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山、新兴“中药地图”出炉!

南方医plus
+ 订阅

1月 18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2017年广东省县级普查工作验收会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广东药科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药材生产与开发重点研究室、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承担的中山市和新兴县中药资源普查成果,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中山市和新兴县的中药资源普查项目由国家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7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资助,广东药科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药材生产与开发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杨全教授为项目负责人。自2017年12月以来,在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山市人民政府和新兴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项目组完成了中山市和新兴县各36个样地的180个样方套,1080个样方及35条样线的野生中药资源的调查,以及栽培中药资源、中药材市场和传统中医药知识等的调查工作。

项目组成员张春荣博士汇报了中山市和新兴县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此次工作采集到中山市野生药用植物372种,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五桂山等低山丘陵地带,特色药用植物包括乌药、猴耳环、牛耳枫、鸦胆子、铁包金、白木香、岗松、钩吻、鸡眼藤、华南忍冬、野菊等。调查了中山市栽培中药材19种,以药食两用的番石榴栽培面积最大,达4500亩,其次是铁皮石斛3300亩,广藿香1200亩。

采集到新兴县野生药用植物431种,特色药用植物主要有何首乌、肉桂、蕺菜、广州相思子、龙须藤、南酸枣、栀子、络石、石菖蒲等。调查了新兴县栽培中药材12种,其中,乌梅栽培面积达2.3万亩,肉桂栽培面积4000余亩,沉香栽培面积1000余亩。

在中山市和新兴县的资源普查过程中,项目组发表资源普查相关科研论文5篇,有22名研究生和30余名本科生参与了普查项目,为中药资源事业培养了后备人才。以中国中药集团中国药材公司赵润怀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组对广州综合试验站取得的普查成果表示肯定,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据了解,根据普查结果,广东药科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药材生产与开发重点研究室、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与中山市卫生健康局、新兴县卫生健康局共同编制了《中山市中药资源概况及区划》、《新兴县中药资源概况及区划》,为中山市和新兴县的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中药材生产与区划提供了数据依据和政策建议,推动了中山市、新兴县乃至广东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记者】江玲


编辑 朱斌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