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物多样性与共建可持续城市,2019华·绿色论坛在深闭幕

南方+

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指导,深圳市关爱办、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支持,欢乐海岸和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主办,家路文化传播作为承办单位的2019华·绿色论坛暨第五届亚洲环保创新论坛,11月24日在深圳闭幕。

本届年度论坛积极回应全球热点议题,聚焦"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城市”主题,在11月23至24日的两天时间里,汇聚了来自政府、企业和多方本土与国际环保机构,以及咨询和研究机构的三十余名国内外嘉宾,就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变革的适应性挑战、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伙伴关系推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企业如何有效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城市废弃物管理和零废弃社区营造等议题深入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探讨解决方案的可操作性,近300人次参与了两天的现场活动,线上视频和图文直播有超过1.2万人次在线观看。

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与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提升等绿色需求之间找到更为积极的平衡,本届年度论坛邀请到了来自政府、企业和社会等跨领域的专家学者,希望在人类文明精华的高度汇聚之地找到可持续发展之道。

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的主任贾峰在开场演讲中指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正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约束和代际公平三大挑战,“我们需要的就是绿色、循环和低碳式的发展,是对环境友好、不损害公众健康、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发展,是资源可循环再利用的且比使用资源比过去减少的发展。”

论坛现场,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主题对话环节,市规划土地监察局局长张谦表示,经济发展要把生态保护扛在肩上的,划定生态红线、基本农田和城市开发边界,城市的发展建设就只能在自然资源承载力的上限内创造性推动,在整个国土空间大的规划下牵头来编制未来深圳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规划,正在筹建的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即将在明年成立。

“2300万深圳常住人口平均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29000吨,其中9000吨通过市场化回收方式和政府有组织的分类回收进入了资源循环领域,还有20000吨要焚烧和填埋。垃圾分类实际上是在垃圾产生以后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更好的做法就是零废弃、少排放,每个人生活中稍稍改变一下生活习惯,让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10%,每天深圳的总量都可以减少2000多吨这个不小的数字。”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说。

以出版人、自然生态记录者和纪录片监制角色出现在现场的南兆旭老师,通过跨界视角分享“在地关怀下的生物多样性记录”,带领大家感受深圳生物多样之美和增加本土认同的同时,也希望有更多人也都可以像生物多样性记录者一样做到从全球视角下发现本地特色,在关爱情怀中科普知识。

【撰文】史青玉

编辑 文海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