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看视频
上课铃响起,五六个学生围坐一桌,在小组讨论中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同时人手一部平板电脑,通过屏幕熟练地和授课教师进行互动。而在课前,学生们全部已经通过微课或导学任务完成预习,通过提前收集自学结果和二次备课,老师讲课堂时间精准分配到教学重点上。
这是石龙三中稀疏平常的一堂翻转课堂情景。就在去年11月8日,石龙三中迎来了校园开放日。当天,通过镜头向公众展示的7堂课无一例外都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也是该校着力打造的“幸福课堂”。学校认为,快乐高效的课堂学习是幸福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师生幸福的根本保障。校长杨森林表示,“推行幸福教育,立足素质发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展翻转课堂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学校力求‘办一所成就幸福人生的学校’。”
幸福教育成就“四差”到“六好”的跃升
谈起石龙三中的办学发展历程,校长杨森林用“坎坷”一词加以形容。
他表示,这所拥有42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初级中学,曾由于社会声誉差、教学质量差、生源素质差、办学条件差,是东莞市典型的“四差”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品牌打造,一所“四差”薄弱镇办中学,成功实现了从薄弱到优质的华丽转身,一跃而成为东莞市镇街优质“六好”学校。就在去年,石龙三中还成功跻身进入东莞市首批30所品牌学校的行列之中。“追本溯源,就是推行幸福教育,这就是石龙三中的学校跨越式发展之路。”
走进石龙三中,这所学校虽不大却显精致。充满诗意的国学长廊亮出经典底色,转角处竖着刻有孔子像和“大学之道”的文化石,放眼绿意昂然的校园里,诸多名人、名言、名校友相关的景观随处可见,可谓是“步步佳景,处处育人”。学校打造的“四园三廊”,即体验园、阅读园、名人园、亲子园以及文化长廊、校史长廊、STEAM长廊,让校园的每一处景观都传递幸福,让每一处景观都能增进师生的幸福。
校园空间仅是石龙三中“幸福教育”体系的冰山一角。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石龙三中的课堂、科研、活动、德育等方方面面,无不洋溢着为师生构建的幸福愿景。
倘若在每周三傍晚时分来到石龙三中,那么你将领略到“课程超市”中学生的多元和个性。这间“课程超市”里,学生就像顾客,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兴趣选择校本课程:在“天气预报站”亲手制作风向标并进行风向观测实践,与老师们学们一起“挖掘身边的历史”,走进轻松好玩的配音学习社区感受“英语趣味口语”的魅力,抑或是浸润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中,学习舞龙、粤剧、书法的技法……
据悉,本学期该校共开设了29个课程超市项目,课程类型涵盖了学科思维拓展、人文、艺术、体育、科技创新五大类课程,全体初一年级近700名学生100%参与。“课程超市围绕学校’幸福教育’的品牌特色,开发和建设多元化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校长办公室主任黄小勇介绍,在学校“一轴三驱动”为核心的校园活动体系中,基于“课程超市”的社团建设就是“一轴”。而对应“三驱动”的还有“十大主题活动”、“两大特色活动”和“六大德育留痕活动”。由此构成的丰富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也培养了一大批特长学生,帮助学生幸福成长。
借力信息化教育先行先试翻转课堂
幸福体系的核心还在于课堂。为此,学校一方面完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在课堂建设方面,积极借力教育信息化,提升课堂幸福感。正如前文所言,目前石龙三中全校共计41个班,其中16个班常态化开展翻转课堂,已达到班级总数的四成。
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据了解,早在被称为东莞教育“慕课元年”的2015年,石龙三中就敏锐地抓住机遇开展翻转课堂实验,成为了东莞市第一批慕课试点学校。
“在慕课试点方面,石龙三中是东莞第一批吃螃蟹的学校,石龙镇也是第一批吃螃蟹的镇街。”石龙镇宣传教育文体局局长段平凡指出,翻转课堂是高效课堂,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益,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手段。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它还能记录和保存学生的学习历程,为实现终身教育提供支撑。
