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珠海市民政局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十件民生实事之长者饭堂新闻发布会。珠海市民政局局长陈耀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安全生产总监张杰通报了今年长者饭堂配建运营及食品安全检查情况。
进度
民生实事任务提前完成
为切实做好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工作,珠海市在去年推行9处社区居家养老配餐点的基础上新建18处配餐试点,并将“建设18处社区居家养老配餐服务试点”列入了十件民生实事。
截至11月11日,18处长者饭堂已提前建成并投入运营,为老年人提供集中用午餐及助餐送餐服务,并推动有条件的长者饭堂拓展日间照料等服务。其中香洲区4处、金湾区7处、斗门区2处、高新区2处、高栏港区1处、横琴新区2处。
事实上,除“十件民生实事”要求,为破解群众普遍关注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弱问题,加快推动长者饭堂的建设进度及加大覆盖面,今年9月17日,珠海市印发《关于集中治理群众普遍关注的九个方面突出问题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2019年底前配建75个长者饭堂。
据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截至12月23日,全市已经投入运营的长者饭堂有80处,其中横琴新区3处、香洲区31处、金湾区18处、斗门区16处、高新区6处、高栏港区4处、万山区2处。平均每处长者饭堂日均服务50名居家长者,每天可为近4000名长者提供配餐服务。
首创
慈善助餐新模式惠及更多老年人
据了解,珠海市长者饭堂以保障独居、孤寡、高龄、计生特扶、失能老人等特殊困难长者配餐需求为重点,面向本市户籍60岁及以上长者提供午餐配餐服务。目前,珠海市配餐标准是两荤一素一汤一饭,餐费为15元/人/餐。各区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多层次、多样化的配餐补贴标准。
为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配餐服务,今年12月3日,市民政局联合市慈善总会签署《珠海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长者饭堂)慈善助餐项目合作协议书》,首次引入慈善资金,通过链接社会资源,拓宽资金渠道。目前为止,已有9家爱心企业认捐,覆盖16处长者饭堂。市民政局预计,未来该模式将惠及更多珠海本外地老年人。
监管
长者饭堂食品安全全流程规范化
如何确保长者饭堂的食品安全问题?这是市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为确保长者饭堂的食品安全,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今年5月出台了《珠海市开展社区居家养老配餐服务指引》,明确规定助餐机构的准入条件、助餐方式和助餐流程,进一步推动配餐服务规范化。
同时,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格建立了配餐服务准入、退出机制,坚持安全第一,严守安全底线,建立了覆盖食品生产、配送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安全监管制度,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所有长者饭堂统一将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投诉电话等上墙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我们将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跨地区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强化日常巡查和督导,加强执法检查和明察暗访,开展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膳食安全质量的抽样检测,确保老年配餐食品安全。”市市场监管管理局张杰表示。
2019年,市市场监管管理局与市民政局联合开展长者饭堂食品安全检查9次,发出《监督指导意见书》16份;日常监督检查41次,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16份;对长者饭堂食品安全抽检44批次,所有食品抽检信息都在所辖区政府公众信息网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官方网站及时公开。已开展了3次长者饭堂从业人员集中培训,提升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有效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采写】何丽苑 吴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