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习俗早知道〗之腊月廿七:洗疚疾、宰年鸡

粤讲粤政
+ 订阅

  语

  时光匆匆如流水,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七啦!年谣称:“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春节期间的“上店赶集”虽然也有与往日集市贸易、购缺卖余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除了这些,民谚称“腊月二十七洗疚疾”。传统民俗中在这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明日习俗早知道之腊月二十七

  洗疚疾

  不洗澡就不能过年——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梁实秋说,“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洗澡当做一件大事的。”

  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净身以示虔诚,称为“戒”。西周的戒礼十分隆重考究,有专职官员执掌。先秦沐浴礼仪已很完备。诸侯要先洗头洗澡,然后才能去朝见天子。老北京过年在腊月二十七这一日也有洗浴、洗衣的习俗,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传说在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

  宰鸡赶大集

  今天除了洗,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鸡”,民谣中“腊月二十七,杀只鸡”,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鸡”同“吉”谐音,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

  其实,腊月二十七杀鸡也是有讲究的。杀好的鸡,不能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留一点。

  鸡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另外,因为过去的习俗讲究初一不能动刀,所以,这些东西当然也要提前准备好了。

  这天除了要宰杀鸡,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春节所需的物品,所以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再来看各地习俗

  天津的民俗

  二十七宰公鸡,虽然也是忙活年饭,这里面却隐藏着父系社会的特征。当时人们的潜意识里认同男子为大的观点,认为雄的就好就是第一,而过年这么隆重的节日,自然也就要宰一只公鸡了,而且公鸡本身就很漂亮,雄赳赳的显着气派。这天宰好炖熟的公鸡要在除夕的盛宴上登场,而且是整只鸡盘在一个碟子里摆放在桌子中间,盛宴上是不能将其拆解成一碗鸡块,而且天津人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名头,叫做大吉大利。

  除夕当天并不能将这只鸡吃得一干二净,摆上桌后大家只象征性吃上几口,然后就等着晚饭结束,把这个菜与其他剩下的饭菜一道撤下来,但公鸡还单独保留着。以后每到吃饭时,这只公鸡都要再被端上来,人们吃的时候同样要遵循只吃一点点的规矩,天天都要在餐桌上摆一摆,表达了人们企求吉祥的心愿。

  北京的民俗

  老北京人在腊月二十七这天也有宰公鸡的习俗。除了昨天炖肉今天炖鸡以外,还要准备更多的肉菜、素菜等以备过年时候享用。每天厨房里都是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外面冰天雪地北风呼呼,一推门,就是各种香味儿和着热气扑面而来,还有满屋子的笑语喧阗,屋外的鞭炮齐鸣。年,就这样带着形、声、色、香、味,定格在记忆中。

  老北京过年在腊月二十七这天仍旧继续昨天的工作洗衣服、洗澡,有腊月二十七洗疚疾,洗旧泥的习俗,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传说在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洗去一年来的疾病,其实就是为了祈求来年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京城也就有了“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山西的民俗

  山西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晋东南地区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过年歌谣:

  其一是“ 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来源:帅帅职场屋

  编辑:粤粤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