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播出后,有个角色很抓人眼球,即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熙。当人物登场的时候,这个皮糙肉厚、一脸大胡子的中年武夫,颠覆了以往俞灏明给大家留下的阳光帅气印象,粗犷的外表加声音,让粉丝直呼这样的俞灏明不敢认。不光是造型,俞灏明此次的演技可圈可点。他将这个“反派”人物朱高煦的骄横跋扈刻画得入木三分。有人说,汉王一站在那,所有的野心和城府都写在脸上了。
采访俞灏明时,还没到2020年。那天刚好《大明风华》开播(2019年12月17日)。不足半月后,俞灏明就将迎来出道以来的下一个十二年。都说十二年一个轮回。上一个十二年,俞灏明完成了从“花美男”“国民弟弟”到实力演技派的华丽蝶变。2007年以歌手身份出道,俞灏明做过主持人,参加过综艺,拍过不少电视剧,也参演过电影。2017年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中亦正亦邪的“杜明礼”及这次的朱高煦,都是俞灏明交出的漂亮答卷,也是他想要做一个好演员的力证。
是的,当年那场众所周知的意外,那个俞灏明口中的“命运给你的磨难”,并没有把他打倒,而是让他变得更强大。采访中,谁都没有直接提到那件事,但透过俞灏明的言谈举止能感受到“磨难”或时间带给他的变化。这个广州大男孩,变得沉稳,不慌乱,又活得通透。他没有埋怨命运不公,而是多次提到“幸运”二字,他感恩于在某些节点遇到了合适的角色;他会去思考“如何找到自己”“我向何处去”等形而上的问题;哪怕一个简单的关于做菜的快问快答,他也很认真地回答,并给出“做菜是一种生活的创作”的总结。
戳视频↓↓↓,听俞灏明通透地聊聊做菜、做人和演戏。
扮老再次演反派:让观众“咬牙切齿”,就算成功了
梳理一下《大明风华》的人物关系,1987年出生、比朱亚文小3岁的俞灏明,在剧里饰演的居然是朱亚文的叔叔。观众震惊,这事直接上了热搜。尽管演的是反派一号,但俞灏明说,他更希望塑造更丰富立体的反派,在他看来,“朱高煦”也有可爱仗义的特质。的确,这部剧播出后,“朱高煦”和太子日常互怼的日常,让很多人感慨,像极了平常人家兄弟间的相爱相杀。
小南:当看到你剧中大胡子造型时,很多人都没反应过来是你,你怎么评价这个造型?
俞灏明:这个造型很好。其实能被认出来的造型,(大家)司空见惯,但如果一个演员在一个角色上能够做到比较颠覆、大胆的尝试,能让观众或者是让熟知这位演员的人,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或者是意想不到的印象的时候,我觉得至少能拿30分了(满分100分)。
小南:你在剧中年龄比你实际年龄大近20岁,除了化妆之外,你还用借用怎样的方法来贴近这个年龄?
俞灏明:这个角色的年龄感不仅仅是靠造型。他的眼神,他的城府,他处事的方式方法,他对身边人的态度跟他的姿态,其实都能够体现他的年龄感。更多是在于他的人物关系和他的处事态度。
小南:在史料当中“朱高煦”是反面人物,通过这次的演绎,你怎么解读这个人物的个性?
俞灏明:在史料上他的确是一个篡位的历史人物,大家也都因此认为这是有很明显反派色彩的人物。但大家如果很认真在看这部剧的时候,会发现他不是单一面的坏人。他有很多可爱的地方,有很多让人心疼的地方。这是这个角色让我感到很满足的一点。一开始我也一直在“徐滨”(乔振宇饰)跟“朱高煦”之间左右摇摆。毕竟我不太想让大家认为我还要去演反派,但是我后来看了剧本,越来越发现“朱高煦”的可爱之处。
小南:你也会担心像上次因“杜明礼”那样被骂?
俞灏明:我不担心,我连杜明礼(被骂)我都不担心。
小南:那你会因为被骂而生气吗?
