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街道人大工委:“人大代表之家”成龙城街道人大工作名片

南方+

龙城街道人大工委打造全市功能最全、面积最大的“人大代表之家”,让“家”成为代表学习交流、联系服务选民、议政督政的重要阵地;创新打造“代表之家+”模式,构建了“一家、数站、多点”新格局,实现各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点全覆盖,为更好发挥基层人大工委作用助力“城市新客厅”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两年,于龙城街道而言,是硕果盈枝的一年。龙城街道被评为“深圳市人大工作和建设示范街道”,愉园社区、爱联社区两个社区代表联络站获评“深圳市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样板站”,龙城街道“人大代表之家”被评为“深圳市人大工作十大创新案例”,并被推荐为广东省第二届全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

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打造全市功能最全“人大代表之家”

龙城街道人大工委始终把代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搭建代表履职平台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想履职、会履职、能履职、善履职的能力,有效激发代表的履职活力,推动代表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为此,该街道人大工委坚持高标杆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去年在愉园社区建成全市功能最齐全、面积最大的“人大代表之家”,通过打造宣传教育、学习培训、联系选民、交流经验、展示代表风采“五大平台”,设置宣传、接待、议事和办公四大功能区,让代表履职有了真正的“家”。

在软硬件建设上,“家”配置了触摸屏、翻阅机、LED 屏、广告机等多媒体设备,实现了办公设备现代化、品质化,宣传设备网络化、智能化。同时,还设立了代表公示栏、工作制度栏、标识牌、代表信箱,方便代表与选民群众的沟通联系。此外,依托“家”的基础,该街道人大工委在户外新增了宪法广场和法制宣传长廊,宣传法治建设,受到上级领导充分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该街道人大工委通过落实“六有”标准、建立“五簿一册”管理规章、集中管理联络员等举措,健全“家”的运行机制,增强“家”的有效能力,不断提升“家”的管理效能,把“家”建设成为宣传人大制度、密切联系选民、促进代表履职、交流人大工作、展现代表风采的平台。

依托“家”平台搭建的沟通交流平台,先后吸引来自海南、四川、北京、广东等 67 个团体 1299 人次前来参观学习,有效促进了街道人大工委与省内外各级人大组织的沟通交流,推进了街道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率先组建民情侦查队伍

督促党委政府做出科学决策

龙城街道人大工委圆满完成区人大交办各项工作任务,去年包括开展各类代表活动68 场;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补选工作;顺利完成区人大六届四次会议各项任务,提交建议案 20 条;积极做好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去年共接到区人大代表建议 5 件,市人大代表建议 2 件,秉承“办前有沟通、办中有联系、办后有反馈”原则,目前7 件建议均已办理完毕;认真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评议活动等。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人大监督方面,该街道人大工委围绕中心工作,通过深入开展专题视察、调查研究、率先在全区建立民情联络员制度等举措,切实增强代表履职监督实效。据介绍,去年共开展预算审查、治水提质、环境品质提升、行政综合执法、优化营商环境、民生大盆菜项目评审等视察调研活动 16 场,组建由 25 名民情联络员组成的民情侦查队伍跟踪落实反馈信息,督促党委政府做出科学决策、规范管理、为民服务,助推民生问题解决。

坚持创新发展

小小代表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坚持创新发展一直是龙城街道人大工委为民服务的着力点。该街道人大工委丰富代表履职活动,去年在强化“家、站、点”履职平台基础上,创新开展“小小代表”活动,引导小朋友关注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问题,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得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移动网转载。同时加强打造“一站一品牌,一点一特色”,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在5个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开展10场“代表议事会”活动、11场代表接访活动、4场“代表有话说”沙龙活动,听取民意解答民惑。

得益于该街道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其先进做法和经验被中央、省、市、区等媒体刊发稿件达86 条,既展示人大代表履职的风采,又大大提高了龙城街道人大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撰文】梅云霞  刘敏

编辑 李定 实习生 王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