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品牌学校⑥|东莞外国语学校:博雅立人育全面发展的未来公民(附视频)

教育莞家
+ 订阅

▲点击上方看视频

玄武门十二时辰发生了什么?内蒙古西南部有什么样的风土人情?踏访客家文化之源有什么收获?在去年12月底举办的东莞外国语学校品牌开放日上,学校提供了100多门形式多样的课程供观摩交流,其中学生研学课备受关注。

从研学初的准备,到研学中的体验,再到研学后的分享,在莞外学子的课堂上,完整的课程体系让“学”和“游”融合,学生走出校门实现了“学”中“游”、“游”中“学”。

以博雅立人立校,创办于2014年的莞外,今年迈向办学第六个年头。作为一所十二年制公办学校,学校致力于课程体系创新,未来多样化课程创新仍是莞外校园的日常。

打造十二年制课程体系

秉持“博雅立人”办学理念,东莞外国语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民族根基、国际视野、多元融合、全面发展、创新有为的未来公民。

学校校长尹效登透露,去年3月开始品牌学校培育,学校在“博雅教育”的基础上,提出博雅立人新的思路及教育品牌,从“人”的角度对学校五年来的工作做出了全面提炼和总结。

“‘博雅立人’回答了人在教育生活中如何觉醒、如何成就自己、向何方成长的问题。”尹效登说,其核心理念在于“立人”,要让学校关注人。

东莞外国语学校校长尹效登

如何做好“立人”文章,十二年制课程体系成为莞外的一大亮点。按照“基础扎实,多元拓展”的原则进行课程规划,莞外构建了“一体两翼,中西兼容”的博雅课程体系,即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以校本特色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为两翼、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

在12月底举办的品牌学校开放日上,100多门课程开放呈现莞外课堂的特色。其中,研学旅行课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在小学部学生以快板、相声等形式,分享研学体验;在初中学生的课堂上,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研学课导入,为外出做进一步准备;高中生们侃侃而谈研学成果。

“我们从办校之初就开始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尹效登介绍,随着教育部门对研学旅行有了进一步指导,莞外进一步创新,开辟不同主题及路线的研学课程,其中小学立足东莞,注重乡土乡情的民族根基教育;初中立足广东,注重生活、生命、生存的三生教育;高中放眼全国,注重学生家国情怀和自主发展教育。

除了研学课,烹饪、击剑、高尔夫、英语戏剧等课程在当天也同步上演,课程的背后,是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考,莞外提出中学阶段每位学生必修一门第二外语,学生要学会一门乐器、擅长一项体育活动。对此,尹效登表示未来学校还将进一步创新课程,为学生成长搭台。

“导师制”提供个性化育人指导

“我们都是从学生成长起来的,如果让我们自己来选,希望有什么样的校园生活?”对课程的打磨、创新源于对学生成长的深度思考,尹效登介绍,以课程建设为依托,莞外还持续创新育人模式,重视德育教育,实现在活动中博雅育人,“人生的意义在于选择,我们希望通过活动给学生选择的机会。”

为此,莞外还同步构建了校园“节”文化活动,包括体育节、艺术节、文化节、科技节、演讲比赛、读书节、美食节等系列活动。

以艺术节来说,学校安排了两天时间开展全校活动,初三、高三学生同样参与,尹效登直言希望莞外学子学业成绩的优秀来自全面的发展,好成绩为水到渠成的过程。

与此同时,学校还加强与社会联系,搭建学生了解社会的平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自然公园等,开展参观、研讨会、时事辩论、社会调查等活动,丰富育人手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意识,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而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另一大亮点,莞外还构建“导师制”为主导的人本化德育模式。学校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每名学生均有一名导师,每位导师带3-5名学生,导师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常规德育研讨制度,由年级组长组织导师组对个案进行研讨,制定教育方案,共同解决问题。

规划博雅型师资团队成长

学校的发展,学生成长,离不开课程,更离不开教师。办学五年,莞外坚持“以师德、师资立校,以质量、特色强校”,旨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专业水平高、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习型、专家型、智慧型的博雅师资队伍,每学年开学前5-10天对全体教师进行的岗前培训已经成为学校的“固定动作”。

据介绍,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梯队水平,莞外研制《教师五年发展规划》,通过名师示范引路、骨干教师挑大梁、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规划明确方向。

具体来看,学校为1名省名校长工作室和1名特支教师以及6位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搭建了工作室平台,充分发挥工作室主持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名师示范课、名师工作室研讨活动、名师对青年教师教学诊断等途径,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并推行青蓝工程进行青蓝结对,通过观课、磨课等活动开展师徒帮扶,定期开展“格致师苑”讲座,组织优秀教师进行工作心得分享,引领带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把教师技能大赛的形式引入学校,定期组织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活动和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比如小学部从普通话、粉笔字、课程标准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过关考核;组织青年教师演讲比赛,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此外,开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沙龙活动,推行“1+X”成长计划, “1”即教师本人的学科专业,“X”是教师的其他能力特长,通过选修课程的开设,引导教师拓展专业视野,促进教师一专多能。

对话校长:

尹效登:创设多样化课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南方+:学校“博雅立人”品牌经历了什么样的延续发展?

尹效登:去年初学校被确立为品牌学校培育对象后,我们对学校五年来的办学进行梳理,将原有的“博雅教育”升格为“博雅立人”品牌建设,其核心理念在于“立人”,即唤醒人在教育中的主动性,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

南方+:品牌学校培育,给学校带来什么变化及收获?

尹效登: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规划更加清晰,学校不断丰富“博雅立人”品牌内涵,坚持“培养完整的人”的育人理念。通过一年来的建设,博雅立人的教育理念已经在师生心底萌芽,并在学校文化、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以通过一组数据来看学校的收获,在去年11月举办的广东省2019年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我校有8个学科获得(东莞赛区)第1名,并代表东莞市参加全省决赛;10个学科获得(东莞赛区)二等奖。有3位老师获得省决赛一等奖,2位老师获省决赛二等奖,3位老师获省决赛三等奖,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本学年我校教师获得省、市级综合荣誉称号共46人:包括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人、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省特级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等1人、东莞市学科带头人12人、东莞市优秀教师、市教学能手30人,师生获奖近500项。

南方+:立足5周年办学,接下来学校有什么发展规划?

尹效登:接下来是莞外发展的第二个五年,学校将继续坚持“博雅立人”的办学理念,继续创设多样化课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努力做强教育品牌,走内涵发展道路,追求卓越,努力为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贡献品质教育。

【见习记者】黄婷

【统筹】王慧

【摄影】孙俊杰

编辑 冯文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