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马当先!515名医疗人员、80辆应急车、70名医师跑者、37位专家,最强医疗天团为亚马护航

健康东莞
+ 订阅

第17届亚洲马拉松锦标赛暨2019东莞国际马拉松(以下简称“亚马”)将于2019年12月22日在东莞举行,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负责活动现场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借助这次赛事,东莞将集中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充分展示生态之美、人文之美,让社会各界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和质感,感受到东莞的开放、包容、好客、友善,让全世界看到东莞的“生动”和“精彩”。

这同样是全市7万多名卫生健康工作者集体形象的一次展示。市卫生健康系统已统一思想,严密部署,以最高标准开展筹备工作,务求把医疗保障的各项工作做细、做全、做到位,确保发生突发情况时能迅速救援,圆满完成保障任务。

高度重视,成立医疗保障领导小组

本次“亚马”赛事具有规模大、参赛选手多、赛道复杂等特点,参赛选手达3万人,参与工作人员2万人,赛事期间需要保障的人员超过5万人。本次赛事医疗保障总路程长达46.395公里,赛道经过多个镇街,医疗保障压力之大可以想象。

为了做好本次赛事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市卫生健康局成立了“亚马”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亚马”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任组长。

届时,现场医疗保障指挥由现场指挥部、120指挥中心和医疗指挥车分工协作。120指挥中心负责比赛期间现场实时报警和120电话报警的信息收集,对医疗应急情况进行统一指挥调度;指挥危急重症病人的转运;对现场医疗救治工作提供临床专家远程技术支援;协调处置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指挥车负责现场组织协调工作,主要是增援和补位;物资的补给调配;加强部门间沟通,对现场医疗急救过程的障碍进行排除,保证绿色通道通畅。

指定10家医院为定点收治医院

比赛期间,赛事现场配置515名医疗人员和800名医疗岗位的志愿者;安排80辆应急机动车服务赛事(其中40辆救护车,40辆携带AED摩托车);组织约70名爱好长跑的医师,通过不同的配速陪同参赛者一起跑步,应付突发伤情的发生,协助医疗队做好紧急救援和赛道安全救护。

同时,指定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莞城医院、南城医院、寮步医院、大朗医院、东华医院、康华医院、台心医院为“亚马”医疗保障初步定点收治医院,集中收治赛事期间的急、危、重伤病员;各定点医院和活动现场及邻近镇街医院(市东部中心医院、莞城医院、东城医院、万江医院、光华医院等)也会加强门、急诊工作,畅通急救“绿色通道”。

此外,卫生健康系统还从全市抽调37名专家,集聚了全市急救力量的“最强天团”,组成“亚马”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临床专家组,负责指导马拉松的伤病员的院前急救及后送危重疑难病例的会诊与组织救治。

可以说,整个“亚马”比赛期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在比赛现场和赛场之外的医院,将动员数万医护人员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医疗保障工作。

全程39个医疗站确保迅速到位

整个赛道沿途设置39个医疗救助站,其中,赛事起点设4个,嘉年华欢乐跑终点设置3个,迷你马拉松终点设置2个,“半马”终点设置5个,“全马”终点设置5个,另沿赛道每隔约2.5公里设置1个。每个医疗站分别配置4名医生、3名护士、2名辅助医疗志愿者和1台对讲机。

安排1台救护车驻守在酒店并设置临时医疗点负责下榻酒店的运动员、国内和国际官员的医疗保障。安排40台救护车进行现场移动应急,分别在赛事起点(同是迷你马拉松终点)设4台救护车,嘉年华欢乐跑终点设置3台救护车,“半马”终点设置4台救护车,“全马”终点设置5台救护车,沿赛道每隔约2.5公里设置1台救护车,另外两台作为后备。

赛道每台救护车分别配置1名医生和1名护士,救护车上通过互联网+视频通讯系统及对讲机系统与120指挥中心及现场医疗指挥部实施视频联动,由医疗救护专家与救治现场实时同步数据,确保救治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赛道沿途每隔约1-1.5公里安置一名移动AED医师,由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医师担任,其职责主要是携带便携式AED(除颤仪)进驻部分固定医疗站(10个)和专门搭乘摩托车进行移动值勤(40个),对发现倒地的选手进行快速判断和抢救。

布“天罗地网”,两台医用直升机空中待命

考虑赛事期间交通阻塞等问题,市卫生健康局还安排两台医用直升飞机为单位组建“亚马”直升机应急救援队,主要协助快速转运特别紧急、危重的伤病员,同时协助大规模伤害事件现场的伤病员进行有效疏散撤离。

