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画家小林老师:携国漫出国门用艺术治癌症,新年希望潜心创作

南方都市报
+ 订阅

——第4篇——

在中国,一位高校老师可以拥有怎样的文化能量?中山大学教师林帝浣(“小林老师”)提供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答案。

过去一年间,他应邀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了文化讲座和个人画展;作为策展顾问,将《大闹天宫》《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优秀国漫作品带到日本和欧洲,吸引大量当地人驻足围观。

他的微信公众号“小林”几乎日更一组原创治愈系水墨漫画,坚持至今,单篇推文10万+已成常态。不过去年有件事的确让他“受宠若惊”——由他绘制并推送的一幅水墨漫画,被改编成了高考全国III卷的材料作文题。考试结束后,南都记者曾第一时间对话林帝浣,并找到了这幅漫画的原型人物——他中学时代的英语老师黎光宁。

2019年中,林帝浣还收获了3个新身份: 1月初,他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聘为客座教授,负责筹建人文艺术治疗科;9月以来,他成为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参与创建中大美术专业;12月,经全员大会选举,他正式当选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林帝浣。

在春节到来之际,南都记者造访了林帝浣位于中大南校园附近的“等一朵花开”工作室。尽管多重角色在身、事务繁忙,眼前的他依旧是春风含笑,看不出一点儿疲色。

林帝浣说,希望2020年,能将更多时间用于创作,还计划着多走一些地方,“去写写生,拍拍照,找一些新的感受,再把它们放到新的作品里。”

让中国动漫“走出去”

回顾2019年,林帝浣有一半时间用于将中国动漫百年发展历程中的经典力作、新的探索和思考带到国外去,增进文化交流和理解。系列巡展的第一站是世界“动漫圣地”、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作为策展顾问,这也是他印象最深的一段旅程。

“万事开头难,而且在国外做文化交流,跟在国内做一场展览是不同概念。”林帝浣告诉南都记者,“我们费了很大精力,一点一点地对接资源,事无巨细地去做准备。”

2019年6月,“中国动漫日本行”活动,林帝浣任策展顾问。

在日本大阪的展出,最终定在了中央区的地标式建筑TWIN21举办。这座双子塔中汇集着多家高科技企业,同时也有常设的文化场馆。林帝浣笑称,刚开始,场地提供方对他们一行颇为傲慢,似乎误以为这个展览仅仅为了造势而存在,可当亲眼见到他们布展之后,日方意识到中国艺术家们的专业和敬业,态度就变得越来越好,还主动提供了很多帮助。文化交流的过程,从展览开幕之前就已在发生。

巡展的主题叫《从水墨中来》,展出的项目既有《大闹天空》《小蝌蚪找妈妈》等早期“中国动画学派”的扛鼎之作,也包括《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优秀的国漫近作,以及在当下备受欢迎的中国新生代漫画家的作品。林帝浣说,之所以用“水墨”作为切入点,是因为日本文化传统中也有书道和写意画,审美相通,更便于接受。

展览期间他发现,众多日本观众对于画作所反映的当代中国充满惊奇,他们会在一幅画的面前驻足很久,“会很认真地沉浸到里面去”;也在展馆中结识了一位特殊观众,他叫王斌,是一位华人,在TWIN21里的IBM已经工作了20多年。王斌告诉林帝浣,此前自己从未在这里见到过中国主题的展览,这一次终于等到了,他不舍得离开。

日本巡展顺利收官之后,林帝浣又陪这批国漫作品到了欧洲,先后登陆希腊的雅典、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巴塞罗那,所到之处,均受到民众热情“围观”。可能与很多人的预想不同,据林帝浣介绍,西方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无隔阂。譬如刚刚在国内创下票房新高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被翻译成希腊语放映出来,雅典的观众也会频频发笑。

2019年10月31日,林帝浣携国漫作品到访希腊。

这些经历让他更加确信,对外文化交流应该破除思维定式。并非只有京剧脸谱、舞龙舞狮或者大红灯笼才代表中国;借助动漫这一“全球性的语言”去讲当代故事,同样可以在千里之外引起共鸣。

用漫画“治疗”乳腺疾病

去年3月底,南都曾报道过“小林老师”的新事业:受聘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客座教授,负责筹建人文艺术治疗科。如今据林帝浣介绍,相关方案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2019年,林帝浣受聘为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客座教授。

