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亿元民生支出托起“幸福惠州”

南方日报

改善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要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政府一般性支出压减10%,集中财力确保承诺的民生事项必须落到实处、一件一件办好。

——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南坛小学实验学校的美术课课堂。王昌辉 摄

民生是什么?对市民来说,是孩子走路几分钟就可以到学校,是在镇上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是在家门口看一场文艺盛宴……老百姓在教育、就医等生活场景中的直接体验,勾勒出一幅“幸福惠州”的图景。

居民获得感不断提升,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

记者从惠州市两会获悉,2019年惠州全市民生支出完成431.7亿元,增长13.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0.2%。一笔笔民生支出落地,让城市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200人,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5万个,3个县级公立医院强基升级项目投入使用……

学位供给加码

将新增2.5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

一座城市的教育水平,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很多市民而言,家门口走几步,就有信得过的好学校,无疑是一种“小确幸”。随着一批新学校相继建成投用,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充,这样的“小确幸”越来越多。

2019年9月,惠州市区河南岸添了一所新学校——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南校区)投入使用。该校规划用地约4.89万平方米,是惠州全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小学,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提供2500个学位。开学当日,市民刘惠中的儿子女儿顺利转入十一小,“以前上学要15分钟车程,现在就在隔壁上学,很方便”。

2019年以来,惠州稳步推进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齐步走”,新增幼儿园61所、学前教育学位2万个,新建、改建中小学校35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5万个。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惠州“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也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市教育部门测算,惠州义务教育学位总量是足够的,还有富余。但惠州像国内其他城市一样,面临着“城镇拥挤、农村富余”的难题。惠州已经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但56人以上的大班额占比仍有7.81%,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学位需求“扎堆”城镇,本质上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该如何破解?最直接的方式是增加学位供给。

2020年,惠州学位建设将继续“加码”:新增公办(含公办性质)幼儿园25所以上,学前教育学位增加2万个以上。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0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5万个、普通高中学位5000个以上。

不过,要让惠州城乡教育同时跑起来,单靠加强学校建设还不够,师资也要跟上。惠州乡村教育跑不动,存在的一个现象是专业学科教师不足,背后也折射了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质量的痛点。

为改变这一局面,惠州通过加强农村教学点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减轻城镇学校办学压力。到2020年,全市各县区预算投入2.9亿元,用于7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增教室及教学辅助用房415间,新增学位9325个,新增床位8522个。

百姓需求的难点和痛点,始终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惠州各个县区也在不断尝试和努力。例如,去年博罗投入近2000万元,选聘了260名专业教师充实到农村小学,近8.3万名农村学生因此受益。

今年的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继续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等。这些举措有望“搅动一池春水”,激发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动力。

博罗县中医医院的医生在抓药。

乡镇医院升级

在家门口享受县级医疗服务

近日,家住博罗县杨村镇圩镇的骨伤患者黄文祥(化名)康复出院了,不久前,他在家附近的博罗县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了微创手术。在更早的年月里,这家刚刚开业的县级医院还叫杨村镇卫生院,无法完成这样复杂的骨科手术。

作为首批省医疗卫生强基项目之一,杨村镇卫生院和惠东县多祝镇卫生院一样,在2019年基本完成了向县级公立医院的升级建设,这就意味着,上述两个偏远乡镇及周边地区的居民从此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这只是过去一年间惠州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新进展的一隅。2019年,惠州的县级公立医院强基升级项目中,已有3个投入使用。在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同时,医疗卫生高地建设也得到扎实推进——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成功入列全省第三批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还依托惠州市中医医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惠州医院。

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完善是一座城市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当前,惠州已打造胸痛、创伤、卒中、高危孕产妇救治、高危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联盟”,搭建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广的危急重症区域救治体系,这一步伐走在全省前列。

医疗惠民的同时也要兼顾便民。为解决一院一卡、互不通用、预约挂号难等问题,近日,惠州正式启用电子健康码。如今,患者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等4家市直公立医院看病可使用“扫码就医”。患者通过个人电子健康码在网上预约后,就可以在全省不同区域的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无卡就医,享受预约挂号、检查、取药、支付、信息查询等便捷服务,传统繁琐的候诊流程和诊疗卡正逐步成为历史。

在5G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更加便民的医疗服务照进现实。2019年,5G+智慧医疗落地惠州,5G技术在惠州多家医院得以应用,成为“5G手术”等智慧医疗手段的技术引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惠州市中医医院),全市首家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运行,全面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互联网+智慧医疗”有望让更多的惠州基层患者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惠州将继续推进建高地与强基层紧密结合,2020年建成7个县级公立医院并投入使用,完成3个县“第二人民医院”主体工程,全市新增住院床位2500张。“市域内住院率提升到95%、县域内住院率提升到80%”,这是一个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的过程,“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就地就良医”的基层就医场景正在逐步实现。

文化惠民乐民

惠州举办文化惠民活动超1200场

惠州市民在家门口的文化艺术盛宴越来越精彩。“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2019年11月22日晚,位于惠州市区江北的体育馆人声鼎沸,激情昂扬的古诗文吟诵响彻馆内外。2019广东旅游文化节暨第十届(惠州)东坡文化节(下称“双节”)开幕式综艺晚会在此上演,市民郭先生通过朋友抢到了免费的入场票,现场欣赏了这场高水准的文化盛宴。

