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2019年广州市从化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从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召开。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胡德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高层次人才所在单位(企业)代表以及2018年从化区高层次人才参加会议。
小编获悉,根据《广州市从化区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的精神,经过个人申报、单位及主管部门审核、区人社局核准、区人才工作办复核,从化区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定等程序,经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郝源增、袁海兵、罗新华、邓爵安、林建邦、巢永昌、傅玉新、赖志强等8位同志为2018年广州市从化区高层次人才。
从化区优秀人才
郝源增(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袁海兵(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罗新华(广州宏晟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邓爵安(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林建邦(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从化区青年后备人才
巢永昌(广州市从化区吕田畜牧兽医站);
傅玉新(广州市从化区公路管养中心);
赖志强(广州流溪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高层次人才助力从化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区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在人才引进、培育、评价和激励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探索创新,有效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为乡村振兴汇聚人才力量。
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区委组织部组织实施《从化区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管理办法(试行)》《从化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引进机制实施意见》《从化区实施人才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广州市从化区基础教育优秀人才引进办法(试行)》等人才政策,督办跟踪各人才项目推进进度,确保各人才政策落实到位。
本次会议上,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高层次人才所在单位(企业)代表和高层次人才开展交流,对我区人才工作和经济社会建设建言献策。
扎根从化20多年的郝源增表示,在从化工作这些年,见证了从化的发展变化,也深切感觉到从化在引进和培养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继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为从化发展注入活力。”
赖志强是从化本地人,曾在外工作了多年,三年前回到从化发展。他表示,目前从化交通设施、基础配套、特色小镇等方面成果显著,为干事创业提供了良好平台。“希望用以前积累的创新技术和管理经验服务于从化发展和乡村振兴。”
汇聚各方人才投身我区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汇聚各方人才投身我区乡村振兴。聘请陈纯院士为生态设计小镇首席科学家和我区专家库荣誉专家,潘云鹤、陈纯、高文、徐扬生等4位院士为生态设计小镇顾问,应放天教授为生态设计小镇首席专家和设计师,乡村振兴规划师武杰为我区乡村振兴顾问,极大推动我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此外,提升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实施“百名第一书记驻村工程”,集中选派113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建立健全农村党组织书记“村推镇(街)选区考察”机制,选拔培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金种子”558名。
搭建“一心多点”培训架构,为乡村振兴培养试用各类人才。依托特色小镇等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成果,在温泉镇南平村创新建立乡村振兴实践培训中心,并结合乡村头雁训练营、粤菜师傅培训室、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等,形成“一心多点”的培训架构,大力培养各类乡村人才。
会上,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胡德开表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追梦人的舞台,每一个追梦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新时代既应当奋发有为,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他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要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在从化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创新发展”的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原则,加大柔性引才力度,不断提升全区高层次人才数量和质量。要积极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条件,让高层次人才愿意留在从化,能够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生态区和绿色增长极中长袖善舞、有用武之地,为我区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集聚更加磅礴的人才力量。
文:覃永赠
图:邝健华
网络编辑:谢艺诗
初审:朱庆州 陈治
审核:梁伟东
(本文由“广州从化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