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斗之姿,立青春之志,哈工大(深圳)师生共话“学以报国”

深圳大课堂
+ 订阅

20世纪50年代,8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们奔赴东北,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承担起教学、科研等重要任务。这批青年的平均年龄只有27.5岁,他们秉承着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为推动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做出巨大贡献。近70年来,历史为这批坚守在东北的知识分子留下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哈工大“八百壮士”。

11月22日,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宣讲团在哈工大(深圳)首次开讲,六位宣讲者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老一辈哈工大人奋斗不止、科学报国的故事,打动了在场的师生们。

曾经,在祖国建设最困难的时候,老一辈哈工大学子们挺起了民族脊梁,诠释了一代知识分子“立爱国志、筑强国梦”的高远追求,留下了厚重的精神财富。2018年11月,哈工大本部组建了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宣讲团,讲述一代代哈工大人扎根边疆、许身报国的教书育人故事。

在此次宣讲会上,哈工大航天学院王雨三教授讲述了国防科技工业战线楷模马祖光院士一生孜孜不倦研究激光科学、治学严谨的科学家精神;

电信学院副教授李杨讲述了刘永坦院士带领团队四十年刻苦攻关逐梦雷达创新,扎根边疆开创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之路的历程;

航天学院甄玉宝教授通过“功夫”、“铁规”、“丰碑”、“大爱”等四个主题词,与现场学子分享了哈工大力学学科奠基人之一王铎教授 “择一事终一生”的故事……

哈工大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松全表示,越是在新时代,这种志存高远、爱国奋斗的精神越显宝贵。 “没有这样的精神传承,育人就少了灵魂。” 他说。

宣讲会不仅讲述了马祖光、刘永坦等老一辈哈工大人科学报国的故事,新一代哈工大人也在会上探讨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接棒”传递“学以报国”精神。

在哈工大本硕博连读的冷晓琨,就是践行老一辈哈工大人的科学家精神的学生代表之一。90后的他已经成长为一家机器人公司的董事长,带着他的机器人登过央视春晚,上过平昌奥运会“北京8分钟”。

冷晓琨表示,他计划将在哈工大(深圳)探索俱乐部和本科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模式,让更多对机器人感兴趣的哈工大学子可以找到施展的舞台。

哈工大(深圳)常务副校长甄良表示,与校本部的百年积淀相比,深圳校区还很年轻,但对“八百壮士”的精神传承是相同的。甄良倡议哈工大(深圳)师生牢固树立建功立业志向,扎实践行立德树人的初心。他建议同学们在祖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征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在人生的道路上大显身手。

【撰文】刘越亚

【通讯员】吴锐婵

编辑 黄靖逵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