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这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让化肥更绿色友好

广东教育头条
+ 订阅

樊小林和科研团队在工作

广东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具有复种指数大、产量高、用肥量大的特点。

常规化肥容易流失、淋失,长期不合理地过量使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酸化、土传病害蔓延、水系污染等问题。

改造常规化肥,使其变得更绿色、更环境友好,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

在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的资助下,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樊小林及其团队开展了20年的联合攻关,创建了养分控释关键技术和控释肥料,技术转化率居全国同类第一,提高广东省乃至全国肥料和施肥技术水平,明显增加了肥料利用率,实现了轻简施肥和环境友好。

10日,樊小林科研团队的成果“植物源油脂包膜肥控释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华农是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

如何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是这个项目的“卡脖子问题”。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反反复复的论证,樊小林团队将研究方向锁定在包膜控释肥料技术上。

当时,国内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包膜技术。针对此难题,研究团队制定了包膜控释肥料研制的三个基本原则:不增加农民总体投入、节约资源、轻简施肥,并由此着手从包膜材料研发、包膜控释技术调控及高效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

在对包膜材料和包膜工艺上进行突破和创新时,筛选材料的过程异常艰辛。研究团队用十几种材料做出567个配方,经过8505次实验,才最终筛选出可再生的植物源蓖麻油和大豆油作为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创制植物油包膜材料,实现了绿色可再生,从源头上解决了聚烯烃、聚醚多元醇树脂生产过程用溶剂、膜材几乎不降解的难题。

该成果还研发了同步营养肥配制技术,以植物油包膜控释肥料作为控释长效养分源,配以常规肥料进行掺混,既降低了肥料的成本,解决了单独应用控释肥料的弊端,又实现了肥料养分释放与作物需求同步。

香蕉是我国热带重要的经济果树之一,生长期长,需肥量多,追肥频繁,肥料利用率低。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与樊小林团队合作后,将同步营养肥技术应用到香蕉栽培生产中,一造香蕉只需追肥3-5次,明显地减少了翻耕次数,施肥劳动力也节省了70%以上,香蕉长势良好,蕉园管理明显变轻松了。仅此一项,每亩即可为公司节约80-120元的劳动力成本。借助于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建设,这一成果已在我国90%的香蕉产区进行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只要认真和执着,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樊小林执着研究新型肥料三十多年,一直坚持“问题从农村中来,成果服务于三农”的理念。这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就是对这种精神的最好肯定。

【记者】钟哲

【通讯员】陈芃辰 谢韩 郑雪宜

编辑 陈明诗
校对 张昕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