春节过后,位于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的人文艺术治疗实验室就会动工装修,同时组建工作团队,“按照我们刚刚决定的分工,一部分人将负责制定艺术教学方案,另一些人执行教学,还有一部分人做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评估。”接下来,该科室会招募第一批接受艺术治疗的志愿者,按照初步计划,应是面向乳腺癌早中期的术后患者,在治疗方案上,则以相对易学的漫画为主,可能还会辅以音乐、影像等其他艺术形式。若万事俱足,在2020年春夏之际,就可以开始第1期实验。

这个研究方向在国内尚属于新兴事物,但在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在临床医疗中引入音乐、绘画,包括漫画等综合治疗手段,可能会影响到一些癌症病人或慢性心血管病患者的心情和心理状况,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和生存率的效果。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找到林帝浣来牵头进行这项探索和尝试,当然,他的身份是研究者,主要负责方案设计和效果监测,并不涉及处方或手术治疗——这部分工作,将由肿瘤科等相关科室的合作者来完成。

项目刚刚过审,林帝浣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构想艺术治疗的实施细节。他告诉南都记者:“我初步的想法是,首先让老师教授一些画漫画的基本技术,然后有一个临摹的阶段,比如说今年是鼠年,那么我们教大家画一个简单的老鼠……等过了这个临摹阶段之后,就可以引导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话创作成漫画,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释放心情。”至于首批选择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招募对象的原因,则是医学研究已然表明,乳腺病的发生往往跟郁结的情绪有关,而这个结论也得到了不少公众的认同。

常画水墨漫画的林帝浣,其实特别期望把水墨画的技法教给患者:“硬笔,它只是线条,但是毛笔可以被你更精确地控制,在运笔过程中是比较‘治愈’的。”

新年愿望是“潜心创作”

聊完这些“公事”,谈起自己的新年愿望,林帝浣想了想说,“我觉得还是潜心、精心创作。”至于创作形式,则完全不重要,“用筷子、手指都没问题——你知道,水墨画里面有一种门类叫‘指墨画’。”

毕竟,林帝浣就是以不断跨界而著称的。他1975年生于广东湛江,1993年以高分考入中山医科大学(今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却没有“顺理成章”地穿上白大褂,而是追随自己对于人文艺术的兴趣留校工作,于2019年调任艺术学院之前,曾在中大网络中心任职,也教过“网络营销”、“交互设计”等新媒体课程。本职工作之余,他凭自学发展出了摄影、绘画、书法、写作等爱好。似乎生怕让自己背负明确定义,他有一句签名档沿用了多年:“立志做摄影界书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

林帝浣2017年创作的一幅漫画,成为2019年高考全国卷材料作文题素材。

但最近几年,“小林老师”似乎终于在从事多种形式的创作同时,找到了一份十分稳定、并且极具价值感的使命:用他的水墨漫画来捕捉时代气息、观照普通人的精神生活。相比起摄影或者文学,漫画的简约、直观决定了它更为老少咸宜,再配上俏皮中包含达观内核的文案,构成了“小林漫画”这个新媒体漫画的著名IP。

林帝浣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作理念:“在我的人生观里,负能量和正能量只是一念之差。当一个人深陷思想困境时,会觉得眼前的‘坎’难以逾越,但当有一幅简单的漫画告诉TA说,‘其实你所面临的困境,不是你一个人在承受,你并不孤独’时,也许这个人就能释然,心里的‘坎’也就能消弭于无形。”

“戳破无毒”,前提是有善良的发心,而不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去牟利。在这方面,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的林帝浣深具责任感。他说:“利用现代人的焦虑、嫉妒、戾气等负面情绪吸取流量,在互联网时代可能是非常有效的。但是我觉得,一个网络内容生产者,其实就是青年一代的精神家园的构筑者。你选择了这份事业,那还是应该致力于让这个社会更和谐、更阳光。这一点,文艺作品是可以做得到的。”

也正是由于这份“事业心”,林帝浣在主业繁忙的情况下从未中断水墨漫画的创作。他对南都记者笑道:“我画画就像吹牛一样不打草稿,但我会在手机的记事本上存很多想法,然后不停地把这些文案改来改去。”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摄影:南都记者 陈辉

编辑:张亚莉,刘苗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