每机配备机组人员3名、医护人员2名(同时每机另配一组人员替用)。分别在“半马”终点(东莞市篮球馆)及“全马”终点(松山湖管委会)设置2处临时停机坪作为待命点,在市人民医院万江院区、市中医院设置临时停机坪作为接应点,畅通院前绿色通道,承接好空中救援伤员的入院抢治工作。

此外,由各医院约70名康复理疗师组成运动恢复治疗师,负责在终点的运动拉伸恢复区指导拉伸志愿者帮助参赛选手进行肌肉拉伸或直接协助参赛选手进行赛后运动功能恢复。

在接待酒店医疗保障安排上,派出医生(主治医师职称以上)1名、护士1名,配备相关急救药物及设备,驻守在会展国际大酒店,在酒店内设置临时医疗点,负责对下榻酒店的专业运动员、重要来宾的医疗保障。

市中心血站在“亚马”期间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确保血浆储备充足。

迅速抢救,没有“争分”,只有“夺秒”

东莞已经举办了两次马拉松,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众志成城,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了“莞马”和“亚马”的各项医疗保障任务,2016年取得“零死亡、零重症、零危急”的“三零”佳绩,2017年对1名心梗患者及时抢救取得“零死亡”成绩,在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面,累积了丰富经验。

但是,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长距离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竞技项目,对参赛者身体状况有较高的要求,参赛者应该身体健康,有长期参加跑步锻炼或训练的基础。但运动性猝死等意外随时可能发生。近年来,我国各类马拉松赛事举办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猝死病例也常有发生,这对东莞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为此,东莞市卫生健康系统对医护人员组织了院前急救培训,对救援过程进行了推演,从医护人员如何报告位置、如何施救,救护车走什么线路等等,都做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卫生健康系统还将进行实地演练。

一旦发生需要急救的事件,每一秒都事关生命,事关大局。为此,市卫生健康局对参与医疗保障的所有人员提出了“没有‘争分’,只有’夺秒’”的要求,医护人员将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抢救,确保抢救到位,保障生命安全。

■打好“亚马”医疗卫生保障攻坚战

与在医院内的抢救不同,马拉松比赛现场的救治,对医护人员无论是急救能力还是心理素质,都是严峻的考验,这要求医护人员平时多做苦功,战时才能有条不紊。

为此,12月14日,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召开“第17届亚洲马拉松竞标赛暨2019东莞国际马拉松医疗保障工作动员培训会”,解读赛事的基本信息、马拉松常见伤病与急救原则、“亚马”医疗保障总体布置、现场检伤分类及处置,还模拟“亚马”医疗保障方案进行桌面推演。同时,还对AED和对讲机的使用进行了培训和实战考试。

市卫生健康局“亚马”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负责人,各镇街卫健局分管领导、各医院分管领导、医务科(股)负责人,各社卫中心主任,“亚马”医疗卫生保障临床专家组成员,全体现场医疗保障人员(医疗站、救护车医护人员、AED医师及救护车、AED司机)全部参加。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市卫生健康系统上下已经动员起来,各医疗卫生保障人员将以高度的政治感、责任感,紧迫感,扎实的业务基础,过硬的技术本领,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指挥、服务安排,切实打好“亚马”医疗卫生保障攻坚战,圆满完成光荣使命!

■公共卫生保障工作不容忽视

除了“亚马”比赛时的医疗保障外,市卫生健康系统还对“亚马”期间的公共卫生保障工作(卫生监督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出了严密的部署。

由市卫生监督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城街道卫生健康局、南城街道卫生健康局、寮步镇卫生健康局和松山湖宣传与社会工作局负责;重点做好活动地区等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等监督监测工作。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城街道卫生健康局、南城街道卫生健康局、寮步镇卫生健康局和松山湖宣传与社会工作局对活动现场、大会指定酒店的卫生防疫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摸底检查,指导其做好通风和消毒等工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要做好比赛期间疾病发生情况的分析和研判,完成活动现场的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

市卫生监督所会同东城街道、南城街道、寮步镇和松山湖的卫生监督机构,完成活动现场、接待酒店等公共场所、饮用水等卫生情况的现场审核。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卫生问题记录在案,提出书面监督意见书,督促其限期整改。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市卫生健康局。

“亚马”期间,各责任单位还将加强对接待酒店及活动地区的巡查,密切关注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动态,做好病例监测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并全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温馨提示:以下是亚马各医疗保障点,有需求的跑者可收藏

【记者】欧雅琴

【通讯员】莞卫宣

编辑 毛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