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 他把枯燥的UG课程变成一种享受,是学生们喜爱的“邻家哥哥”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 订阅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他的举手投足尽是阳光

教学上,他是学生们敬重的老师

生活中,他是学生们喜爱的哥哥

运动时,他是学生们崇拜的偶像

他是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第二届“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称号获得者 张恩光

想要进步,必要创新,张恩光老师勇于尝试新型教学方式。早在微课还没普及时,他在讲授的十多门课程中为学生们制作数百个微课视频,辅助课堂教学,尽量让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够贯穿课上与课下。“张老师是个很负责任的老师,他的课堂内容生动,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2016级机械工程学院的姚奕楠非常喜欢上张老师的课:“他总是有办法唤回神游的我们,让我们集中精神回到课堂,他把老师应该做的东西都做得很好。”热爱让生命如花,他热爱并乐于把自己奉献给这项园丁事业。成为老师后,他才发现老师最大的满足就是使学生们能爱上他的课,这让他更加坚定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们有所收获。

在指导学生们关于UG的相关课程时,他总是能够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让知识循序渐进地“住”进学生们的脑子里。2016级机械工程学院的周永宁对此印象深刻:“上张恩光老师的UG课程是一种享受,说是醍醐灌顶也不为过。上完他的课,我能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关于UG的相关技能有了明显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们在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所发展和进步,对于张老师来说就是一种幸福。

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为了提高学生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他考取了数控高级技师,并将工程经验和科研项目的收获融入到课堂,使学生既能直观地认识到相关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的同时,他也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他表示,现行的压力不小,主要是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迅速,很多新理念、新知识需要去学习和了解。“因此我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新工科的建设中不脱节、在双创教育中不落伍。”在他眼中,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现下的努力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他也以此教导学生,“不管过去是荣耀还是挫折,往后的人生还有大把的空白需要去描绘。过去的事整理好、总结好就行。人应做的,便是提升自己,不要患得患失。无论之前是好是坏,过去只是未来的开头,要着眼于未来。”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他希望在他尽职尽责地努力下,学生们都能越来越好。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学生们面对张恩光老师,还是喜欢叫他“光哥”。他对学生们来说,不单单是一个老师,更像是家人和朋友。在阖家团圆的中秋节晚上,他没有选择回家和家人共度中秋,而是在学校陪伴着刚刚入学的新生们。2018级机械工程学院的张曼回忆起那个夜晚:“与光哥初次见面是在中秋节的晚上,他和我们一起开了见面会,为我们介绍了学校、介绍了专业,为我们发了随机红包,让家在北方的我,在吉珠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也对学校增加了更多好感。”他将自己化为火种,点燃了学生们的心灵,给学生们带来温暖。一年后他才看到女儿当天所写并得到A+的日记,记录的正是他舍小家、伴大家的事例,他才意识到爱是可以传递的。而在潜移默化中,女儿也受他感染,学会替人着想,更加懂事乖巧。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对子女如此,对学生亦是如此。

忧学生之忧,乐学生之乐。教学之余,作为UG爱好者协会的指导教师,他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双创教育活动。连续组织了12届UG建模大赛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校园选拔赛,指导学生们参加了“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指导过程中,无论是不是他所指导的学生,只要找到他,他都会耐心答疑解惑。不论哪个专业,他都一视同仁,鼓励学生们敢于跳出自我,积极去参加比赛来充实自己、开拓视野。2018级机械工程学院的谢伯劲就深受他的鼓励:“想当初,在光哥的指导与鼓励下,作为大一的我们参加了UG建模大赛。当时我们没有任何的经验,但光哥一直鼓励我们勇于尝试,给予我们信心。最后我们有幸冲进了省赛,这是我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们可以在短暂的大学生活里勇于挑战,不要囿于一格,给自己的人生多增添色彩,能够老有所忆。生活随着人的勇气大小而收缩或膨胀,学生们在比赛中的每一次收获都使他倍感欣慰。

无微不至,如兄如父。学生们于他而言也是自己的孩子。在带领学生外出参赛时他都会帮学生们订好房间、查询路线。临行密密缝,他像对待小孩子第一次外出似地对学生们反复叮嘱。意恐迟迟归,一次,在行车途中接到学生因手机故障而胡乱拨打的几通无声电话,他丝毫不敢懈怠,急忙联系学院的四位辅导员查询电话出处,生怕学生的安全出现问题,最后还是学生借用别人手机向他报了平安,才化解了这个大乌龙,而他一颗悬在空中的心才得以安然落地。他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个学生身上,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们他所能给到的最大关怀。

