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实录:凝心聚力,共谋惠州发展蓝图

南方日报

市委全力支持政府推进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发挥人大、政协的优势和作用,民主党派、新阶联、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社会各界都发挥各自能动性,形成推动国内一流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惠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报告

惠州市人大代表分组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王昌辉 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夯基立柱的重要一年。当前,惠州坚持以一流的目标引领,对标最好最优,坚定不移推进国内一流城市建设,走好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惠州市委全会和两会期间,来自各地各条战线的与会者齐聚一堂,凝心聚力,共谋惠州发展蓝图。他们关注惠州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领域,深入基层调研并形成成果,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合力推动惠州加速迈向一流。

在惠州市委全会、两会的会场内外,留下了代表、委员们认真建言、务实履职的身影。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为惠州发展打call。

县区“一把手”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水平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全力构建“丰”字开放交通体系。在惠州市人大七次会议代表团分组讨论中,产业和交通成为众多代表关心热议的话题。

惠州市人大代表、大亚湾区委书记范志益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国内一流城市、高水平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的要求,大亚湾将加快推进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大亚湾区将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改善年”活动,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同时,抓住全市规划建设“丰”字交通主框架的契机,谋划立体交通建设,加快与深圳等地的互联互通。

惠州市人大代表、惠东县委书记郭武飘表示,当前惠东LNG接收站项目已基本完成核准前准备工作,惠东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征地、招商等工作也已全面启动。“构建开放型‘丰’字交通主框架中的一条主线和支线都将经过惠东,为县区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资源与动力。”郭武飘说,未来一年,惠东将聚焦大交通、大项目、大县城格局构建,以重任在肩的担当奋力前进,营造出更佳有序、富含活力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惠州市人大代表、惠阳区委书记翟伟锋指出,依托临近深、莞的地缘优势,结合惠州“2+1”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惠阳将集中力量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在未来10年内实现50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目标。翟伟锋表示,惠阳将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平台。当前,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等两个园区正在建设,已有近30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签约进驻。针对目前惠阳城区以及新圩等镇街道路拥堵严重的情况,翟伟锋表示,惠阳计划在2020年投入40个亿来修路,全面启动交通轴线建设。

惠州市人大代表、仲恺区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莉兰介绍,仲恺今年将建设“一环八射”的快速路网和“五横五纵”的骨干网,力图用3年左右时间构建层次合理、便捷高效的路网。今年还要将区内现有的140公里市政道路拓展到180公里,并提高标准,借此提高城市能级和通行力。接下来,仲恺中心区域将提升29条主要干道的市容市貌和6条高速公路的门户形象。并充分利用好中韩产业园、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平台、357产业带,以及东江科技园和惠南科技园等平台,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

产业的升级、交通路网的完善,是城市品质提升的硬件基础,一流的生活品质,离不开教育、医疗等民生环节的支撑。

惠州市人大代表、博罗县委书记陈国煌表示,博罗将继续加大对乡镇中学的扶持力度,采取“教联体”等方式让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去年9月,位于博东片区的杨侨中学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新增学位300多个,设施设备全面升级,达到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标准。“我们要用3—5年时间把后续工程建好,宁可借款也要办学校搞教育,让农村孩子上好学。”陈国煌说。

惠城区第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惠城区代表团代表邓苑萍在小组讨论中发言。

■两会声音

惠州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紧扣民生大小事提出建议,南方日报记者在一线聆听与会者们的精彩言论,为读者传达两会“好声音”。

谈产业

市政协委员、民建惠州市委员会委员梁浩亮:

打造惠州一流滨海健康旅游产业圈

“业态分布不合理,文旅创新融合度低,现有品牌缺乏亮点,产业发展迟缓粗放,‘冬冷夏热’”等问题严重阻碍惠东稔平半岛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强化滨海特色徒步赛等特色主题赛事的打造,建立具备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品牌体系;深耕旅游产品与线路开发,形成“旅游+康养”“旅游+探险”“旅游+运动”等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打造惠州一流滨海健康旅游产业圈。

