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水乡文化,为何顺德与桑基鱼塘互贴标签?

均安乐园网
+ 订阅

许多年来,人们一讲起桑基鱼塘就提及顺德,每说到顺德就想起桑基鱼塘,仿佛顺德就是桑基鱼塘的灵魂,桑基鱼塘就是顺德的标签。

也难怪,如果用无人机俯瞰,无数方方正正的鱼塘镶嵌在顺德十个镇街的大地上,泛起耀眼的光芒,这颇具特色的地理景象是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

基面种植桑树的顺德基塘系统

【档号:6-F1.1.1-017.45】

01、果基鱼塘到桑基鱼塘

其实桑基鱼塘原来不是以顺德为最的。顺德的地势是西北略高,东南稍低,唐宋期间东南还没有形成大面积陆地,人们生产生活也相当分散。

《顺德县志》说,“北宋徽宗时期,龙江、龙山一带已开始植桑养蚕”,其实那时珠三角种植桑树最多的是西邻的九江附近,皆因地势较高,不易被水淹没,才可方便农作。

池塘养鱼方面,明代以前是自给性的饲养,数量较多的依然是九江、龙江一带,顺德东南部就在海边,人们随时可以吃海鲜,养鱼就大可不必了。

《珠江三角洲农业志》称,明代中后期,商品性池塘养鱼业兴起,珠三角出现以九江为中心的基塘式养鱼区和以陈村为中心的多种经营养鱼区。

初时的基塘系统是果基鱼塘,后来因蚕丝业发展而逐步改为桑基鱼塘。因此,桑基鱼塘起初是在九江一带为多,当然龙江的桑塘系统也相当兴盛。 

乾隆时期,广东丝绸业发展迅速,顺德桑塘发展进入第一次高潮,《顺德县志》称,仅龙山堡基塘面积已达3万亩。

清末民初桑塘发展迎来第二次高潮,《顺德县志》说:“至光绪末年,县境禾田占耕地面积不到十分之一,大部分成为桑塘。”顺德在桑基鱼塘产业中地位凸显。

横向的数字比较最能说明问题。根据《广东省志·农业志》《珠江三角洲农业志》《顺德县志》《南海县志》记录的桑地面积数据,整理如下表:

桑地面积比较表     单位:万亩

 二十世纪初,顺德桑地面积已经超过南海,广东桑蚕业高峰的1925年顺德桑地面积已占全省的45.3%,1961年顺德的占比更高达51.7%。

1954-1984年顺德的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6-7.7万亩之间,是同时期南海的两倍。可见顺德桑基长期以来在全省居于龙头位置。 

鱼塘方面,可以直接借助《广东省志·水产志》《珠江三角洲农业志》《佛山市志》所列的表格来做对比:

02、顺德桑基鱼塘独领风骚

顺德最早的鱼塘面积数据是明万历九年的40088亩,稍小于南海而居第二。此后南海的鱼塘面积有所减少,而顺德则逐渐增加。

清乾隆年间,顺德的鱼塘面积估计已经超过南海,因为如上所述光是龙山堡就有3万亩,可惜《广州府志》没有当时数字记载而沿用了明朝数据,不能反映真实情况。1921年顺德鱼塘达到34.88万亩的高峰,比南海多出15万亩。 

《广东省志·水产志》引用《广东经济年鉴(1940)》的数据,反映1930年代全省各县鱼塘情况,从中可以看到顺德鱼塘面积遥遥领先。

建国后,顺德鱼塘长期维持在26万亩左右的水平,雄踞各县之首。直至进入新世纪,顺德鱼塘数量依然巨大,在基塘最为集中的佛山地区一枝独秀,这可从《佛山市志》记载的2002年数据得到印证。

鱼塘养鱼,基面种植是顺德农业耕作的格局。在1980年代以前顺德那么多桑地、那么多鱼塘,必然组成千千万万的桑基鱼塘,形成独特的农村景色。

一望无际的田野桑翠鱼肥,为岭南壮县注入勃勃生机,让外来访客感受到水秀田园的心旷神怡,人们怎不把桑基鱼塘与顺德相提并论?!

来源:顺德档案史志

编辑:家琪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