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南方+ 记者

3年前,妻子身患长期慢性病,家庭陷入困境,张明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2019年,张明主动申请,脱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3年多来,他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发展林下种养;脱贫后,他饮水思源,勇当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致富。 

在党的精准扶贫春风的吹拂下,南雄市澜河镇葛坪村张明以坚韧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实现了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华丽转变,带领村里的贫困户发展林下种养,打造了“山顶柑桔戴帽,山腰土鸡飞跑”的绿色生态产业。 

春风拂人心 主动争脱贫 

1996年,张明技校毕业后在广州务工,事业小有成就。2015年春,家庭生活越来越好的张明却突然遭受重击——妻子患上长期慢性病。为了照顾妻子和在读高中的孩子,他义无反顾地回到南雄,当起了一名送货司机,靠微薄的收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 

给妻子治病,张明倾尽所有,花光了所有积蓄,而且债台高筑。在生活跌入谷底的时候,脱贫攻坚的春风吹到了葛坪村,2016年,经群众推荐,组织审核,张明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产业扶贫、主动造血”等一系列新鲜名词让张明深受启发,“我有手有脚的,戴着贫困帽子心里非常不舒服,必须要加倍努力,早日脱贫,尽快摘帽!” 

在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张明结合自身优势及家庭原有的农林资源,鼓足干劲发展种养殖业,把家庭的幸福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3年多来,他早出晚归,精心呵护,灌溉、施肥、除草、喂养等农活全由他一人包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张明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了2万元,日子逐渐红火起来。此后,张明多次向村两委和驻村干部表示,家庭收入已经达到脱贫条件,主动提出要退出贫困户。截至今年11月,张明种植油茶、柑桔、仙草等总共约50亩,养殖胡须鸡1700羽,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避免返贫能力更加巩固,正式申请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不忘本 心系全村人 

脱贫不能光靠满腔斗志和苦干实干,还要懂干善干。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只有初中学历的张明对此深有感触,“发展林下种养殖,关键是技术。” 

政府定期举办的农业种养殖专业培训班,张明总是踊跃参加,从不缺席;帮扶单位邀请相关专家教授现场指导,他总是细心听讲,不断提问。此外,他还经常上网查阅相资料、查看种养殖方面的书籍,走访南雄当地及省农科所种养殖场所,学习交流经验。在摸爬滚打中总结归纳,张明成了葛坪村的“土专家”。 

种养本领增强了,经济“脱贫”了,张明的思想也开始“致富”。帮扶单位、镇村党员干部的倾情帮助,让张明深受感动,“我想成为一名党员,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带领更多村民脱贫致富。”今年7月,张明如愿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张明坚信,“一家致富不算富,全村致富才幸福。”每当看到村里的懒汉好吃懒做时,他总是现身说法,不厌其烦地教育他们,力求破除他们“等靠要”劣根。当看到村民的果树长势不好,胡须鸡发育不良时,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亲自传授技术,帮助农户解决种养殖难题…… 

在看到农户分散经营,增收乏力时,张明勇于担当,在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牵头组建了“南雄市澜河镇茶坪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和农户9户开展柑桔种植(目前达到200亩),组织32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林下养殖胡须鸡产业(目前达到6000羽),带领村民实现了从“提篮小卖”到“抱团生金”的大转变。 

“种得好、养得好,更要卖得好。”为了实现村民这一朴素的愿望,张明走电商、闯市场、设立直销点,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销售渠道单一的困境,消除了贫困户对农产品滞销顾虑。 

张明经常说,“我只是想为父老乡亲干点实事,让大家的日子都好起来。”张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着村民干、帮着村民赚,增强了贫困户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提高了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盘活了整村林下种养殖产业。 

见习记者/范永敬 

记者/唐音 

通讯员/董子龙 杨演森 关基景 

编辑 李幔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