惠州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惠州市委员会委员李雪松:

发展医疗健康智能穿戴设备产业

惠州正在加快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这为在医疗健康领域开发应用智能穿戴设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惠州应抓住机遇,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优化高端人才发展环境,让高端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建议规划建设智能穿戴设备专业园区,创建临床医师创客空间,建设临床医学检验和药品器械临床评价等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等。

惠州市政协委员认真听取和审议政协第十二届惠州市委员 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谈民生

市人大代表、龙门县人民医院院长陈国强:

建设健康“高地”也要夯实健康“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学习借鉴“三明模式”,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就地就良医。这对群众而言是好事、实事。希望惠州在建设“高地”的同时,继续夯实健康“基础”。比如加大对县区医院及卫生院的扶持力度,先将硬件水平提升起来,留住病人,也留住医疗人才。同时建议惠州学院可以考虑探索设立临床医学专业,为当地提供更多人才。

市人大代表谢拓芬:

搭建线上智慧门诊,让疫苗接种不再难

孩子接种疫苗,从排号登记、排队缴费到等候接种,不仅要耗费半天时间,可能还要全家出动,并且各个社区接种点门诊场地空间小,场面混乱,人满为患。在全市疫苗接种点搭建线上智慧接种门诊,构建集预防接种提醒、疫苗库存查询、预约接种、疫苗追溯和在线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管理系统。

惠城区第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惠城区代表团代表钟柏通举手抢麦。

谈双创

惠州市政协常委、惠州市青年商会会长黄锋:

打造青年创业平台,设立青年创业基金

当前惠州对创业的扶持鼓励政策相对零散,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建议确立统筹牵头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人社等相关单位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打造统一的青年创业平台,形成良好的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同时,设立专门的青年创业基金,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正确鼓励与引导年轻人创业。


■人大代表履职记

深入调查研究民生问题并贡献解决问题的智慧,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使命。

为传播惠州人大好声音,惠州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秘书处联合南方日报惠州新闻部推出《惠州市人大代表履职记》,聚焦教育、交通、水污染防治等惠州市重点工作和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调研,发回接地气的“一线报告”。

惠州市人大代表余丽敏:

增加优质高中学位供给

惠州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召开前夕,惠州市人大代表、市第一小学教导处负责人余丽敏来到惠州中学,与教师代表面对面交流,倾听一线老师对学校落实《教师法》情况及职业发展的看法。她说自己本身是教师,最关注是教师职业成长、薪酬待遇等方面。

教育牵动着千家万户,教育强则惠州强。惠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教育领域,直面教育热点难点,依法监督精准发力。

▲ 点击视频查看惠州市人大代表余丽敏履职记

面对面交流倾听一线教师声音

作为新建的重点高中,惠州中学在打造一流教师团队上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如推出“青蓝工程”让教师结成师徒共同成长等。“这次交流中,老师们提到很多很好的想法和建议。”余丽敏说,交流中明显感觉到惠州中学的老师们干劲很足,有着很强职业认同感,她会将老师们的好建议带到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

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许岸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师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被列入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重点。在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教师及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检查报告提交惠州市政府研究处理。

执法检查发现,教师职业认同感增强、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惠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实施《教师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教师工资待遇等逐步提升。

2008年起,惠州在全省率先实施教师工资待遇“两持平一鼓励”政策,在全省率先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两相当”政策,将每年所增有关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与公务员同步增长。

建议引入评估机制保障教师待遇

整体而言,《教师法》在惠州得到了较好实施,不过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提升的空间,比如教师结构性、区域性、阶段性缺编,公办学校临聘教师、民办学校教师的待遇有待提高等。

比如惠阳区,随着新建学校和学生人数的增多,原有教职工编制已不适应发展需要,该区自2015年以来共招聘了945名合同制教师。

余丽敏建议政府部门、各学校加大投入,形成合力共同来解决合同制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难题。