漫漫岁月里,爱人的陪伴与帮助,是张恩光老师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与爱人王丽老师相知、相恋于大学校园,从此一路同行,南下共伴。“对我来说,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吧。”谈起爱人,他的笑容腼腆起来。他和爱人都是学校的教职工,也是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的获奖者,同样作为教师的他们经常会相互探讨教学方面的经验和方式,共同提升教学水平,共前进,同成长。

他们有着近乎一致的价值观,因而彼此都能理解并支持对方的决定。台风“天鸽”来临之时,他与爱人都是这场灾难的见证者。遗憾于双腿刚做完手术,他未能参与灾后重建工作。虽然没能奋战在第一线,但他时刻关注着重建工作的进展。他表示,整个学校上至领导,下至同事,每一个人都在为这个共同的家园倾心尽力,只为让学生们按时开学上课。“恶魔”的无情破坏与洗刷,使整个校园一片疮痍,每个人都夜以继日不停歇地努力着,以助校园重归宁静美丽。看着狼藉满地的校园,虽然双腿无法着地,但他非常支持爱人到校参与灾后重建工作。以校为家的意识早已融入他们的骨子里,在那段时间,他体会到团队的凝聚力,感受到家的归属感与主人翁精神。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一起解决挫折、见证发展。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坚持历经所有的艰难险阻,剩下的便只有满满收获了。2004年,他带着满腔激情,来到正欲筹备机电工程系的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建校初期的校园可谓萧疏,除去一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便是一望无际的荒地。回忆当初,他感慨万千:“最开始的时候,所有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甚至每一台电脑,都由我们自己拆除包装、组装、测试。当我看着新建成的实验室,由无形变有形,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而这段忙碌的时间,与同事们一起辛苦付出,让我体会到家的感觉。”在部分专业新教师到位前,他承担了不少新课程,在新教师到岗后,他毫无保留的将所有教学资料传承给后来者,对新教师有问必答,做好过渡工作。“我是19年上半年到吉珠教学的,我新讲的三门课程都是张老师以前讲过的课程,从听课到平时的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的探讨,张老师都很有耐心,毫无保留地将所有教学资料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传授给我。”机械工程学院的赵子丰老师非常感谢张老师对于他们的帮助。不知不觉里,张老师一待便是十余年,也见证了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建设得越来越好、各个方面高速发展的校园。对他而言,吉珠是他看着一步步长大、发展的,早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工作的地方了。从以家庭为家,到以学校为家,十余年岁月,他与吉珠之情至深至极。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张恩光老师从未放弃心中所爱,坚持足球运动已有20年的时间。作为学校教职工会足球队的前锋,赛场上自然少不了他的影子。腿伤虽然阻止了他继续激烈奔跑的脚步,但每次比赛,他仍然积极地给球队加油。“足球是一项能够增强体质并且让人快乐的运动,它把大家组织起来,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课余生活。”在说到足球队时,他面露微笑,连连称赞:“教练们会给我们作战术上的指导,队友们之间的相处也都很融洽。在经历了一次次绿茵场上的追逐、拼搏,大家也逐步建立起团队默契。”一群大朋友们在运动之中团结协作,只为了享受那临门一脚后的酣畅淋漓。

温馨的氛围培育出团结暖心的集体,足球队的队友们都互相关照,在他手术之时会主动过去看望他、给他搭把手。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球队,除了他以外还有卓老师和苍老师两名五十多岁的前锋,他很钦佩两位老师对运动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希望自己也能数十年如一日地把运动坚持下去。

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在多年的运动之中,他感悟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把它运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中,希望能够以此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2018级机械工程学院的谢伯劲参加3D大赛校赛时,时常向他请教,而他给的建议除了专业技能外大多都离不开“强化团队协作、细化团队分工”这个主题,特别是在繁忙的学业中去完成一件满意的作品。他经常提醒学生:“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团队作品是一个团队的成员通力合作而成的。”独脚难行,孤掌难鸣。他把他所认知的运动精神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而在他的教导下,学生们也更深刻地懂得要学会团队合作,发挥出团队优势,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撰文 WRITING

王佳嘉

采写 WRITING

陈秋玉、何偲偲

排版 TYPESETTING

陈文鹏

责编 RESPONSIBLE EDITOR

汤义和、陈宇、林志扬、林悦

版权 COPYRIGHT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