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疑难病,请看佛中医神经内科如何解码脑部“黑箱”

佛山市中医院
+ 订阅

作为佛山市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单位,佛山市中医院多个临床科室铆足干劲,在诊疗技术方面持续提升。近期,在医院和各科室指导下,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佛山名医”谭峰教授率领团队在疑难病诊治及新技术开展上再克难题,凸显出国家级重点专科的强大优势。同时,该科也是我院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缩影。

破解脑病疑难密码

Case1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

29岁的张女士2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喉鸣,面肌及口角不自主抽动,病情逐渐加重,并出现手舞足蹈、性格暴躁、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曾先后到国内多家大型知名医院就诊,但未见好转,后来经人介绍来到佛山市中医院就诊。

神经内科主任谭峰教授细询病史和查体后,考虑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Neuroacanthocytosis,NA)可能性大,经血细胞分析临床确诊。谭峰表示,NA属一种罕见的锥体外系遗传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约半数患者出现智障,1/3患者伴癫痫发作,还可见周围神经病。本病属于中医的“痉病”范畴,《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禀赋不足,肝肾阴亏,灼津为痰,痰浊生风,故见不自主摇头等舞蹈动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一周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开心出院。

Case2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

46岁的杨女士因头痛、全身乏力、行走和起立困难、感觉异常,曾于多家医院按“感冒”诊治未见好转,于是来到佛山市中医院求医。谭峰教授查房后指出,患者虽然神经系统查体和脑脊液未见明显异常,但是根据MRI显示大脑半脑顶枕区皮质下白质弥漫性、对称性低信号,小脑、额颞叶白质、基底节亦受累等特点,考虑为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

据悉,RPL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患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出现头痛、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小脑共济性失调等改变。本病属中医“痿证”范畴,系体质亏虚,脾失健运,生化乏源,筋脉失养,至周身乏力,脾虚气亏,卫气不固,故见发热,清阳不升故见头痛。根据“治痿独取阳明”的基本大法,综合治疗后患者顺利康复,可步行出院。

Case3纹状体黑质变性

另一例66岁的周先生既往体健,1年前出现行动缓慢,起步困难,伴吞咽困难、间歇性胸闷,生活不能自理。他曾于国内多家知名医院按“帕金森病”进行治疗,服用美多芭等药物后症状反而日益加重,经人推荐跨省来我院就诊。

谭峰教授查体及阅片后发现头颅MRI基底节区有“燕尾”消失的特征,考虑为纹状体黑质变性(striationigral degeneration, SND)。经过治疗后,患者可自行刷牙,生活基本自理,而后顺利出院。本病属于中医的“痉症”范畴,因肝肾亏虚,筋脉失去濡养,筋脉挛急而出现关节屈伸不利,肢体僵直,活动不利等。遵循“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神经内科团队与病人合影

介入取栓抢救脑梗

除了通过精湛医术诊断疑难病例,神经内科还充分利用介入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据了解,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易遗留偏瘫、失语、痴呆等残疾,是医学亟待解决的难题,过往因溶栓的时间窗有严格要求,得到及时治疗的患者较少。十年前,谭峰教授就开始重点培养了一批神经内科介入人才。近年来,介入团队彭烈标副主任医师、陈文霖、王学文主治医师等在科主任带领下,在医院“卒中中心”的建设中逐渐发挥独当一面的作用,及时为患者开通脑血管,降低了急性脑梗死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如49岁的廖女士,因左侧肢体乏力5个多小时从外院转诊来到佛中医,到我院时她已神志模糊,双眼向右凝视,口角歪斜,说话不清,左上肢完全不能动,左下肢能动但抬不起,病情危重。如不迅速开通血管,患者可能留下严重残疾甚至有生命危险。但患者到诊的时间已将近超过溶栓的时间窗,溶栓出血的风险非常大

取栓前后血管情况

神经内科介入团队经过多模CT评估后,考虑行介入手术有可能取出血栓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出血的风险也比超时间窗溶栓小,果断开通绿色通道,进行介入机械取栓。最终经过熟练而细致的操作,患者脑血管内的白色血栓被顺利取出,血管完全开通。在该科围手术期质控管理和中医“三早”(早期活血化瘀,早期心理调护,早期综合康复)综合治疗下,术后患者马上就能清楚地说话和抬起左手左脚,5天后能基本正常活动,高兴出院。

患者体内血栓被取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谭峰教授介绍,神经系统疾病是目前临床医学疾病谱中未知病因及发病机制最多、病种最复杂的疾病之一。在目前全球发现的大概8000多种罕见病中,神经系统疾病约占50-60%。而疑难、罕见病较为隐匿地存在临床各科病人中,如未及时系统诊查和深入探讨,容易漏诊和误诊。神经内科医生犹如破解黑箱密码的“解码员”,需要长期不懈的刻苦学习和深入探索。

多年来,在院领导和各学科的支持指导下,谭峰教授带领科室团队在学科建设上做了大量开创性研究工作,临床技能和科研达国内先进水平,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患者就医。数据分析显示:神经内科2019年1-11月门诊病人79478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1.05%;出院病人3708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1%。今年该科蝉联全国最佳研究型专科,神经系统疑难病诊治与新技术开展又迈向了新的台阶。

作者:刘亚丽

佛山市中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专家介绍:谭峰

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国家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三项国家自然基金和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和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瑞典、新加波、美国学术交流专家, 中国中医研究促进会脑血管病与神经康复专业副主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常委,华南卒中BEST专家,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学、省脑病和帕金森学会副主委,佛山市中西医结合神经学主委,广东省名中医,佛山市名医,《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Acupuncture in Medicine》、《Cerebrovascular Diseases》等杂志编审。从医40余年,在国内率先建立PV脑水肿模型,提出血瘀是中风各证型发病的核心病理环节,痰瘀阻络、痰热腑实分别是缺血、出血性中风的核心病机,创新性提出中风中医三早理论、治疗方案和病证结合思辨路径,丰富了中医脑病理论,为降低脑病残疾取得显著疗效;开创性地研究中医药减轻ACI远隔损害机制并达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治疑难病与抢救危重症方面取得独特效果。

开诊时间:周1、3、5上午,周2、4下午

开诊地点:1号楼2楼脑病科1室

- END -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