惠州市人大代表、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邓庆宁认为,缺编不能成为合同制及民办学校教师待遇低的理由和借口,建议引入评估机制,保障民办教师权益。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比如,参考借鉴深圳、东莞等市做法,加大投入,逐步实现临聘(代课)教师与在编在岗教师“同工同酬”,探索建立民办学校教师长期从教津贴制度,继续落实好临聘和民办教师在健康体检方面的同等待遇政策。

民办学校招录惠州中考生要达80%以上

高中学位紧缺备受关注。数据显示,2019年惠州普通高中(含公办、民办)录取率(62.56%)比2018年下降了9.5%。其中一个因素是,职校取消了春季招生,2019年惠州中考人数比2018年增加了11168名,而高中学校的招生计划只增加了2892个(含公办、民办)。

对此,惠州市人大常委会进行调研发现,还存在普高招生录取过程尚不完善、考生及家长心理预期高、市外考生来惠州就读量增加、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及影响力尚需提升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惠州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全力推进扩容促优工程,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工作,提高民办学校的服务意识和水平等对策建议。

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建议,由市教育局统筹全市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指标,同时划定民办学校招生两条线:招录惠州中考生要达到80%以上;招录外地考生限制为20%,且录取分数要达当年中考分数的80%。

“要加大高中学位供给,尤其是增加优质高中学位,让更多孩子上好学。”余丽敏建议以惠州市第八中学的名义新建一所高中学校,为惠州中考生提供更多读高中的机会。

惠州市人大代表刘佳妮:

人人参与监督保护水生态

“跟几年前相比,大湖溪沥的变化很大。”惠州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召开前夕,惠州市人大代表、惠城区邓演达纪念园管理处主任刘佳妮专门到大湖溪沥视察,了解治理进展和成果后,她感慨地对随行的南方日报记者说。

市区河涌的水环境如何,不仅关系着一座城市的形象,也关系着市民的生活质量。

刘佳妮到大湖溪沥调研,是惠州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水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人大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持续重点推进。

▲ 点击视频查看惠州市人大代表刘佳妮履职记

三级人大联动常态化监督

大湖溪沥两岸的鹿江南路和北路,崭新的石栏杆、整洁平整的沥青路,延绵数公里。河里的水,在微风吹拂下泛起微澜。偶尔一只小鸟从两岸的芦苇飞起,又落入远处的草丛中。

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的环境,而城市的水环境是宜居环境的重要部分。

刘佳妮经常参加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研活动,到现场了解水环境整治进展,以及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提交相关建议议案。

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黄水祥告诉记者,从2019年开始,惠州采取市县镇三级联动常态化监督。每月底组织人大代表直奔现场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下一步如何解决的意见等通过简报的方式发给相关单位。

在常态化监督的基础上,三级人大对惠城区“南三河”整治工程等重点工程实施“靶向疗法监督”,找准重点寻找核心问题进行重点监督。

大湖溪沥位于东江新城,附近人口比较多,治理规划也不单限于治水,还包括整个生态的修复。在刘佳妮看来,大湖溪沥在惠城区乃至惠州市区内的河涌治理中是一个典型案例。

大湖溪沥治理效果明显

在三年前,大湖溪沥两岸滩涂分布着大量的鱼塘。“以前这边全部养鱼,鱼塘的水也直接排入河流,水面很脏很差。”水务集团水投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具杏祥告诉记者。

随着近年来两岸开发密度加大,河道水质的污染开始变得严重。

2016年12月底,惠州开启了大湖溪沥整治的进程,推动建设防洪排涝、水质改善、景观美化和道路交通等四大工程。

“现在管网铺设如何了?”“污水输送到哪里处理?”“现在水质处于哪一类水?”刘佳妮仔细地询问着每一个感兴趣的问题。

具杏祥介绍,未来周围的生活污水都将输送到马安污水处理厂处理。扩建后,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将从当前的每日1万立方米提升到每日11万立方米,远期还将扩容至每日30万立方米。

听到现场的这些介绍后,刘佳妮给出了比较满意的评价。在她看来,大湖溪沥的整个治理,有了很明显的成效,她将会把调研收获整理汇总,带到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与其他代表共同研究。

