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了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战火席卷中华大地,日军所到之处,其罪行罄竹难书。中国人民为保家卫国付出几千万人的宝贵生命和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漫长的14年抗日战争才宣告结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很多城市相继失守,落入日军控制中。南海之滨的惠来,同样被卷入这场抗日洪流之中。不畏强暴的惠来百姓,众志成城,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持续数年的战斗。
1937年8月,中共韩江工作委员会通过汕头进步救亡团体的骨干分子,发起并成立“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简称:汕青会)。“汕青会”成立工作队分赴潮汕各地,协助当地成立抗日救亡团体。1937年9月,“汕青会”成员方应昌到惠来,联系中共地下党员陈绍贡,商议筹备成立“惠来青年救亡同志会”(简称:惠青会)。此时陈绍贡刚从国民党感化院出狱不久,身体尚未恢复,但方应昌的到来让陈绍贡内心澎湃,随即成立“惠来青救会筹备会”,印发《告惠来各界同胞书》,出版《救亡导报》《救亡日报》《惠来救亡》等宣传刊物,号召惠来儿女不做亡国奴,投身抗日救亡队伍。9月下旬,“惠青会”在惠城宣教小学举行成立大会,陈绍贡任主席。随着“惠青会”队伍不断扩大,1937年10月,“惠青会”组建“惠来银河剧团”,以演出作掩护,传递情报,印发传单,号召爱国青年加入抗日队伍。
陈绍贡(1912-1951年)
1938年10月21日下午,日军侵占广州市政府,广州沦陷。这时,日本侵略者想尽一切办法要切断我国与外界的海上联系。1939年6月,侵华日军下达了攻占汕头和潮州的命令。6月21日这一天,日军共出动飞机44架次,对汕头市进行了大规模轰炸,翌日占领汕头市区,汕头论陷。紧接着,澄海、潮安、潮阳等地先后被日军占领。
随着广州、汕头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日军将魔抓伸向惠来神泉港,以切断生活与军用物资通过神泉港输送到潮汕腹地及兴梅等地区的路径。为了封锁这条海上通道 ,1941年6月25日凌晨4时,日军两艘战舰从汕头开至惠来,停泊于澳角海面。日军300多人在两架轰炸机的掩护下从外沙田登陆进犯神泉,轮番轰炸神泉镇华南街和惠城镇惠西马路、北门等处。驻惠来广东省保安团在文昌山与日军英勇抗击,激战至下午,保安团战士牺牲34人,击毙日军20多人。日军撤退时遇到退潮,加上神泉港航道复杂,周围的渔民拒绝为不熟悉航道的日军引航,撤退的日军被乘胜追来的保安团官兵击沉汽艇1艘。
1945年1月29日,日军山口和黑木部队兵分三路向惠城进攻,分别占领惠城东门、北门和西门。国民党驻惠城军队己撤走,2月1曰,日本侵略军攻陷惠来县城。次日,日军攻陷靖海,继而侵占神泉。短短几日,惠来县大部分被日军占领。日军占领惠来后,建立维持会、商会、防卫团等组织,大肆搜捕反日进步人士,烧杀无辜百姓,将惠来变成了人间地狱。
1945年2月,日军从陆路进攻惠来
曾遭日舰炮轰的澳角炮台,位于惠来县神泉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8日,日本第二十三军司令田中久一派代表富田直亮在汕头市签署投降书。从这一刻开始,在潮汕地区肆虐6年的日军撤走。
如今,汕头市外马路131号,有一栋三层高的建筑依然屹立,日本法西斯曾在这里签下了投降书。这座建筑铭刻了潮汕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和光荣,同时,它也如同一枚沉重的印章,将一段民族屈辱史深深地镌刻在这块土地上,让后人铭记、反省。
来源: 中共惠来县委宣传部 《中国红色文化记忆•惠来》
编辑:“和畅惠来”政务微信编辑部
“和畅惠来”政务微信是中共惠来县委宣传部(惠来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推出的宣传惠来、了解惠来的新窗口。“和畅惠来”坚持发布权威资讯,服务百姓民生,弘扬本土文化,彰显惠来特色。
垂询合作热线:0663-6681035
联系邮箱:HCHL336688@163.com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