双节期间,近40场文旅体活动面向市民开放,开幕式晚会、草坪音乐节、各种展览的门票免费向市民派送,并推出涵盖吃喝玩乐游购娱的一系列惠民活动,全面分享文化旅游体育融合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超过2000万人次关注到双节,近50万市民或外地游客直接或间接参与双节,真正实现“惠”民、“乐”民效果。

这是2019年惠州文化惠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惠州文化发展呈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体惠民活动异彩纷呈,一系列发展新成果为市民的生活带来新变化、新面貌,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新期待。

围绕城市“10分钟文化圈”、城乡“15分钟健身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小目标,惠州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5个县级文化馆、4个县级图书馆全部完成总分馆建设任务;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8平方米;新建或改(扩)建29座旅游厕所;各县区纷纷建成一批旅游驿站、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设施。

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惠州市、县、镇三级联动,举办西湖花灯博览会、欢乐新春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超过1200场,广受城乡群众欢迎,极大地丰富了全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迎春系列比赛等全民健身活动约1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80万人次。

记者从惠州文化艺术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在2019年举办了10场惠州文化艺术大讲堂和6场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体系,惠及市民近2万人。此外,为慰问和鼓励惠州市优秀的志愿者团体及弱势群体,惠州文化艺术中心联合惠州市志愿者联合会及媒体于2019年赠送公益演出票近600张。

看一出精彩的话剧,听一场高雅的音乐会,观一场全国性的体育赛事,惠州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文化惠民,让生活更美好。

2020年,惠州还将把文化惠民进行到底,计划举办百场文化惠民大讲堂、200余项“欢乐新春”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百场送戏下乡群众体育活动等群众性惠民系列文体活动。

此外,惠州还将全面推动全市未建成总分馆制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重点推进惠城区“三馆一场”,龙门县“四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到2020年底,全市各县(区)建成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有效解决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及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两会声音

惠州市政协委员武彤彤:

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除颤仪

“猝死”成为近年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如何把握急救成功的“黄金3分钟”?《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要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提到要在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鼓励普通大众等非专业急救人员接受培训,从而成为能随时使用AED产品的现场急救者。

“院前急救能力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它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和党委政府的人文关怀。目前惠州尚无任何公共场所配置有AED,这是建设一流城市中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的一块短板,也是惠州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一个空白地带,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惠州市政协委员武彤彤说。

武彤彤建议,惠州市应逐步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如超市、商场、学校、车站、机场、景区等配置AED,并相应地在每个配置点安排接受过培训合格的志愿急救人员分时段值守,为突发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提供有效保障。

“惠州要强化政府调控作用,将AED配置纳入城市公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院前医疗急救布局规划。从投入规模到配置标准,进行统一规划,将AED购置、后续维护、更新费用以及人员培训、宣传费用等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武彤彤说,同时,在以政府为主导加大投入的同时,惠州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分阶段逐步完成包括资金规划、配置数量、培训体系、认证体系等目标任务,促进惠州市公共急救设施的逐步完善和普及使用。

■2019惠民数据连连看

2019年惠州全市民生支出完成431.7亿元,增长13.1%

●教育支出119.4亿元,增长11.7%

●乡村振兴12.3亿元

●底线民生保障资金2.3亿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助经费2亿元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经费1.9亿元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经费0.5亿元

●80周岁以上老年人政府津贴0.5亿元

●促进就业专项资金0.38亿元

●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和贴息支出0.9亿元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2.9亿元

教育

●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万个、义务教育学位2.5万个,全面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超过一半的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特殊教育实现“全纳教育”

●全年选派1818名校长教师参与交流,占公办中小学教师总数的5.07%

医疗

●“一站式”医疗救助结算救助困难群众85527人次

●2个省医疗卫生强基项目(多祝、杨村卫生院)基本完成升级建设

●3个县级公立医院强基升级项目投入使用

文化

●2019年,惠州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8平方米。

●举办文化惠民活动超过1200场,其中全民健身活动约1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80万人次。

观察眼

用“互联网+民生服务”打造一流生活品质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呼吁,也是一座城市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群众幸福感的核心关切。

翻看今年的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图景的数据翔实而全面: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85元,增长9%;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200人;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万个,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5万个;3个县级公立医院强基升级项目投入使用……细致、明白的数字背后,一条清晰的“惠民”思路贯穿始终。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过去一年来,从衣食住行、上学就业、看病养老等各个环节,惠州着力发展基本社会服务,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老百姓获得感持续增强。

天下之大,民生为要。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升级公共服务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则是提升民生福祉实现程度的必由之路。2019年11月,继长者服务、公积金服务等惠州首批政务服务进驻“粤省事”后,又有40多项本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陆续接入“粤省事”平台。这就意味着,惠州人通过手机“指尖办事”将更加便捷,真正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服务效率提升。

不仅如此,在医疗和教育这两大民生的核心问题上,数字技术可以大显身手:“互联网+医疗”可切实推动“智慧医院”建设,从挂号到看病、取药、付费,诊后或者术后的回访、跟进等一整套流程,都可以顺利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推广,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信息化数字鸿沟,让乡村的孩子足不出户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用“互联网+民生服务”的技术赋能,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民生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为惠州打造一流生活品质、奋力开创国内一流城市建设新局面提供强有力支撑。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糜朝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