俞灏明:这是人之常情。可能网络上的确有些不太好的风气,这是我们不能够左右的。我们只能说去倡导或怎么样,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个角色演到让人咬牙切齿,或者是让人觉得可惜、心疼,当观众有这样的感受或心情的时候我觉得我就算成功了。我没有太多顾忌被骂或怎么样。
牟足劲拍戏:相信笨鸟先飞,不允许自己“开小差”
《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反派“杜明礼” ,让俞灏明获得2018年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提名。为了演好杜明礼,非表演科班出身的他专门找了表演老师学习表演和台词,没他戏份的时候他也守在旁边看别人怎么演。为了保持住“杜明礼”那种清冷的感觉,他在春节没有回家也拒绝亲友探班。俞灏明相信,笨鸟先飞。
小南:你之前提到,塑造杜明礼的时候挺紧张,也特别用功,包括在剧组不看手机,春节不回家等等。回想起来,这种笨方法奏效吗?
俞灏明:当然奏效。现在有些演员,在拍戏过程当中的确可能没有用百分百的精力去投入到角色当中。如果他本身具备很好的功力,投入精力的多少,大概不影响把角色呈现得非常好,但是如果说没有这样的功力,整体呈现就会有所减分。当我遇到特别难得的机会时,必须给自己压力,卯足劲去尽可能呈现好,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不容自己有任何开小差的时候。包括拍《大明风华》的过程当中我都是绷着劲儿,因为我要面对的是冠华老师还有亚文哥这样强劲的对手。如果你稍微有一点分心或者是稍微不用心,你在戏上、在这个角色上都能够看出来。
小南:有了“杜明礼”的洗礼,这次拍戏心态上是不是会没那么紧张了?
俞灏明:我一开始依然非常紧张,因为这个角色的基调和气质,对我来说比较难找,他非常张扬、直率,跟我有很强烈的反差。前期我一直处于“不够相信、也不自信”的状态里。后来包括亚文哥,他们给我更多的信心,他们一边鼓励一边给予我辅助,后来我才慢慢找到角色的基调,演到后面就顺了。
小南:大家都在看到你从当年的偶像小生慢慢转向演技派,如果总结一下转型的阶段性的成果,你还满意吗?
俞灏明:我觉得我很幸运。为什么幸运?因为能够遇到能够成就你的角色,这样的缘分,这样的运气,对演员来说很难得,包括以前的“端木磊”也好,前段时间的“杜明礼”也好,我觉得在某些节点上天非常眷顾我,能够让我遇到这些角色。毕竟很多演员都想要转型,但可能在比较多的情况之下,没有办法能够遇到一个角色作为很好的载体来表现自己。
逐渐适应演艺圈生存法则: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
两年前的《星空演讲》中,俞灏明走心分享了他从一个“爱豆”转型成演员的经历,也回顾了那场意外发生后给他带来的冲击、变化与成长。他说,未来不管发生什么意外,他都不怕了。
小南:表演算是相对单纯的一件事,比较之下演艺圈还是复杂很多。你谈到过,对于在这个圈子里生存一度迷茫、彷徨,你觉得现在适应演艺圈了吗,或者说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法则了吗?
俞灏明:我觉得这个圈子的规律是“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这个圈子是随着我们的时代的发展、我们社会的发展不断在变,所以你需要的是去调整你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接受能力。对于我们演员来说,自己的素养也是比较重要的。如果说太过较真了,或者是太不忿了,有时反倒适得其反,让自己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可能是我们平常都得去修炼的一个功课。
小南:在一次演讲中,你说会困惑于怎么样找到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有较为明晰的答案了吗?
俞灏明:你的成长经历是你找到自己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也是非常好的节点。当经历了一些磨难,或是常人难以克服的事情的时候,你会慢慢了解到或认识到自己的潜能所在。人是通过这样的经历与机遇,让自己变得更加自知,同时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所以我觉得经历、磨练是必不可少的,在认识自我的过程当中,这是很好的载体,是一艘很好的船。
小南:你觉得你跟刚出道、青涩时代的你相比,有哪些地方的变化让你觉得挺开心?
俞灏明:我的变化在于更沉稳了,在遇到这些事情之后,我也相对来说更加能够比较深刻地去看待一些问题,过去往往只能看到第一层,但现在在做选择或思考的时候,会考虑得更整体更全面一些。
小南:作为广州人,最想念家乡的什么?
俞灏明:气息。广州发展到现在已经很都市化了,反倒我们小时候所成长的环境,这种烟火气及人情味,会显得单薄了很多。所以我回到广州,依然会自己去老城区,去文明路,还有特别旧的街道走走,我会去感受那份记忆里的气息。
【出品人】陈志
【制片人】孙国英
【监制】梁燕
【统筹】刘奕伶 毕嘉琪 丁晓然
【采访】南方日报 南方+记者 刘长欣
【拍摄】王诗堃
【剪辑】罗斌豪
【素材整理】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