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至来年3月,是连州菜农最忙碌的季节。以“清甜、细嫩、爽口、汁多”著称的连州菜心集中在这几个月大量上市,持续供应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大城市。1600多年的菜心种植传承,以及“连州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落户”,让连州菜心产业的前景更兴旺的同时也多了一些使命感。
探索农业全产业链再造新模式
11月底,进入西岸镇河田村,一台收割机在认真地工作着,待割完所剩的1亩多水稻后,就要等到明年再来。它的身后,数百亩的水稻和玉米田已陆续被翻犁、整平,接上喷灌管道;更远处的数百亩“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连州菜心基地”,育出的菜苗连同育苗盘一起被打包,送往临近平整好的农田定植。而10月份种下的菜心正陆续开花,待到午后晴好便采摘上市。
距河田村30公里外的清远民族工业园里,占地200亩的连州菜心加工物流园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1年之后,这里将要承担连州菜心产业园70%以上农产品的预冷保鲜、冷藏冷冻、低温分件加工、冷藏运输等重任。园区的建成将大幅提升连州市乃至周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条件,延长农产品的销售时间和销售半径。
这些只是连州菜心借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涵盖蔬菜育苗、种植、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的一部分。“连州菜心要集聚各方力量,包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体。”连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谢凯华说。
“连州在广东有独特的气候和环境优势,春暖迟,秋寒早,尤其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病虫害极少,几乎不需要打农药,特别适合优质菜心生长。”谢凯华介绍,连州菜心的品质在广东菜心里数一数二,但要持续稳健发展,就不能“掉链子”,要做实做强产业链、价值链和产品链,实现蔬菜产后优质优价与产业提质增效。
蔬菜的标准化在国内还不成熟,“非标”一直以来是连州菜心流通的一大障碍。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连州有10万亩菜心种植面积,但大部分菜心都以初级产品上市,难免面临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处于市场弱势被动局面,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不了合力,甚至互相牵扯。连州市连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连州菜心协会秘书长夏光林表示,产品应当适应市场的需求。现在的消费者更青睐长度适中、细嫩精致的菜心。
谢凯华表示,一来要继续连州菜心优质新品种选育,找出更多商品性更好、更受市场欢迎的品种;二来要着力提升园区蔬菜产后初加工能力,聚焦分类分拣、分等分级等关键环节,打造优质蔬菜商品化处理全产业链条。力争到2020年,园区在现有基础上依托连州菜心主导品种,基本建成区域优势显著的全产业链条,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共享均衡利润,探索农业全产业链再造新模式,率先在全省打造千亿产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智慧农业为消费者提供信心保障
离连州菜心加工物流园西南不足4公里处的联一村,有一片面积为30亩的“智慧农业种植基地”。2018年8月,广汽集团投入70万元扶贫资金,建成了这个集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和远程监测等现代化种植技术的连州菜心智慧农场,工作人员只需在手机打开系统,轻轻一点,源源不断的山泉水便通过喷头均匀喷洒在每一颗菜心上。
联一村驻村第一书记刘龙腾表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要发展规模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目前智慧农场安装有400万高清摄像头,全天候监督生产全过程,基地周边同时设立小型气象站,所测得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每一分钟上传一次阿里云空间,实现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可追溯,为消费者提供一份信心保障。
“要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不能只依靠不断扩种,还得使用现代化手段去解决劳动力缺乏问题。”谢凯华表示,连州菜心产业园还将强化园区规模基地智能化建设,推进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在园区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在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引导园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适合本地的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
为此,连州菜心产业园定了一个小目标:到2020年,产业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推动园区建成国家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围绕目标,连州菜心产业园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广东省农科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科研+园区+农技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在园区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级以上科研(技术开发)中心,围绕科技成果引进、试验与转化示范等需求,建设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综合集成示范基地。
构建“利益均沾”经营体系促进产销联结
“连州菜心销售如何,关系到整个产业链集群每一个环节的效益兑现。每逢产季,这必定是最紧迫要解决的问题。”刘龙腾说,联一村智慧农场以订单合作方式促进产销定向联结,使农户前期获得生产经营资金和稳定客源的同时,也让消费者获得质优价廉农产品和体验式服务,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去年30亩试验田种出来的连州菜心总销售额达20万,今年再扩种100亩,采用订单销售方式,部分连州菜心由广汽集团采购,部分供应给其他兄弟单位。”
联一村也在尝试通过互联网,让大中城市普通居民能以小份额股权投资产业园休闲农业项目,居民根据股份享受相应的休闲农业服务或取得收益分红,使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休闲农业项目经营者、消费者与普通居民实现互惠共赢。
刘龙腾准备在联一小学里建一个“心连心”的种植体验教育基地,以对城市亲子家庭出租的形式,并委托联一小学学生进行耕种、打理,建立城乡爱心联结,租金也用于反哺学校。“智慧农场是项目可行性的基础,目前只是小规模宣传,已经有五六十块试验田被认领了。”
“农超对接”能卖出好价格,是很多农产品“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对农产品供应持续稳定性要求较高。连州市连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洪辉表示,菜心品质和价格的季节性明显,统一种植批量上市不利于价格把控,适度规模以上的连州菜心生产企业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分散销售风险。目前公司持有的1万亩菜心基地采用分批种植分批采收方式,每天稳定供应市场2万斤,高峰期1天供应10万斤。
“我们鼓励特色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与产业园区的农民合作组织共建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并以加盟或入股形式成为珠三角大中城市地区大型连锁超市会员,强化‘农超对接’利益联结。”谢凯华表示,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经营体系,能帮助连州菜心的竞争有序、流通高效,能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