加强老旧管网护理,强化人人监督

近年来,惠州持续推进市区河涌的整治。特别是在2019年,惠州全力以赴推进黑臭水体整治。

惠州通过完善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整治河湖排污口、削减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工业企业和农业面源污染、整顿“散乱污”企业、科学清淤疏浚、加强水体及岸线垃圾治理等措施,集中破解黑臭水体治理难题。

一些地方的河涌,虽然经过前期的整治后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后续还是存在返污现象。而背后则是管理、部分管网建设不到位等因素。对此,刘佳妮建议,治水需要系统统筹,岸上管网、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水上执法、清理等都要弥补短板。

市人大代表、惠州市规划勘测研究院院长吴俊河说,一方面需要针对新城区或者还没截污纳管的老城区铺设新管道,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排查老管旧管的管网混接、漏接,以及破损、渗漏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监督,深化常态化监督,助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完美收官。

刘佳妮说,希望城市的水环境治理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也希望惠州的城市环境越来越好,城市生态越来越美。她表示将要把这个美好希望带到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与所有代表共享。

惠州市人大代表李丹:

建“四好农村路”助脱贫奔康

继惠阳和惠东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之后,2019年,博罗县获评第三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使惠州“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惠州市人大代表一直关注并推动“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在2018年召开的惠州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议案》成为大会议案。到2019年底,惠州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896公里,所有行政村都实现路面硬化。

那么,“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到底给惠州的农村带来哪些变化?近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和惠州市人大代表李丹来到博罗县麻陂镇洪湖村,近距离感受它的变化。

▲ 点击视频查看惠州市人大代表李丹履职记

昔日贫困村如今发展乡村游

洪湖村位于麻陂镇东北方向。由于此前缺少产业,洪湖村经过修路、引进产业、增加集体收入等措施,直到前几年才实现脱贫。

走在洪湖村的村道上,5.5米宽的路面平坦而干净,路两边的紫荆花已经盛开,偶尔有村民骑着摩托车或开车经过。洪湖村支书黄运良介绍,这条路共有7公里长,以前只有3.5米宽,会车时很麻烦。修路之后更宽了,还铺了沥青,更加漂亮了。

在村口,2000多亩的地里种了豆苗、玉米和茄子等供港蔬菜。通过光伏发电、村企合作等方式,村集体的收入提高了,贫困户也获得了不少分红。

“农村发展首先要路好,路通了,蔬菜和水果才能运出去,游客才能进来,这样产业就兴旺了。”黄运良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村民晚上养成了散步的习惯,晚饭后喜欢围着这条新修的村道散步,“很热闹”。

1043个行政村修通硬化路

在走访过程中,李丹对洪湖村的变化感触颇深。

李丹说,实地走一趟才知道这里的村道多好走,村容村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她说,市政府从2018年开始办理“四好农村路”的议案,确实为惠州的农村地区办了一件实事,村民的生活品质有很大的提高。

总体而言,惠州市“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较快,市、县的资金投入比较多。惠阳、惠东先后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19年博罗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这说明惠州农村公路的建设效果比较好。

在市人大常委会督办和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下,截至2019年底,惠州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共11896公里。该市53个乡镇全部通双车道三级以上公路,1043个行政村、10203个村民小组全部通四级以上路面硬化路,46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村民聚居地全部通路面硬化路,基本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村道为支撑、全面覆盖广大乡村的农村公路网。“四好农村路”议案办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7年来投入65亿元建农村公路

近年来,惠州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导性基础工程,市人大常委会认真督办《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议案》,市、县(区)各级政府统筹推进,着力下好先手棋。

2013年以来,惠州以政府投入为主、发动社会参与,多渠道筹集财政和社会资金共65亿元,新建农村公路5500公里。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方面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

李丹介绍,建、管、养、运四个环节都很重要。惠州市建立健全了县有路政员、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三级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并将市、县、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行政和人员基本支出纳入财政预算,每年落实约8800万元保障各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正常运作。

接下来,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督办全面建设惠州“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议案,督促各级政府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面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糜朝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