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3月,东莞市确定首批品牌学校培育对象,全市30所中小学校入选,其中高中7所、初中7所、小学16所。从4月开始至12月,南方+通过直播方式先后走进这批学校,探访各校办学亮点及特色,历时9个月的直播吸引300万人次关注。
经过近一年的培育,2019年12月26日,30所学校正式获得东莞首批品牌学校认定。以品牌培育为契机,各学校积极求变、探索,有学校全方位梳理办学内涵,有学校专注课程打磨,也有学校致力于管理队伍的改革,品牌的认定不是终点,而是新一段征程的起点。
根据东莞市品牌学校培育计划,今年全市将培育100所品牌学校,目前第二批品牌培育名单已经发布。如何更好的聚焦学校特色,实现品牌价值的辐射影响?今日起,南方+将陆续推出首批30所品牌学校深度报道,对话校长,也深度剖析学校品牌内涵、总结亮点,意在为更多学校提供品牌培育的方向思考。
△点击上方看视频
1902年办学,至今年走过117年办学历程。毛炳权、何镜堂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从这里走出,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创新,百年莞邑老校东莞中学依然生机勃发,成为学生家长心之所向的学府。
11月28日,何镜堂院士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读书求学、创业奋斗等不同阶段的人生故事;12月中旬,东莞中学第三十届艺术节隆重上演;12月21日,东莞中学开展首期亲子沙龙活动……在东莞中学,几乎每一周都有不同形式的活动上演,活动的开展最终都落地为学生培养。
“15年前,我们梳理学校办学,提出对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东莞中学校长黄灿明说,15年后,立足东莞市品牌学校培育,学校再一次回归源头思考教育,希望从团队创新、课程建设、文化建设着手,力求自我突破,进一步为学生搭台,让学生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最好教育。
回归教育原点思考学生培养
“莞中一百多年来办学,基本上是一脉相承,以前学校的办学思想没有统一的阐述,2004年何立民校长组织专家和骨干教师,对东莞中学办学思想做了全面梳理,明确办学目标:办一所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与世界先进教育对话的国内一流学校。”也是从2004年,黄灿明开始任东莞中学校长,他表示立足学生培养,莞中系统地提出了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倡导对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
在黄灿明看来,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没有价值;和世界先进教育对话,则突出与世界教育接轨,要有共同的词汇语言,“这个问题进一步回答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简单来说,我们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未来竞争的人。”
什么样的人能够适应这个社会未来的竞争?答曰: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黄灿明说,教育思想要贯穿学生一生,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思想基础、能力基础、情感基础和生活基础。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这样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参与世界的竞争。
对于一所百年老校,如何实现自我的突破?如何持续焕发活力?以品牌创建为契机,莞中返璞归真,提出:守护教育终极价值,构建教育生态平衡。
“我们希望回归教育原点思考,继续去探讨我们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黄灿明表示,学校应具有发展的前沿意识。因此,在新一轮办学思考过程中,莞中将以构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为抓手,不断激发团队活力,实现自我突破,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内涵式发展平台。
管理团队聘用改革激发团队活力
师资是立校之本,也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
数据显示,目前东莞中学现有专任教师221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职称78人,中级职称108人;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有省特级教师4人,省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人,省名师工作室2个,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1人次,市学科带头人40人,市教学能手44人。
如何激发教师队伍活力?黄灿明表示,一方面建立以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为层级的师资队伍,切实跟进青年教师培养;另一方面,立足于“人”的工作创新改革,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而在上学期,学校行政会议已经讨论形成初步共识,开始试行学校中层干部聘用改革。”
“落到执行,首先从中层干部着手,接下来教师改革就顺理成章。”黄灿明透露,莞中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行政、科组长、年级组长等中层干部过渡到全员聘用。换言之,跳出自我舒适区,在学校这个小生态圈里形成竞聘上岗机制。
