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水灵灵,湿漉漉
一个“湾”字
已认定了这方土地是亲水的
然则,荔湾何以叫“荔湾”?
今天咱们就从溯源荔枝湾开始说起……
(图据羊城派)
荔湾作为地名的最早出现,是在1950年6月。当时的逢源区和黄沙区合并,因所在地在古时候叫做荔枝湾,而取名荔湾区。1952年9月,荔湾、长寿、西村三区又合并为西区。到了1960年8月,原广州市西区更名,因辖下有个荔湾区而沿用此名。“荔湾”之名,自此之后不再变化,不同之处,是辖区面积多有调整。2002年1月,原属白云区的部分区域划入荔湾区。2005年9月,原芳村区并入荔湾区,荔湾区的区域范围于是不断加大,全区面积现在是59.1平方公里。
荔枝湾这个地名,出现得很早,可一直追溯到2000多年前。公元前204年,被誉为“南下干部第一人”的赵佗,在原秦朝南海郡的基础上建立了南越国。公元前196年,汉朝中央政府希望理顺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派使臣陆贾南下“讲数”,最早的落脚地就在荔枝湾。这也是最早见诸史书的荔湾地区。
清代学者屈大均撰写《广东新语》,记录了陆贾初来情境:“陆贾初至南越,筑城番禺西浒以待佗,名曰陆贾城,其遗址在西郊十里,地名西场”,“有荔枝湾、花坞、藕塘之饶,盖陆贾之所经营也。”
荔枝湾也分古今版本?
△珠江水上人家
荔枝湾,其实有古、今两个版本。
古荔枝湾,即《广东新语》所记,陆贾筑泥城所在,位置在今天的西场。
后来的荔枝湾,东接古流花涌北端的荔溪东约,西至现在荔湾湖公园西边的“红荔湾头第一村”一带,亦“荔湾区(1950年版)”所辖地块。
游人如今见到的“揭盖复涌”后的荔枝湾,在陆贾来的那个年代,基本还是一片泽国。据考证,从荔溪东、西、南约三条古村的地貌去看,整个洼地,呈一片开朗沼泽地地形。至唐代时,流淌的珠江水在这里冲积出了一些陆地,由于地势低平,河涌纵横,低洼处往往积水为湖泊,迁移这里的住民便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筑基开塘,基堤种植上荔枝、龙眼等果树。
(图据羊城派)
荔湾是有荔枝的湾?
顾名思义,荔枝湾是个有荔枝也有湾的地方。唐岭南节度使郑从谠在此专门建了个种荔枝、吃荔枝的私家会所,名字就叫荔园。
“荔枝湾”见名于两千多年前的南越国,真正成名并且大红大紫,却是在进入五代十国之后。当然了,这时所说的荔枝湾,与屈大均写到的与“陆贾城”有关的荔枝湾,地理位置上已分属两个不同概念。
△新荔枝湾涌文塔
整个荔枝湾的水质,后来发生了较大改变。山洪和水潮的突袭,偶尔也会使地势低洼的这里形成水浸。由城市化所带来的居住人口的剧增,亦使河涌原有的自然美适应不了变化。水质变坏,便会影响土壤,那水土环境渐渐不太适宜荔枝生长,这也是荔枝湾今已难见荔枝的根本原因。
荔湾湖、荔枝湾,且看荔湾风华
荔枝湾从历史上一路走来,过程很复杂,经历很坎坷。随时间的流逝,后人找不着“荔枝湾”了,怎么办?让她只背负一个空名,显然是对历史很不负责任的态度。
△1958年4月4日,开挖荔湾湖动工仪式
1958年4月,时任广州市市长的朱光在泮塘主持了一个隆重的挖湖仪式。历时一年零两月,靠着锄头、铁锹、箩筐、担挑这些原始工具,广州人完成了31万立方的土方工程,挖成了水面面积达17.2万平方米的荔湾湖。一个绿荫掩映的亲水实景,使这方土地得以与“湾”相随。
△1958年4月4日,时任广州市市长朱光在荔湾湖公园破土动工典礼上,开挖荔湾湖第一铲土
2010年,趁“亚运机遇”,又“揭盖复涌”,但求荔枝湾循历史原貌部分“复活”起来。已经完工的荔枝湾一、二期工程,荔湾涌及其主要上源的西关涌河涌作为古已有之的天然河涌,共长1603米的涌流不仅连接到珠江口,还打通了荔湾湖公园内四个湖泊。
△荔湾湖
此外,建起的整个荔枝湾文化休闲区,东起泮塘路—龙津西路,西至黄沙大道,北起中山八路,南至多宝路,总用地面积约58万平方米。
如今的荔枝湾,荔枝树在不在并不要紧。关键是,荔枝湾水多年流淌,流出了一种最广州、最本土的荔湾风华。坊间传唱的一首西关童谣,记录了这个“荔”字的曾经拥有:
“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
【来源:《荔湾故事》之"亲水荔湾" 作者:饶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