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看视频
泠泠古筝声中,身着民族服饰的学生左手扶着香篆,右手悬着香勺,演绎优雅香道。窗外,数百棵莞香树在日光下茁壮成长,为校园增添芳香诗意。
莞香是东莞独有的文化符号,寮步香市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市之一,也是莞人植香、制香、市香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作为以香市命名的寮步镇窗口学校,香市小学多年来探索将“莞香文化”引入学校,以“本香教育”作为学校的文化定位,提炼出“香传市承 识古开今”的办学理念。
香市小学校长谢进标表示,以“推进内涵发展 快速提升品牌”为契机,学校从提升办学理念、推进美丽校园建设、彰显艺术特色、开发课程体系四大方面着手,致力于将香市小学打造成一所践行“本香教育”的艺术特色学校。
融合古今精华,探路现代教育
简单来说,“本香教育”是依托莞香这一东莞地域文化符号,以香为特色,以香为目标,立足人本、校本、乡本的教育。在谢进标看来,这是对学校历史、现状和发展分析后的选择,也顺应了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人本是指回归教育的本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校本指的是凝聚全校师生、家长的才智,以开放的姿态引入外部智慧;乡本则是指实施完整的、立体的莞香文化教育,传承和创新本土的优秀文化。”谢进标阐释。
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香市小学为自己的品牌之路确立了方向:培养坚强、自信、高雅、奉献的香小学子;营造“和谐纯真 聚香竟成”的香小校风;锤炼“崇德守真 馨香育人”的教风;培养“乐学率真 众香养正”的学风。办一所立足乡土优秀文化传统,开启现代教育智慧的融古今教育精华于一体的学校。
在践行当中,学校又按照课堂教学、课程建设、家校合作三大板块制定具体目标。其中,香市小学探索将“莞香文化”内涵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有美感的课堂,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科学之美和艺术之美的发现鉴赏和表达能力。
课程建设上,学校致力于在基础课程中渗透莞香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具有诚敬知礼、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美德,基于多种感官理解事物及创新实践的智慧和能力,坚韧自强的心灵以及高雅的审美。
在家校合作方面,学校通过举办开学礼、散学礼、毕业礼及各种节日活动,让家长认同学校文化。同时继续发挥家长在学校事务中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活动打造家长的品牌,进一步扩大优秀家长的影响力。
艺术特色突出,师资队伍优良
艺术楼一层琴声飘然,学生们正在专心上钢琴课;隔壁舞蹈室,穿着红色舞衣的女生们正在练习新动作;二楼书法室,学生们伴着音乐静心练字;不远处的陶艺室里也坐满了人,大家都在制作自己的陶艺作品。
这是学校少年宫的一景。香市小学副校长侯燕华介绍,香韵少年宫成立于2011年,全年开办秋季班、寒假班、春季班、暑假班,每期开设20至25个培训班,实行免费开放、义务授课。“学校将一栋三层教学楼设为少年宫,有20多间不同种类的功能室,每期培训学生进千人,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
自2009年办学至今,学校形成了以艺术教育为一大特色,涵盖校园文化、书香校园、阳光课间、写字教育、家校合作的五大亮点,为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师资队伍优良,现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人、广东省学科带头人1人、广东省骨干教师3人、东莞市学科带头人3人、东莞市教学能手11人。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成立指导小组协助教师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规划书”;高校教授+学校骨干组成双导师,扎实推进校本研修;鼓励教师发挥所长开设校本课程,如摄影、陶艺、香道等。
与此同时,香市小学也注重以科研课题为抓手,引领教师走专业的研究型教师道路。科研课题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13个领域,镇级以上课题合计37项,其中获广东省教育科研创新成果奖5项、获东莞市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4项。
开发特色课程,建构“本香+”体系
孤堡中机关重重,队员必须密切配合,经历一系列侦察与解谜,才能闯过关卡寻获物资,如此刺激又有趣的游戏实际上是一节数学课。据了解,香市小学数学科组探索开发了《趣味数学》本香校本课程,采用“双师教学”的授课方式,通过具象化的情境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香市小学“本香教育”课程体系包含两大板块。一方面,落实好国家课程,目前进入课程表的学科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体健等共14门,通过基础课程渗透、延展型基础课程、活动型基础课程的形式,渗透特色文化内核。另一方面,以第二课堂为基础,建构核心特色校本课程体系框架,目前建构成型的校本课程乒乓球、管乐、合唱、舞蹈、香道等共15门。
2019年是香市小学的课程改革年,在巩固已有的特色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具有该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支持教师开设校本课程和选修课,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至少开设一个研究型课题。学校为学生提供20门以上学校课程,形成校本教材,给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课程和学习机会。
香市小学副校长郝洁介绍,目前本香课程已经进入3.0阶段,基本形成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学科课程和融合课程、基础特色课程和综合拓展课程、少年宫艺术课程和师生双向兴趣课程的多维层叠体系。
在她看来,学校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香市小学正朝着“本香+”课程不断完善。一方面,学校将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和形式,特别是整合更多社会优质资源,增加地域性拓展融合课程。如寮步香市商贸文化课程,将广告、设计、商贸相融合;留香影像课程,将摄影、语文、英语、地理、历史相结合。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课程评价的研究,引进质量评价体系保证课程实施质量。
对话校长
谢进标:注重“莞香文化”的传承、发扬和创新
南方+:“本香教育”有着什么样的内涵?
谢进标:莞香树可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生不息,条件越恶劣,越能结出优质的香。这一自然特性蕴含着深刻的物象意义,即“香蕴于本,本孕育香”,“本”喻为坚强、自信,“香”喻为高雅、奉献。从哲理上讲,一个成功人士,其内在的特质必定有坚强、自信的成份,其外在往往表现为高雅的风貌和奉献的情怀,这是“本”和“香”的逻辑关系。
香市小学以“本香教育”作为学校的文化定位,在育人过程中,将坚强、自信内化于学生的情意之中,大力夯实一代学子的“德性之本”,同时期望产生高雅、奉献的果实,收获一代学子的“成长之香”。
南方+:学校此前的办学理念是“用高雅的艺术教育奠定学生儒雅的人生”,现在是“香传市承 识古开今”,其中的考虑是什么?
谢进标:东莞正在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在城市机遇之下香市小学的发展也面临新的契机,办学理念自然需要优化提升。我们通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专家指导,紧扣地域文化的特点,最后将原有的办学理念提升“香传市承 识古开今”。
“香传市承”包含了香市古地名、学校校名。“香传”指香市小学的教育是令人愉悦的、潜移默化的;“市承”指香市小学聚集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各种群体、各种形式、各种门类。“识古开今”是指通过系列特色课程认识、体验“莞香文化”的精神,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传承、发扬和创新。
南方+:如何进一步将莞香文化渗透到“本香”品牌的推广当中?
谢进标:乘着品牌建设的东风,学校深入打造系列文化品牌。一是将校园整体打造为莞香文化乐园。学校正门展现香市画卷,展示过去和现在香市风情的交融;学校架空层增加标志性的雕塑等文化小品;研发一套融入香道动作的“香舞”表演;完善学校、班级的特色标识系统。
二是推广学校莞香文化的研究成果。近几年,寮步致力于挖掘“寮步香市”精神,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开发了莞香文化镇本教材并在镇区中小学推行。香市小学愿意将多年的相关交易实践成果向社会进行展示,通过校际观摩、沙龙、论坛、联合课题研究等方式促进学校间实践联合,共享学校从顶层理念设计、特色课程建设到环境建设方面的成果。
【记者】林群贤
【统筹】王慧
【摄影】孙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