黄灿明以办公室副主任岗位为例分析,聘任期为三年,三年以后述职,由评价小组对在岗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能有留用、提拔或者落聘。
“领头羊很重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激活管理团队活力,如果团队管理动起来了,真正负起了责任,小团体的管理不用愁。”黄灿明说,经过中层干部的先行先试,进而过渡到对全体教师的考察、聘用管理制度,“我们希望通过管理层的优化和激活,带动其他老师的一个管理和提升,最终形成一个可上可下、客观、公正的教师的评价标准。”
“经纬型”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手抓团队,一手抓课程,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莞中办学宗旨,结合未来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新要求,莞中提出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经纬型”课程体系,探索并积极推进与大学实施联合培养教学模式。
具体说来,“经纬型”课程体系涵盖文化基础课程、自我成长课程及社会参与课程。以这三大类为统领,涉及学生校内、校外,基础、提升,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生涯规划等方方面面。
黄灿明表示,学校课程建设实际上就是学校办学路径的一个重要的抓手。立足于学校以往的第二课堂,莞中开启校本课程建设,以标准化课程为参照,从建立课程标准、开发课程、对课程进行管理、对课程进行评价四个维度,接受专家指导,目前莞中已经开发了约30门成熟的校本课程。
“我们之前的思路是先打好框架,再填东西,现在我们转变方式,基于现有课程,先挖出来成熟的规范化课程,以此为样板,推动全校校本课程的打造升级。”按照规划,黄灿明直言,最终学校将开齐开足120门校本课程。
为此,学校提出面向全体教师的校本课程管理评价标准,除距离退休不足五年的教师不做要求外,其他教师均要开出一门校本课程,并纳入教师的日常绩效管理。新开设课程,除了需要通过课程委员会审核通过外,选修学生不得低于15人。
■对话校长
黄灿明:创品牌学校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南方+:莞中“品牌学校”理念的构建过程是什么样的?
黄灿明:东莞中学不同于其他年轻学校,我们有117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已经很丰满,因此很难用一种理念、路径把学校教育全盘统领起来。根据学校厚重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我们最终回归教育原点,从原点去思考教育的终极价值,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守护教育终极价值 构建教育生态平衡”。
构建教育生态平衡,我们把教育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里边某个环节破坏了,它整个系统会受到破坏。比如学校校本课程的编写、课堂教学的评价,都是教育生态系统里的一环,人和事皆有序发展,才能保证教育生态系统平衡。
南方+:品牌学校创建给莞中带来了什么变化?
黄灿明:最初东莞市提出创建品牌学校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莞中还需要创品牌?后来通过学习、讨论、思考,莞中对办学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梳理总结,这个过程也促进了对学校工作的反思。对于莞中来说,创品牌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目前学校已经确定以“机制、课程、文化”为抓手的工作思路。
比如学校“十三五”规划就是立足课程建设,通过此次品牌学校创建的梳理,从几个人到小组,从年级到科组到全校,目前课程改革基本深入人心。
南方+:您认为品牌学校会对东莞教学生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黄灿明:总体来讲,将有一个正面的激励作用,有利于构建东莞良好的教育生态机制。以品牌学校作为抓手,最终目的在于促使每个学校不断提升,从而提高全市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东莞教育的整体辐射影响力,此举比学校单打独斗带来的影响更大。
对于莞中来说,我们希望以开放的姿态办学,作为一所以城市命名的学校,莞中的责任不仅仅是办好学校,还应该为东莞其他学校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在创品牌过程中,我们希望和其他学校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一起为东莞教育做贡献。
南方+:对于学校品牌的创建,您有什么建议?
黄灿明:我认为品牌创建,不是简单而刻意去创品牌,而是要通过创品牌的路径扎扎实实地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以创品牌为抓手、为实施路径,指导日常工作。
原来做得不好的地方,想办法去改正,原来还没开始做、还没想到的问题,现在行动起来,同时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了,校长管理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形成水到渠成。
对于学校来说,最终还是要回归特色,思考如何抓住特色。要创建品牌,首先要明确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价值取向是什么?品牌培育特色是什么?未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的学校方向清晰,而对于相对薄弱的学校来说,可以通过创品牌的过程,不断向优质的学校学习、借鉴,从而提升自己。
【见习记者】 黄婷
【统筹】王慧
【摄影】孙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