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双向维度:记忆与更新”,将于龙华区观澜古墟揭幕。展期将持续至2020年3月8日。
展览由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龙华区观澜文化小镇建设管理中心、深圳市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办事处承办。
展览选址于深圳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历史地理节点:观澜古墟。这里不仅有深圳客家唯一的干栏式木骑楼街巷,也是广东独具特色的、具有社会性的客家骑楼街古墟。展览以城市交互为主题,分为2个展区,共有9个展览,将实质引导和推助观澜古墟以“全新的旧貌”,重新融入深圳这一“超级城市”。
跟着小南来看看这次的展览有什么亮点吧!
▎记忆展区
01 近代化版图:泛珠江三角洲骑楼街(墟市)普查/调研/展览计划
参展方:史建/有方
20世纪初,在泛珠江三角洲广大城乡的超大规模的骑楼街建设,不仅建构了泛珠三角的近代商业网络与格局,更是传统城镇现代转型的重要实验与空间遗产。展览以深度空间研究地图、考察照片和调研资料,全面呈现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的36个城镇骑楼街区的现状。
02 观澜之维:深圳客家墟市研究
参展方:有方
以深圳墟、沙头角墟、龙岗墟和观澜古墟等为代表的深圳客家古墟市,是近代客家建筑的全新实验类型与精华。展览以大量修复过的珍贵历史照片和调研资料,揭示深圳客家古墟(尤其是观澜古墟)的空间演化历史。
03 清溪流远,文脉观澜——观澜文化小镇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参展方: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
基于对观澜明清已降历史的深度研究,尤其是观澜古墟卖布街所依托的当地杂布产业兴衰史,以及清末传教士观澜客家图片文献的梳理、观澜地区炮楼的测绘与研究,呈现出一个与传统记述不同/互补的观澜区域空间历史样貌。
04 观澜文化小镇规划展
展示观澜文化小镇落实“岛屿”的概念,构建“一核驱动+两廊引领+三带渗透”、建设九大特色街区的规划结构与设计策略。
05 垣
参展方:穆钧、蒋蔚/土上建筑工作室
用当地生土和传统工法夯筑一段矮墙,既呼应客家独有的夯筑建筑传统,也是对澜阁(公益酒家)平移历史的回应与追记。
06 澜阁:观澜古墟历史展
在观澜古墟深度空间调研的基础上,从墟、街、阁、物、景、家六个角度,通过大量历史照片、文献、物件和访谈视频,多角度梳理、呈现古墟社会生活历史。
▎更新展区
07 存旧续新:以创意活化海口骑楼老街
参展方:常青/同济大学城乡历史环境再生研究与设计中心/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常青专家工作室
对海口骑楼老街区的前世今生,以及参展方在当地持续20年之久的再生设计及实施历程作了反思性总结。介绍团队“修旧如旧”“补新以新”“整旧如故”和“与古为新”等更新理念,及其在海口骑楼老街区整饬与再生工程中的运用。
08 克拉码头:从历史遗存到活力目的地的创意复兴
参展方:SPARK思邦建筑事务所
南洋是泛珠三角近代骑楼街区之源。展览呈现了新加坡克拉码头骑楼街的兴衰,而今日的克拉码头基于新加坡城市发展局《历史街区保护导则》的更新,使这一骑楼老街重新获得了活力。
09 艺术缝合地方——连州摄影博物馆
参展方:何健翔、蒋滢/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展览通过模型、空间装置和视频,呈现源计划在粤北小城连州的骑楼街区,借助连州摄影年展的成功契机和当地历史街区肌理与物料,形塑连州摄影博物馆的时空叙事与场所体验,重新赋予和定义了一种全新的地方公共性文化。
10 角棚
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展亭
参展方:水雁飞/直造建筑事务所
此次分展场的主展览空间委托上海建筑师水雁飞(直造建筑事务所),在邻近澜阁(公益酒家)的古墟榕树广场分两个区域建造临时膜结构展棚。设计师深度研究古墟历史文脉和展览计划,探索新型空间设计语言与古墟历史肌理的咬合关系,以及开放式空间构成与发散式展陈布局的互融,赋予古墟既新异又和谐的更新元素。
观展tips:
【展期】2019年12月23日—2020年3月8日(09:00—20:00开展;每周一及春节期间1月23日—31日闭展)
【地点】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新澜社区观澜古墟
附:2019“深双”龙华·观澜古墟分展场交通路线图
【见习记者】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