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涌达标四类水!广佛跨界流域水环境治理,三水做了什么?

南方+ 记者

12月23日下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治水攻坚看成效——广佛跨界河流污染治理”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三水,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先后实地走访了三水大棉涌、黄竹坑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以及佛山刘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小区项目,了解三水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经验做法。

采访团了解三水水环境治理工作。魏英 摄

近年来,三水区从严格控制污染源、提升截污能力、加强生态修复、开展河道清淤、改善河道流动性五大工作着手,切实围绕生活源、农业源、工业源、内生源“四源共治”工作思路,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各项整治工作措施。2019年,三水投入资金达到了12亿元,区内各主干河涌水质得到较明显改善。2019年1至11月,三水区水环境质量综合污染指数0.63,同比改善幅度达41.15%,排名全市第一,三水区广佛跨界流域内五个镇街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均在2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三水广佛跨界流域内最重要的西南涌水质也得到了明显提升,省控考核断面西南涌和顺大桥断面水质年均值达到考核要求,为Ⅳ类。西南涌凤岗断面2019年水质同比改善46.56%,改善非常明显。“西南涌达到四类水标准,可以说是治水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佛山市生态环境局三水分局总工程师陈新汧介绍,自2015年起,三水区切实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2015年至2019年共新建成截污管网229公里,污水处理厂7家,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新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约300座;全面完成三水区32条黑臭水体的整治工程,其中24条已通过验收。

大棉涌凤凰公园段。魏英 摄

三水区共861条自然村,100人以上自然村有561条,这些“百人村”中约162条村直排主干河涌,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因此,2016年三水区在全市范围率先启动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原则,全覆盖规划建设。“我们也将协同乡村振兴加快推进自然村管网建设,更好的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陈新汧介绍,目前三水全区直排主干河涌自然村的污水处理得到全覆盖,2020年将协同乡村振兴加快推进第三批站点建设。

黄竹坑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设施。魏英 摄

最后,记者团实地走访了佛山刘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位于芦苞镇独树岗村的生态养殖基地。2017年,佛山刘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依托珠江水产研究所的技术支撑,在芦苞养殖基地开展了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小区项目的建设,将面积为170.2亩的芦苞养殖基地建设为核心生态养殖小区。该小区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氧化塘6亩、净化塘6亩、人工湿地4亩、生态沟1500米、进水系统1500米及底排水系统2000米。其原理是通过将养殖源水和污水引入生态沟渠,经过人工湿地、氧化塘、净化塘进行物理和生物处理,改善水体中溶氧量、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含量,在水质净化后回供鱼塘养殖之用,形成小区内的水循环利用。另外,小区养殖塘中安装有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水体溶氧、PH等。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套生态循环养殖系统自运行至今,每年可减少养殖尾水排放约44万立方米,在养殖过程中有效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增加鱼体对病害的预防能力,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基本实现养殖废水的零排放目标。

【记者】魏英

【通讯员】三宣 薛竹梅

编辑 潘智玲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