借力教育信息化,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石龙三中实现了课堂模式重构,学习方式创新,就在今年8月石龙三中已经正式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心学校项目建设示范校。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核心素养,它不止改变了校内的教学生态,更引发了一场学校的课堂革命。“石龙镇的慕课教学改革试验首先就是从石龙三中开始的。”段平凡说,翻转课堂形成的“三中模式”首先在明德小学成功推广,此后逐渐在石龙镇全面铺开,使石龙的翻转课堂实验从初中到小学、从公办到民办,完成了全学段的覆盖。“目前翻转课堂常态化的实验班在石龙全镇已经达到了65个,接下来还将继续扩大规模,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课改中走出来的名师团队
“幸福教育的核心是课堂,而课改是让课堂永葆生命力的良方,我们学校一直行走在课改路上。”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奉婷介绍说,课堂改革开展以来,石龙三中构建核心循环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探究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并于2018年全面启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教学模式。“一批批的名师正是在课改的摇篮中培养出来的。”
数据显示,学校134名专任教师中,共有市学科带头人13名、市教学能手32名、省市名师培养对象5人,而其中70%的老师均获誉称号。此外,学校还拥有2个市名师工作室,物理、化学等10个科组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教研组。
学校十分重视名师培养,专门成立“名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学校名师库,制定培养制度和奖励制度,通过创设情景、搭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掘和培养名师。在团队建设上,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优良、肯于奉献、锐意进取、善于钻研、技艺精湛教师队伍。
强化名师团队,背后也彰显着学校“幸福教育”品牌文化。“既要学得愉快,也要教得幸福。”副校长刘洁英介绍说,这是石龙三中开展幸福科研的基础和决心口号。她表示,石龙三中通过“课题立项”“强师工程”“培青工程”和“名师论坛”建设一支有着高度幸福感的教师队伍,让老师在科研中成长,在幸福中发展事业,努力实现“学在三中有名师”。
“办一所成就幸福人生的学校”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杨森林说,从品牌学校培育工作展开至到如今正式认定,学校在师生幸福感、外界认同感、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幸福教育理念得到进一步凝练和传播。“开展品牌学校培育工作以来,共有20余所省内外兄弟学校前来观摩交流。2019年12月学校被评为了省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实践共同体,未来还将与4所共同体成员学校共享共建学校品牌文化。”
对话校长
杨森林:打造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智慧校园
南方+:接下来石龙三中品牌打造的突破点在于什么?
杨森林:石龙三中品牌打造的突破点在于构建幸福课程体系,打造幸福课堂模式。幸福课程体系的构建,包括基于“核心循环教学法”的基础课程校本化课程体系,以及以“一轴三驱动”为核心的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校本创新型、拓展型和开放性课程,如课程超市(社团建设)、十大主题活动、二大特色活动、六大留痕德育活动等。接下来还将邀请省内外课程建设方面的专家,为学校把脉疏络,将课程建设规范化、完整化、系统化。
幸福课堂模式的打造,以翻转课堂、小组合作为重要抓手,开展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智慧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学科教学与技术的融合创新,探究并实践“两段三步五环云连接”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南方+:目前,学校已顺利获得品牌学校认定,今后学校发展还有哪些设想?
杨森林:品牌学校认定后,石龙三中于2019年12月获评广东省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实践核心循环教学法下的智慧课堂共同体项目,这也是本年度东莞市唯一获评的共同体项目。学校将充分利用共同体项目,联合共同体成员单位共创共建学校品牌文化。目前共同体成员单位中,石龙镇中心小学已被评为了东莞市第二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石排东翔学校和东莞市东晋实验学校也提炼了本校的品牌教育关键词和办学理念。
2019年学校还获评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中心学校项目建设校,学校“幸福课堂”课题《基于核心循环教学法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重点课题。未来,学校还将开展省信息化中心校和省融合创新重点课题的建设和研究,打造基于教育信息化2.0下的智慧校园。
【撰文】毛敏
【统筹】王慧
【摄影】孙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