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STEM教育如何助力大湾区培养创新人才?一起听听粤港澳三地教育人的声音

教育莞家
+ 订阅

三石创科有限公司技术主管、共同创办人黄奔:

STEM教育需要“人”与“技术”的高度协调

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的黄奔,目前专注AI、自然语言及语言识别技术研究,他从演算法的角度为我们展现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尖端技术如何与STEM教育相融合,推动STEM教育不断创新发展。

黄奔表示,在前沿领域“我们在定义演算法的时候,演算法也在定义我们”,延伸至STEM教育,“人”与“技术”需要高度协调。其透露,虽然公司没有开发STEM教育教材,但以公益形式一直参与,以技术手段支持STEM教育。


澳门培正中学探究课程总监温紫峰:

选定课程设计方向,把STEM理念体现出来

“我是一位调皮的老师,会带着学生玩游戏。”来自澳门培正中学探究课程总监温紫峰简单的开场,便让与会嘉宾聚焦他主题——STEM教育课程开发。 

事实上,STEM教育代表了课程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融入相关学科之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这是STEM重大挑战。针对STEM教育课程设计这一点,温紫峰老师与大家分享他的创新思路与心得体会。

温紫峰是一位年轻的老师,在实践中他不断开拓自己的方式,从简单的手把手教学生,到激发学生动手能力,他鼓励学生贡献自己的游戏编程想法,注重对游戏角色逻辑的设计,同时让学生参与相互评价对方的作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

如何进行STEM教育课程开发?温紫峰建议首先找到一个核心的方向、平台。比如确定乐高方向,在此后开发中可以把STEM的理念体现出来,并充分利用乐高社会资源、平台,带学生参与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展示所学。

此外,他建议参与STEM教育的老师可以多外出交流,“我每次外出出差都会有新的收获。”


广州飞瑞敖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梅仲豪:

STEM教育本质就是改变教学模式

大力推进STEM教育发展不能仅靠学校的努力,还要依托社会各界共同的力量。围绕“科创人才分享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STEM教育创新发展”议题,来自企业的代表广州飞瑞敖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梅仲豪,分享STEM的人工智能教学体系,带来STEM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思考与实践。

梅仲豪指出,STEM教育本质就是改变教学模式,结合实践经验,他现场阐述飞瑞敖“橄榄型”的人工智能教学体系核心素养模式,倡导七位一体的建设方案体系,包括教材、课程资源、培训、教具学具、软件资源、空间设计、云平台。

据其介绍,七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优势在于根据教育部新课程新课标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构建了人工智能项目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机房编程模式,同时融合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

发展STEM教育需要跨学科整合体系作支撑

香港高校如何开展STEM教育,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教授及创新科技中心主任黄锦辉教授,分享香港关于“理、科、工、艺、数”教育工程的经验做法,他指出STEM教育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学科叠加,发展STEM教育需要其背后有一套具备多学科渗透、跨学科整合的体系作为支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

通过技术促进教育公平

STEM教育如何赋能大湾区发展?王素从为什么要做STEM教育,智能时代对教育带来的挑战以及智能时代的STEM教育发展战略等角度,分享观点和看法。

在王素看来,优质的基础教育对于吸纳高端人才,对于吸纳高端人才家庭来生活非常重要。STEM教育如何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她表示,一方面要吸引STEM人才,来满足科创教育、产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建立STEM教育新生态,STEM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事情,应该是跟企业、跟高校、跟社会机构都密切关联,因此要加强企业高校的联合,通过STEM教育赋能,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进而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此外,王素表示可以通过STEM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公平。“在大湾区整个布局当中,教育并不是均衡发展的,我们有香港、深圳、广州这些教育发达地区,而从广东区域来看,也有粤北教育相对欠缺的地区。”王素说,通过技术手段来使其他地区也能够享受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比如提升数字化素养,建立数字化平台和构建新生态,实现教育赋能。


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健:

以论坛为契机,深化大湾区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交流合作

东莞市委教育工委委员、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健在发言中,对出席此次大会的来宾表示欢迎,同时以STEM教育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梳理东莞市STEM教育的实践经验、顶层设计与未来构想。

他表示,举办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论坛,共同研讨大湾区科技创新,以及STEM教育课程开发的策略路径,这是东莞全面实施STEM教育的一大盛事。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版图上,东莞凭借前拥港深、背靠广州的地理优势,依靠自身的勤劳奋斗和竞争活力,已跻身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卡口,彰显出举足轻重的科技创新发展优势。

科技的创新进步、人才培养聚集,都离不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持。近年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全力打造东莞“慧教育”,在前些年建设百校创新人才培育基地的基础上,2018年以来进一步建设97所创客教育学校,形成了包括科技创新大赛在内的11项品牌科技活动,有多所学校及教师参与了“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

