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国专家齐聚深圳,探讨“数字丝路”国际计划如何服务一带一路

南方+

“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监测指标选择与示范情况如何?针对“一带一路”的地球大数据信息汇聚与共享机制如何建立?地球大数据科学发现和决策服务能力如何提升、地球大数据服务可持续发展如何持续?

12月17日,以“数字丝路服务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数字丝路”国际会议成功开幕。来自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美国、意大利、摩洛哥、赞比亚、泰国、芬兰等29个国家的200余名专家齐聚深圳,探讨前述重要议题。

此次会议持续三天,由“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主办,中科院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CASEarth)合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SIAT)承办。

DBAR于2016年正式启动,是由中国科学家倡议发起,50余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计划参与的大型国际研究计划,旨在通过分享数据、经验、技术和知识,实现地球大数据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科学服务。

地球大数据服务支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院士郭华东致开幕辞并作题为“地球大数据支撑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主旨报告。他介绍了联合国技术促进机制背景下“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实践面临的数据及评估方法挑战,并对2019年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利用地球大数据开展“一带一路”SDGs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分享。

他重点指出,大数据正在为科学研究带来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地球大数据在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展现出巨大潜力。DBAR计划已提出利用地球大数据开展“一带一路”研究的科学范式,实现了“展示+共享+在线分析”三位一体的地球大数据服务能力。

郭华东还透露,DBAR计划将不断搭建国际科技合作网络,继续加强地球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共享和互利互惠,开发和推广地球大数据应用服务,引领“一带一路”地球大数据合作,为“一带一路”SDGs相关问题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依据和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服务于我国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一带一路”SDGs实现。

与一带一路国家签约,共享大数据成果

开幕式上,“数字丝路”国际计划与亚美尼亚不动产管理委员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亚美尼亚测绘与制图司司长Artak PILOYAN表示,希望通过合作加强在“一带一路”地球大数据领域的应用研究,亚方愿分享本地观测数据,并通过数据共享提升国土管理和环境监控水平。郭华东表示:“我们希望能够为亚美尼亚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方案,能够做一些技术输出从而真正解决问题。”

此外,“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在开幕式上向莫桑比克农业部正式赠送莫桑比克地球大数据农情监测成果,为莫桑比克的粮食安全提供更好保障。此前,面向零饥饿目标,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在莫桑比克开展了基于众源数据采集与云计算的耕地监测方法研究,实现了地块尺度作物类型识别与提取,研发了其全国10米分辨率耕地数据。

郭华东介绍:“地球大数据来源于空间对地观测、陆地、海洋、大气以及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多源数据,是深度认知地球和科学发现的新引擎,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可发挥重大作用。”

【见习记者】王春艳

编辑 胡佩瑶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