗非典一线的中国画作品《天职》,作品后来多次参加各种大型展览,并被广东美术馆收藏。

文艺“战疫”,广东美术家在行动

目前,广东美术家们也积极行动起来,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文艺力量。

1月31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发布了《致全省美术工作者的倡议书》,号召全省美术工作者拿起手中的画笔,参与疫情题材创作。广州美术学院发布《战“疫”海报设计志愿者征集令》,号召青年学子积极参与由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美术学院发起的抗疫海报征集活动。文艺战“疫”,更多的广东美术家在行动。

【记者】杨逸 

【见习记者】万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万璇
校对 张昕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