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顺德|容桂四基

均安乐园网
+ 订阅

四基社区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西部,面积2.3平方公里,辖区内共设六个居民小组。始建于1480年的花洲第一桥是当地亮丽的古建,据记载:四基开村最早,村民由水道经上冲口入桂洲各地必先经过花洲,古时必渡以乘舟,后架桥而过,故称第一,于1987年重修,旧观犹在。

容桂四基社区位置

四基旧城一带

秀桥

秀桥横跨四基村长塘巷尾的织窝涌,其背后还承载着一段孝贤故事。原来的秀桥是用红石筑成的单孔拱桥,桥面仅宽1米。到民国初年,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桥。乡人过桥十分不便。

据说,在香港经商的叶渭泉(又名叶超)继母一人经过此桥,因桥身震动而脚软不能行。数年后,继母去世,而她最放心不下的是秀桥。叶便依继母嘱咐,和乡亲们重修秀桥,历经半年,于民国八年(1919年)春月竣工。新建成的秀桥约长 10 米,桥面宽约 1.8 米,单孔,桥用白石砌成,每级石级高仅10 厘米,坡度较小,方便老人家上下桥。

四基天主教堂

始建于道光19年(1839),起初设在乡民郑氏的祖屋内,后来由教徒筹款陆续购买了邻近的民房扩大规模。光绪27年(1901)进行拆建,建成双塔形的教堂,民国17年(1928)再重建,外形一部分参照广州天主堂(石室),由广州的法国天主教会拨款,建成现貌,典型的哥特式风格,高出普通民房数米,远路可见。

它主要分三部分:前座是门楼,后座是玫瑰堂和宿舍。天主堂办过一所名为玫瑰学校,专为贫苦教友的子弟提供教学。以前台风时候,村民常到教堂避风。2006年4月被列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容桂目前唯一的天主教堂。

贞烈可嘉牌坊

贞烈可嘉牌坊位于扶宁岗烟管山西北侧山脚,建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为旌表林信文之女林司观而建造的。

牌坊座西向东,四柱三间两层,冲天式结构,为花岗岩石构筑。全高5.5米,面宽4.67米。正面柱顶饰石葫芦一对,两旁柱顶石狮一对。坊表上层正中石匾竖刻“圣旨”二字,井下横批刻“贞烈可嘉”四字,隶书,两旁石额刻隶书,“厉俗”“旌风”,柱刻“道光十七年为林信文之女林司观建,大良张源盛造”等字。

洛阳桥

洛阻桥俗称石拱桥,位于大市没河路旁,架在织高涌的南端,桥为岑国英建,建于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距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据成丰《顺德县志》载:洛阳桥重建于明弘治丙辰年,兰契重修。后又重修,在桥脚一民居内可见碑志,但字迹斑驳,仅“正德中”三学清晰。

该桥全长5.1米,宽2.85米,单孔,孔离河床底约4.5米。桥上的石级稍斜,每块宽约50厘米,石面上刻有菱形的防滑花纹,一部分已被磨平了,两边护栏高约25厘米。于此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共桥的技术是十分高超。洛阳桥是我区最早的梁式单孔石拱桥。1998年公布为顺德市文物保护单位。

花洲第一桥

“花洲第一桥”是容桂最古老的桥之一,它深藏在古旧的“花洲大街”深处。它始建于明朝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原是座竹桥,清代嘉庆年间改建成花岗岩石桥。“花洲第一桥”红石匾楣为原桂洲副贡生胡俊书写。1987年再重修建,在桥面新建成有檐的四柱式仿古牌坊。石桥虽经多次重修,而南北通衢犹存,现桥的南北仍保留一条较原始的古街道,环境清幽。

汇源康乐中心

顺丝幼儿园

老街区

杂货店

龙舟

树荫下

祠堂改建的活动中心

文体中心

老房子

树荫路

绿湖

凉亭

青年民兵之家

绿草如茵,处处阳光灿烂

来源:我地

编辑:家琪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