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卖萌,有情绪……普渡科技再推两款室内智能配送机器人

南方+ 记者

12月19日,室内智能配送机器人企业普渡科技在深圳首次对外公开两款全新的餐饮机器人:送餐机器人“贝拉BellaBot”与回盘机器人“好啦HolaBot”,两款产品旨在构筑餐饮配送闭环。

一“送”一“回”,构筑餐饮配送闭环

当顾客触摸其头部、耳朵等不同部位,“贝拉”将给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当顾客初次抚摸“贝拉”耳朵时,它会对顾客表达开心,在显示屏上露出可爱的表情,并让顾客再继续与其互动;但当顾客反复触摸直至打扰到“贝拉”工作时,它可能会露出生气的表情,提醒顾客不能影响它的送餐任务……

在此次设计上,“贝拉”以“猫”为原型,并具有多模态交互能力,能与顾客进行语音、表情等多维度的交互。

“送餐机器人不仅是工具,更要有温度。”普渡科技创始人兼CEO张涛表示,“贝拉”搭载了先进的“触觉反馈系统”,将“人格化”特征赋予送餐机器人。

“贝拉”继承了前一代送餐机器人“欢乐送”四层大尺寸托盘的结构设计、丰富多样的配送功能、高精度的定位导航能力、稳定高效的调度系统等优秀特性,并着重对机器人外形设计与人机交互进行了改进。

“好啦”则主要面向回盘场景的新品类餐饮机器人。与送餐相比,回盘机器人需要更大的收纳空间。普渡科技为“好啦”打造了120L的超大封闭式舱体设计,3层大容量托盘每层承重达20Kg,一次可回收6桌餐具,并且保证回盘过程不会将食物倾洒至舱体外部;同时舱体可拆卸可清洗,让机器人能随时保持整洁。

此外,送餐机器人是由操作人员直接在机器人上选择配送目的地后再上菜,回盘机器人则需要通过操作人员远程呼叫,根据中控系统的任务分配,实现回盘任务的异地响应。为此,普渡科技打造了一套多呼叫系统。通过呼叫器、APP或智能感应秤,操作人员可以随时呼叫机器人前往指定地点,并由中控系统进行任务调度,让多台“好啦”以最优的效率完成任务。

今年出货量已超5000台,替代3000人工作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值22亿美元,达到历年新高。

在发布会上,普渡首次公布了目前的市场成绩:2019年其研发的送餐机器人已出货超过5000台,覆盖全球超过20个国家的200余城市的2000多家不同品类的餐厅;机器人全年累计完成650万余次任务,配送托盘数超过1500万盘,相当于3000人1年工作量,直接节省了总计2亿的人力成本。

在发布会上,普渡科技宣布将于2020年1月启动“千城计划”,为全球上千个城市中符合机器人配送条件的餐厅提供低成本或免费试用服务,让餐饮机器人惠及下沉市场,进一步推动餐饮机器人大规模普及。

【高端访谈】

谈影响:

推动餐饮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记者:服务机器人定位于节省劳动力,提升人效,如何面对维修等问题?

张涛:可以分为三种。第一是使用或者操作不当引起,不算是故障,只是那一次任务没有很好完成,一般重启一下或者打电话指引一下就能恢复。

第二种是软件方面的故障,因为我们有云平台,云平台可以对每台机器人做远程升级、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出了问题是比较好解决的。

第三种是硬件问题,只能我们派人上门做维修,我们对代理商的要求之一是必须要有售后团队,实现本地化,至少是很近距离响应,很快能做售后服务。从这些发生的概率来看,硬件出故障是相对最少的,如果有很多硬件问题就推向市场,那只会给自己挖很大的坑。

记者:这款新品除了对劳动密集型餐饮业,还将带来哪些影响?

张涛:第一是机器辅助人,让服务员的工作更轻松,员工体验更好、更有尊严。

第二是对餐厅的经营管理者来说,可以帮他们节省人工,我们机器人在很多餐厅实现1:1的替代人工。对餐厅经营管理者来说,还有一个好处是实现数据的闭环以及管理,以前除了收银环节,管理是难以数字化的,现在送餐、回盘都数字化了,对他们管理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对整个餐饮行业来说,从劳动密集型变成技术密集型。今后很多行业都会从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公司变成科技公司,比如说像海底捞、呷哺呷哺这样的公司,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多的,甚至是在牵引我们。

记者:很多餐饮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底层做起、从服务员做起,服务员工作被替代,他们管理的组织体系是否被破坏掉了?

张涛:第一,现在很多餐饮企业跟以前我们理解的街边餐厅是非常不一样的,以前的是游击队模式,无论是基于什么原因,觉得要简单就去做餐饮,然后一步一步做大。但是现在很多餐饮是正规军模式,从创业之初,商业模式设定、团队搭建、产品研发、供应链、市场营销,一整套做得非常好,企业里也补充了高素质的人才,他们的组织能力是非常先进的,如果说海底捞组织能力不强,也不可能市值那么高,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有保证,要负责越来越重的事情,不然就会被淘汰掉。

第二,再看引入机器人之后对他们有没有冲击:我觉得只会降低他们的管理难度。管理一万个人和一万个机器人,难度是不一样的。管理一万人,很多餐饮界都hold不住,大家都写海底捞,但是没有一家能学好;管理一万个机器人,如果机器人出问题了还可以来找我们,而且要求7X24小时响应。机器人的一致性很好,不会像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那么大,所有机器人出去,都差不了太多,机器人技术也要不断升级,不停的升级,所以随着机器人使用越来越多,会降低他们的管理难度。

谈竞争:

碎片化的餐饮市场对创业公司是利好

记者:现在送餐机器人市场还有阿里巴巴、美团等也在下注,相对于这些互联网巨头的优势在哪里?送餐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更多是在哪一层面,技术还是服务还是其他?

张涛:我觉得相比他们来说,优势在于:第一,我们积累的场景数据足够多,这个对移动机器人来说意义特别大,和这个相比,算法引擎可能还不如这个重要。

第二,一个新品类的硬件设计和供应链能力,这个也非常重要。我们做的事情可能跟扫地机器人有一点类似,跟自动驾驶也有一点类似,但是我们又不一样,因为扫地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硬件的供应链非常完善,那些公司不用做算法,我们不行,大型的移动机器人根本没有成熟的供应链,很多的零部件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那在产品设计的时候选型就是很困难的,所以不只是生产上,在研发之初,因为供应链不成熟带给我们很多的困难。硬件是大坑,新品类的硬件是大坑中的大坑,我们经过三年多时间,可以比较有信心的说,已经趟好了这种坑,反过来我们也积累了在硬件这种复杂产品,尤其是新品类的复杂场景的硬件设计和供应链能力。

送餐机器人行业竞争的是什么,我觉得是技术,竞争的本质不是销售,是因为餐饮市场碎片化,海底捞这样也只占0.5%的份额。在一个非常分散、碎片化的市场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假设我们做仓储的话,可能是京东、顺丰、菜鸟这些巨头,那我们就非常弱。为什么说是技术,就是场景对我们的重要性,数据积累得越多,算法通用性就越好,就可以比别人领先,可以卖更多的产品,不断的相互促进。

【记者】郜小平

编辑 刘静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