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城市更新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日前,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惠州市惠城中心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下称《专项规划》),明确提出“政府主导、规划统筹、产业优先、公益保障、规范有序、多元共赢”的改造原则,制定了改造总体目标,明确改造空间格局,全域统筹指导惠城中心区“三旧”改造工作。
根据规划,到 2025年,我市将全面摸清惠城中心区改造潜力家底,建立健全政策、规划管控体系,预期完成拆除重建类项目用地供给规模140公顷,实施微改造类项目70公顷。构建“两带、一廊、十区”的改造整体空间格局,推动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服务能力提升。
规划范围
包括桥东、桥西、龙丰、江南、江北、河南岸、水口、小金口等八个街道办和汝湖、马安、三栋等三个镇,总面积为561.56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9-2025 年。
想看详细高清规划图的小伙伴们
改造模式
以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成片连片实施改造
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从造城到有机更新的过程,其核心是整合、挖掘存量资源,把现有的粗放模式转变为集约发展模式,为城市经济发展寻求新的空间。这就是“城市更新”的过程。
在惠城东平西枝江桥头,老市场摇身一变成商住合体。下角青年河畔,破败的锄头厂被改造成现代社区……近年来,伴随惠州城市的扩容提质,城市三旧改造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从单个项目看,改造是成功的,但对于整个片区发展来看,仍存在不足。“零敲碎打”的旧改模式导致公共配套建设不足的情况发生,城市面貌改善不明显;“市场主导”的旧改模式则让工改商、住的比例过高,产业升级得不到保障。
三旧改造未来的趋势如何?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城市更新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成片连片改造都将成为未来工作的指引和导向,全力推动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也是惠州三旧改造工作的方向和目标,盘活存量用地,向存量要增量,推动城市产业和城市品质提升,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有效的助力。
该负责人介绍,接下来的三旧改造将摒弃以往零散、点状的改造形式,划定改造单元推动成片连片、成规模改造,不断推动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服务能力提升和历史脉络传承的活化,保障城市的有质、有序、可持续发展。
记者看到,对此《专项规划》明确提出“政府主导、规划统筹、产业优先、公益保障、规范有序、多元共赢”的改造原则。制定“三旧”改造总体目标,明确“三旧”改造整体空间格局,完善“三旧”改造规划传导机制。严格管控旧厂房改造,稳固产业空间平台基础,加强创新型产业空间和产业服务空间供给。
改造规模
拆除重建类项目用地供给规模140公顷
根据《专项规划》,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桥东、桥西、龙丰、江南、江北、河南岸、水口、小金口等八个街道办和汝湖、马安、三栋等三个镇,总面积为561.56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9-2025 年。
“我们划定了改造重点区域,有序调控“三旧”改造计划规模,积极引导近期重点改造区域和重点改造单元改造实施。“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中三旧改造将包括拆除重建类和微改造两类方式。
拆除重建主要适用于城市重点功能区以及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改善城市面貌有较大影响的改造项目。
微改造则通过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保留修缮等办法实施的改造方式。
在规划周期内(2019-2025年)内,《专项规划》明确了惠城中心区不同改造方式的规模目标。
1
预期完成拆除重建类项目用地供给规模140公顷,总建筑面积440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商业、办公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产业(研发)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公共配套设施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2
实施微改造类项目用地规模70公顷。
改造政策分区指引图。(详细图片请戳“阅读原文”)
该负责人特别强调,在“三旧”改造中将有效增加公益性设施,公益性设施总用地供给规模不小于25公顷,建设约3公里支路,实现惠城中心区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为避免住宅的偏多,此次《专项规划》提出,将优先推进工改工、工改商、工改混(产业用地+居住用地)项目,大力推进旧厂房成片连片改造试点(不小于20 公顷);支持产业用地提高容积率;严格管控工改居项目的计划申报,禁止在一级工业控制线内工改居项目纳入改造计划。同时,还将严格控制历史保护范围线内的拆除重建类改造项目,鼓励活化型改造,鼓励旧工业区微改造项目和稳步推进城中村及旧城区微改造项目,计划在规划周期内实施5个微改造项目。
该负责人介绍,至2025 年,我市将全面摸清改造潜力家底,建立健全政策、规划管控体系,科学设定“三旧”改造规模,合理选择重点改造区域和重点改造项目,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增效,逐步缓解城市病、提升城市风貌品质。
改造片区
构建“两带一廊十区”改造整体空间格局
那么具体在哪些地方进行改造?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5年内,根据改造资源分布、现有建设条件,在综合考虑重点发展战略平台、城际轨道站点、城市环路、城市重要景观大道等因素以及改造需求的基础上,惠城中心区将构建“两带、一廊、十区”的“三旧”改造整体空间格局,引导城市功能和品质整体提升。
“两带”分别为沿东江城市更新带、沿惠州大道-金山大道城市更新带
“一廊”为沿象头山-红花嶂城市更新廊道
同时,以推进成片连片改造为目标,划定了惠博沿江重点改造区域、江南七联重点改造区域、桥东桥西重点改造区域、小金口乌石重点改造区域、江北汝湖重点改造区域、江北望江重点改造区域、水口滨江重点改造区域、西湖红花湖重点改造区域、金山湖湖山重点改造区域、河南岸核心重点改造区域等十个重点改造区域。
改造空间格局指引图。(详细图片请戳“阅读原文”)
最重要的两带是如何选取的?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解释,东江两岸地区将作为城市更新重点地区,以提供创新产业平台与生产服务为导向,利用东江滨水环境资源和老城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培育化创意,科技创新、旅游养生、医药研发、科研教育等多种新兴产业平台。
惠州大道、金山大道则是我市的重要交通轴,沿线串联起惠城中心区内主要产业和生活节点。所以,将优先推进道路沿线两侧地区城市更新,加快沿线商业服务业节点建设、沿街风貌提升和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城市高端功能向两侧集聚,打造一条展示惠城中心区城市形象与促进服务功能集聚的核心发展带。
“针对各片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划定了各重点改造片区,在改造主导方向和承载的城市战略空间平台也将予以区分,实现更清晰的产业平台建设和特色片区发展。”该负责人介绍,为确保产业的集聚度和实施的可操作性,重点改造区域规模均控制在3-5平方公里。
来源:惠州新闻、惠州头条APP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邱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