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看视频
舞蹈室里,“莞初绽放”舞蹈队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走廊里,“小创客”们在各自的摊位前卖力“吆喝”各式各样的自制商品;体育场里,各班代表带着精心设计的科创作品走上舞台,向观众们介绍展示;教室里,老师把英语知识与音乐、电影、游戏相结合,寓教于乐利于吸收……
这些场景是东莞中学初中部教学特色的缩影,也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具体展示。2004年,东莞中学初中部从百年名校东莞中学分离,开始了独立办学,与莞中“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理念一脉相承,十五年来东莞中学初中部“凭实力说话”,不断深化内部管理、积极提升办学品质,努力培养“基础知识牢固、基本技能扎实、道德素养坚固的品学兼美新少年”。
培养有情怀、有能力的学生
“瞧一瞧看一看,这里是初一15班杂货铺,有各种各样新鲜的小玩意……”一走进搭满帐篷的体育场,就有一位穿着班服的男生举着班级义卖的商品在大声吆喝,吸引了很多人驻足。学校的副校长肖小亮介绍说,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吁,2016年学校启动了创客教育,从创意物化、仿生应用等方向切入,做出很多作品。
为此,学校每年会举办综合课程科技节,“创客义卖活动”正是其中的一大亮点活动。“以2019年的活动为例,吸引了共600多位学生、400多位家长参与,最后产生的收入会用于公益项目,例如用于印刷校本教材,送给边远地区的学生使用。”
综合课程科技节的另一个重头戏则是莞初从独自办校起就持续举办15年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包括科学研究、技术研究、人文社会综合研究三大项,在广东省内是为数不多的能达到全面铺开的校内科技比赛——每个班至少有一个项目参赛,最多有四个项目,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会送往市、省、全国继续比赛。
值得一提,学校连续14年拿到市级优秀组织奖,学生作品共获奖167项,包括6项国家级大奖,更有学生因此提前被名校录取。
在科创大赛展评活动的现场,精致的展板整齐排列,各组学生正在详细地向评委老师们介绍作品的创意来源、制作思路和应用场景,同学们的项目有的关注道路行驶安全问题,有的关注商场购物便捷性问题,有的关注提高学习效率问题等,内容涉及面广、技术融合性高。
指导老师孙老师说,举办这样的科创大赛,是希望同学们“从社会实际问题出发,植根于课堂上的核心素养,在综合学科上融合贯通,成为有情怀、有能力、能为社会作主要贡献的人。”
“根脉”课程体系打牢学生基础
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离不开扎实的教学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25人,中、高级教师近180人。骨干教师人数居全市初中学校首位,其中,省市名师和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18人次,名师培养对象3人,省、市学科带头人24人次,市教学能手42人。
学校也很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副校长郭浩潮介绍道:“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有四方面:一是由名师引领、传递榜样力量,二是开展结对工程、搭建交流平台,三是每年举办“崇教厚德、为人师表”教育经验分享会,四是举办教师节师德师风承诺分享会。”
教学水平的提升不仅依靠师资,更要回归课堂。“根脉”课程体系是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既有突破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模式、融入现实话题授课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又有秉承“素质教育德为先,养成规范行为本”理念而开展的德育班会、正能量快闪等拓展课程,还有让每位学生结合兴趣参加的“莞初花开”合唱团、“莞初绽放”舞蹈课、写作沙龙、玩转数独等个性课程,以及训练学生多方面能力整合的科技创新、STEM+创客义卖等综合课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培养中基础要打扎实,根一定要扎深、也要全面;脉要细化、也要联通,‘根脉’符合学生的发展方向,先有根深蒂固,才有枝繁叶茂,最后硕果累累。” 副校长郭浩潮的一番话道出了“根脉”课程体系的真谛。
对话校长
周润标:品牌学校创建推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南方+:莞初十分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您认为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周润标:我们引领学生不仅要学懂课本上的知识,同时要学会课本外的实践能力。科技节是我们的“四大节”活动之一,也是学校的品牌活动,自办学伊始就举办。
科技节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面铺开,学生的参与率达到80%,我们要求每个班最少要出一个项目,甚至有的班会出五个项目,并且给学生长达3个月的时间研究准备,这样就把全校的科技创新氛围带动起来了;第二每年会有80多个科学研究或者发明创造项目参与展评,还要进行现场答辩,台下的师生随时可以和项目负责人交流,这样的交流答辩的过程能让学生的很多方面得到提高;第三我们每年大赛的项目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很高,已经连续14年获得市级优秀组织奖,刚在今年7月的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勇夺2金1银及两项专项奖,成绩喜人。
南方+:“根脉”课程体系从制定到实施经历了哪些创新发展?
周润标:2019年,我们组织了所有的课程开发老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培训,细致规范课程设计与实施,强调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引进PBL(项目学习)模式,规范化实施开题课、方法指导课、探究课和成果展示课,让校本课程学习真正有效的落地,让学生们走入社会后也能解决相关的问题,这也正好对接我们“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
南方+:品牌学校创建为学校带来什么变化和影响?
周润标:我校作为百年莞中的“分枝”,近年来已经在省内外积淀了一定的口碑和声誉,但是目前学校也在遭遇发展瓶颈,急切需要新的突破。通过品牌学校的创建,我观察到老师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大提升,会主动摸索新技术的应用;新的“根脉”课程体系也推动了大家思考如何在各自的学科系统内做到最好,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
南方+:学校已经开展集团化办学,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周润标:莞初在2019年6月正式托管麻涌古梅一中,开启集团化办学的道路,这是领导和群众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品牌口碑和管理水平的充分肯定,也是一个新挑战、新机遇。
我校派出了包括校长、副校长、级长、科组长等多名骨干参与,把我们比较成熟的做法直接传给他们;并且两个学校将全面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活动,采取同课异构、共同集体备课、互相参观等方式,两个学校不脱节,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对方的规范化管理,会收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同学段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前景非常明朗,成效非常大。
同时,麻涌古梅一中要适应我们的管理,老师们明显比以前辛苦很多,但是我们带来了比较规范的运作,尤其学校的教务管理、硬件提升等方面,我们接管以来变化还是很大的,老师们非常开心,奋斗有了目标,看到了学校提升的希望。
【见习记者】于羽佳
【策划】王慧
【摄影】孙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