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品牌学校④|东莞实验中学:坚持创新实验走出品质教育路(附视频)

教育莞家
+ 订阅

△戳上方视频

获评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国家教育科研示范单位”“全国名校科研联合体成员学校”等诸多荣誉,高考频传捷报用教学实力赢得了好口碑,刚刚结束的2019年里,东莞实验中学也已顺利被认定为东莞市首批品牌学校。

虽然东莞实验中学诸多荣誉傍身,但与这些热闹相反,过去大多数时候外界的印象中,它无疑是东莞公办“五大校”中较为低调朴实的。

创办于1993年,今年迎来办学的第27个年头,东宝路上这所学校如何结下教学硕果?校长陈德繁表示,作为一所以“实验”命名的中学,开展全方位的创新实验研究,无疑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校正是在这种不断‘实验’的进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实基础

今年5月,东莞实验中学迎来了校园开放日。精彩课堂、社团活动、快闪表演等等让人目不暇接,同时当天也正是学读书节颁奖典礼,意味着为期数月的阅读系列活动落下帷幕。

“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实基础”,东莞实验中学这一办学理念贯穿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校长陈德繁表示,学校着眼于伴随学生终生发展的三大素养,包括品德观念、身体健康和学习能力。“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将来,因此我们很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和饮食饮食健康。同时,学校对学生进行了诸多涉及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及人文教育,比如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文化教育等。”

开放日上,高一的展示课《塑战速决与绿色经济》就聚焦当今社会广受关注的垃圾问题。课前学生就成立地理调查小组实地走访周边垃圾场,对垃圾场的环保工人进行了采访,了解本校学生每天生产垃圾数量和垃圾处理方法。课上通过介绍垃圾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议题,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陈德繁认为,品牌教育在理念上应当具有“先进性、超前性、独特性”三大特质,教育质量要经得起“考试关、社会关、时间关”三关考验。

课程建设方面,目前学校已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富有个性的选修及校本课程,并已完成《研究性学习》、《异域传真(英语)》多本校本教材的编写,在校内推广使用。

学生活动方面,校内举办演讲、辩论、书画、歌唱等形式丰富多样的比赛和活动,建立乐队、街舞队等学生社团组织,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方面大胆探索,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通过建构“三自教育”模式,完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在各种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主管理,打造学生集体良好的精神风貌。

把握创新优势擦亮“实验”品牌

如今东莞实验中学是一个拥有60个教学班,2900多名全寄宿制学生的普通高中。肩负着社会人才培养重任与家长殷切期望,如何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寻求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增长点,成为实中人面临的时代挑战和发展机遇。

为此,东莞实验中学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推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这个过程中的感受是:实施创新教育实践包含思想和观念创新、管理和机制创新、模式和内容创新、方法和手段创新。其中思想和观念创新是先导,管理和机制创新是关键,模式和内容创新是核心,方法、手段的创新是保障。只有使教育的这些重要环节有所创新,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

陈德繁说,学校发展过程中始终认为,教育科学的生命在于教育实验,只有通过教育实验,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才能开发教师潜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在实施新课改中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东莞实验中学着力提升教师对“科研兴校”理念的认同,完善教育科研组织与制度建设,实施“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建设“教师合作共营团队”工程,通过聘请教育专家开展讲座,完善教科研考评激励机制,营造持续发展的教育科研氛围。

近几年来,学校教师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的立项课题“中学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广东省“九五”课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广东省“十五”规划课题“课程、教学创新的研究与实践”等数十项研究课题,参加教学科研和行动研究的老师占全校老师的95.6%。

学校管理文化促进教师团队成长

2019年下半年,东莞实验中学再传喜讯,在原有名师队伍基础上,学校又再增设了两个名师工作室。目前学校拥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95人,一级教师103人。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或参加国家级培训6人,省级骨干教师2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1人,以及多名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学能手等。

资深优秀教师数量多、占比重,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但同时教师年龄层次也相对高,也对学校未来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陈德繁坦言,学校的教师年龄结构,决定了在校年轻教师要迅速扛起重任。但同样也得益于名师队伍的辐射引领,带动和引领一批教师迅速成长也成为可能。

推动学校名师培养机制,通过名师示范课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建构“个性化教学教坛”与“资源共享平台”;教师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学校实施“个性化教师评价方案”;学校“自上而下”组建青年教师培训班,鼓励教师“自下而上”的创设教师合作共营团队……通过综合手段促进校内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水平,帮助新教师迅速通过教学实战的考验。经过近三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一批能够独当一面的新教师正成为东莞实验中学冉冉升起的“新星”。

“我们争取在近三年增加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名、学科带头人5名、教学能手10人,进一步提高整体师资水平,持续擦亮‘实验’品牌。”陈德繁说,打造更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将是擦亮学校教育品牌的突破口,也是学校长远发展不变的命题。

此外,学校设施设备老化问题也是近年来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学校持续对“书香校园”建设进行投入,着力改善校园环境,2019年预计已投入300万元进行校园建设和学校电化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提高现代教育水平。

校长专访

陈德繁:学校品牌建设核心在于形成精神文化

南方+:未来东莞实验中学如何寻找新的突破?品牌学校认定后,学校发展有何设想?

陈德繁:品牌建设不是喊口号,一定是细节的逐步改善,让老师、学生、家长都喜欢这个学校,这个学校便有名了,也就逐渐成为了品牌学校。“高质量、有特色、群众满意度高”是品牌学校的共同特质。打造品牌学校需要围绕这些目标找准突破口,找准抓手。

品牌学校要有品质教育,品质教育必须得有教育思想及办学理念的支撑。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魂,是全体师生共有的一种教育信仰,建立在学校要培养一种什么样的人,学校教育必须要有教育的使命感。“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实基础”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擦亮“实验”品牌。

南方+:您对于学校品牌创建有哪些思考?

陈德繁:学校创品牌,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设计,是提升学校形象的一种理想追求。凡是成功的学校无一不把品牌开发视为学校的生命,并把它视为追求卓越教育之路。这种品牌有着鲜明的教育价值观、鲜明的育人立场和道德目标。它通向一种以先进理念为导向,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追求优质为目标的成功教育——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学校品牌建设的核心在于形成一种精神文化。

【撰文】毛敏 王慧

【统筹】王慧

【摄影】孙俊杰

编辑 李玲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