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全部撤档,没什么比安全更重要。那么,宅在家里看什么?
据统计,《西游记》的重播已经超过3000次,甚至还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亮剑》第一轮播出后五年内的重播,就已经到达3000次;《还珠格格》就几乎不曾缺席过湖南卫视的暑期档……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为什么有些老剧看不腻?
(小尘4x/图)
就快过年了。春节电视台又进入寒假老剧重播时段,从早期的《西游记》《红楼梦》,到90年代的《我爱我家》《新白娘子传奇》,再到新世纪以来的《亮剑》《士兵突击》《武林外传》《闯关东》《甄嬛传》……
尽管平日里年轻人最常讨论的似乎是日韩英美剧,但一到寒暑假还是国产老剧的天下。据统计,《西游记》的重播已经超过3000次,甚至还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亮剑》第一轮播出后五年内的重播,就已经到达3000次;《还珠格格》就几乎不曾缺席过湖南卫视的暑期档……
为什么有些老剧看不腻呢?就连“喜新厌旧”的年轻人也难逃“真香定律”。
老剧质量能打
根据某门户网站提供的数据抓取分析,得出了“中国网友最爱刷的电视剧排行榜”,排名前8的国产剧分别是:《甄嬛传》(豆瓣9.1分)、《亮剑》(豆瓣9.3分)、《琅琊榜》(豆瓣9.3分)、《西游记》(豆瓣9.6分)、《武林外传》(豆瓣9.5分)、《还珠格格》(豆瓣8.3分)、《父母爱情》(豆瓣9.4分)、《士兵突击》(豆瓣9.3分)。不难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规律,即豆瓣评分几乎都是9分以上,最低分的《还珠格格》也有8.3分。
好剧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耐看,有情节、有故事、有人物、有情感感染力、也有回味空间。试想一下,如果一部剧集像口香糖或者甘蔗,嚼一嚼就没味道了,它显然是没有生命力的。而任何一个好剧制作的共同点是,认真。
比如1986年版《西游记》。早在1981年,导演杨洁就接到了拍《西游记》的任务,她首先是花了两个月时间跑遍全国各地取景。《西游记》从1982年开始建组,到最后拍出25集,一共拍了整整6年,直到1988年前25集才全部播出。这几乎是两三个月拍一集的节奏。一方面是当时条件太困难了,经费各种不足,拉到资金就拍,资金不足就暂停;我们现在估计很难想象,当时整个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和一台特技机,为了拍摄出种种腾云驾雾和特效效果,只能“慢”。
另一方面则是当时的电视人是真真正正的认真,他们身上有着我们这个时代在反复提倡的“匠人精神”。比如《西游记》全部是实景拍摄,一整个剧组(演员摄像道具服装化妆),在全国各地迁徙,“几车皮的东西,搬运都是自己来干,师徒4人都要干”。
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孙悟空的著名演员六小龄童章金莱。(图虫网/图)
再反观时下的一些古装剧,拍摄条件好太多了,各种设备、技术先进得多,但很多古装剧连最基本的实地拍摄都无法做到,最后就闹出了“抠图”的笑话,演员身后的青山绿水都是绿幕,后期制作上去了,除了假就是假,怎么让观众入戏?
所以老剧受欢迎也折射了一个困境:虽然当前影视剧创作蓬勃繁荣,但有高原少高峰,新经典仍旧偏少,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啃老本”。
老剧也可以很“好玩”
除了通过电视台收看老剧外,现在更多年轻人的观看渠道是,通过视频网站收看老剧。
比如2019年年底,某视频网站发布“6000万90后沉迷看老片”调查报告,展示了从2019年6月高清经典专区上线以来,有上亿用户人均每日看剧1小时,90后观看时长占比超过40%。电视剧中,作品观看时长排名前两位的“电视人”分别是胡歌、金庸。胡歌主演的《神话》《仙剑奇侠传》与金庸小说改编的《鹿鼎记》(陈小春版)《天龙八部》(黄日华版)等一起,成了网友追捧的对象。
因此,老剧也成了视频网站的抢购重点,诸多观众可以想到的老剧,基本都可以在“优爱腾”的会员专区里观看。
年轻人看老剧,不仅仅是看剧情,他们也在观看过程中参与二次互动,这就体现在弹幕上。比如《甄嬛传》被优酷买到版权后,常年占据优酷的热播榜。剧情好看,弹幕更是好玩。你以为年轻人说的是“臣妾做不到啊”“贱人就是矫情”等老梗?这就太OUT了,他们已经进阶为《甄嬛传》十级学者。弹幕上经常有类似的提醒:“各位旅客注意了,三秒后就是清宫标志性景点‘臣妾做不到’”“千万别错过下一集,国家级5A景区‘翠嘴,打烂她的果’”……
而B站上的老剧,弹幕更是欢乐的源泉。年轻观众是把老剧当做“文物”来考古,从老剧中解读出以往被忽略的细节。“你好骚啊”“你摔了个屁股墩”,不仅让《回家的诱惑》翻红,就连凌潇肃也翻红了。
除了优爱腾和B站,微博也是老剧考古的重要地盘。“令妃到底是不是心机girl”、“尔泰是否暗恋小燕子”、“何书桓是不是渣男”、“刘星家到底多有钱”等话题,让观众仿佛发现了新大陆,老剧被观众填充了新的理解。而在此过程中,年轻人也参与到社交狂欢中,获得一种身份归属感。
老剧也是怀旧载体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很多人一年到头奔波在外,只有春节才回家团聚。一家人其乐融融聚在一起,说说过去、聊聊往事,也展望新的未来。如果客厅需要背景声,老剧依旧是最好的选择。
老剧会让我们回忆起当年它还是新剧时,我们的观看时光。那时还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房子是旧的,沙发是破的,电视机是小小的,那时网络不发达,手机是稀罕物,闲暇时光一家人就会围坐着看一部剧。时光匆匆,而今再一次合家团聚一起看电视剧时,新剧已变成老剧,团聚变得稀缺又珍贵,之前从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但也不必感伤,在重温老剧、在怀旧过去岁月时,我们收获快乐与重新出发的动力。从心理学角度看,怀旧之所以产生,往往在于身份认同危机,或者说归宿感的缺失。在恐惧、不确定、焦虑的环境中,人们便倾向于怀旧,“重新体验过去生活的片断,以增加对现有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协助达到自我完整的目标”。
因此,就像作家池莉说的,“在怀旧的情景闪回中,我们都是主角。我们会在逆境中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往事并不如意,我们曾经忍饥挨饿、受歧视、被欺负、倒霉、不讨老师喜欢、怀才不遇、无立锥之地,然而,故事一波三折,情形逐渐改变。就像美国大片一样,我们总是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现在,你鲜活地坐在往事末端,作为自己历史的主人翁,栩栩如生地讲述着。我们讲述与倾听。我们会同时哈哈大笑。”
是的,一家人围坐着看老剧,往事那些困难的瞬间、那些看似过不去的坎儿,如今不也都过去了,都成了笑谈了吗?这是老剧的另一个意义:带我们重温往昔的快乐,也告诉我们,一切都会“老去”,快乐的不快乐的都是瞬间,请珍惜当下的此时此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