“参加今天论坛的既有国内STEM教育专家,也有兄弟城市的同行,我们期待借今天论坛活动的良好契机,充分利用STEM教育的窗口,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王健表示,也期待大家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通过智慧碰撞,激发分享大湾区科技创新与STEM教育课程开发的新思维、新思路,同时为东莞教育发展共享更多思想智慧、提供更多经验借鉴。


澳门中华教育会副理事长陈志峰:

粤港丰富STEM教育经验值得澳门借鉴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陈志峰说,对比广东和香港,目前澳门还没有出台相关STEM教育政策或者报告,但已经开始了教育教学的积极探索,并在学校扎根,“今天粤港澳三地的教育领导、专家、学者、前线教师汇聚东莞,共商教育方法,共研教育模式,共赏教育经验,对澳门来说将收获良多。”

陈志峰说,粤港澳是我国开展STEM教育的先行地区,能提供丰富的经验,有助于推动其他区域教育的全面开展,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对澳门而言,香港与广东开展STEM教育的先行经验值得借鉴。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副主席黄锦良:

姊妹学校交流共促粤港澳三地STEM教育发展

“我们今天六点多就出门了,准时到了会场”,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副主席黄锦良以幽默的语言开场,现场响起了掌声,他表示很荣幸参与2019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论坛,现场他从香港科创教育的现状入手,梳理STEM教育开展情况,并表示粤港澳三地STEM教育的深入交流合作,将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做出积极的影响,贡献力量和才智。

他说,粤港地区有非常多的姊妹学校,在科技热潮下,姊妹学校正通过科技创新教育,结合语文、数理、艺术等科目,营造多元教育环境,助力大湾区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两地教育均有不同的优点,内地教师在教学研究能力方面非常强,香港教师偏于通才,可以借着姊妹学校交流,两地师生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切磋,提升教学能力。” 黄锦良如是建议。


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

发挥校长STEM课程领导力,强化STEM课程“四力”

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首先发言,他从“聚焦STEM课程,助力创新人才培养”入手,强调在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时代,STEM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质疑与批判、解决问题等高阶思维,统筹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推动STEM教育合作发展,是新时代赋予大湾区校长和老师在科技变革大潮中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与责任。” 汤贞敏表示,大湾区中小学要把握时代机遇,深入思考科技创新与STEM教育课程开发和实施之间的关系,将STEM教育的理念、方法渗透进各相关学科,创新学习场景、整合学习内容,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为大湾区建设教育和人才高地、国际教育示范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如何推进中小学STEM教育课程开发和实施?发言中汤院长提出四个方面意见:

一是积极发挥校长STEM课程领导力,强化STEM课程思想力、设计力、执行力、评价力、资源整合力;

二是要切实加强STEM课程开发,通过开展解决核心问题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要注重整合STEM课程资源,通过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库,校外科研院所、高校项目科、企业工厂等资源,构建活力、合作、包容的STEM教育良好生态;

四是要创新优化STEM课程评价,深入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多元化评价学生。


7日上午10时,2019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论坛正式开幕。


STEM教育如何助力大湾区创新人才培养?12月7日-8日,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专家、学者、学校及企业代表近300人将汇聚在东莞松山湖,举办2019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论坛,并就“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STEM教育课程开发和实施”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贡献行业思考。

今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发布,提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备受各界关注,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亦日益凸显。

此次论坛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澳门中华教育会联合主办。这也是继去年12月在深圳举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省STE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启动仪式暨广东省首届中小学STEM教育交流研讨活动”之后,在粤举办的又一场高规格聚焦STEM教育盛事。活动旨在深化对STEM教育理解,为三地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深入推进STEM教育在大湾区发展拓展创新思维。

南方+记者获悉,本次论坛共设1场开幕式,3场论坛,分别为:1、科创人才分享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STEM教育创新发展;2、大湾区STEM教育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3、大湾区STEM教育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及空间建设。届时,将有近20位嘉宾代表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发表主题演讲,聚焦大湾区STEM教育的改革创新,带来对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

值得一提,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中心、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中心任务,近年来东莞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构建功能完善、协同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随着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先后落地,以院士专家为代表的智囊团频频到访东莞,为城市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科技创新进步、人才培养聚集,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其有力支持。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到未雨绸缪布局未来学校,立足创新人才培养,东莞教育创新探索步伐持续迈出。数据显示,在建设百校创新人才培育基地的基础上,2018年以来东莞建设97所创客教育学校,形成了包括科技创新大赛在内的11项品牌科技活动,8所学校入选“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首批领航学校、种子学校,1名教师入选种子教师名单。

此次大湾区STEM教育论坛落地东莞,也被业内看作是对东莞持续开展创新教育的积极回应。以论坛为契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在为东莞教育发展带来创新思维引领、提供经验借鉴的同时,也进一步助推东莞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论坛将有哪些大咖参与?他们会带来什么样的思想碰撞?STEM教育如何助力大湾区创新人才培养?明天,南方+将直击现场,滚动播报论坛最新最热话题、观点,欢迎围观。

【撰文】黄婷 毛敏

【摄影】孙俊杰

【统筹】王慧


编辑 于羽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