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鱼灯,学剪纸,做衍纸……广州学生的思政课这么多样有趣

广州教育头条
+ 订阅

做鱼灯,学剪纸,做衍纸……广州市番禺区的思政教育连接社会“大课堂”,让大中小学生爱上思政课。11月21日,番禺区展示思政教育成果,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连接社会“大课堂”、“互联网+”助推思政教育创新,这些举措成为番禺做好思政教育的“三大法宝”。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一次性拿出15个编制招聘思政课教师

“最近,学校党委启动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独立招聘工作,拿出15个编制招聘思政课教师,力度很大。”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简称“番职院”)党委副书记王晓敏介绍,学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按1:350的师生比足额配备思政课教师。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广州番禺区的思政课教育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大法宝”。

番职院紧抓科研,促进思政课教师的成长。该校为思政课建设设立专项的课题经费,确保思政课建设的优先地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主持课题立项13项,其中教育部1项,省级3项,市级3项,校级6项。

同时,该校发挥名师效应,服务全省思政课教师。依托首批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曹群名师工作室”和广东省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单位建设示范项目,完成全省高职思政课教师培训任务,培训300余人次。

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同样重视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校长冯金洪介绍,学校专职思政教师勤练内功,将“知识点”变“思想汇”,为学生提供色香味形俱佳的精神大餐,把思政课讲得有滋有味,使思政课伴随学生成长、见证学生成长。

象贤中学要求所有学科、所有科任,结合学科核心素养,深度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找准课堂切入点,抓住课堂教育契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各学科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形成全员、全课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构筑起育人的“同心圆”,协同承担起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连接社会“大课堂”:

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针对性

到番禺人民英雄纪念碑研学,到番禺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这些都是番禺区沙湾镇福涌小学的思政课。福涌小学位于革命老区福涌村,该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展“传红色文化基因”思政教育社会大课堂。

“通过学英雄、祭英烈等实地参观学习,我们对红色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福涌小学学生毛心睿说,这样的思政课非常鲜活,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在番禺区沙湾镇,多样化、特色化、层次化的优秀文化成为“思政社会大课堂”的珍贵“活课本”。沙湾镇通过走访、调查、探究、实践、研学等方式,引导学校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融合起来,提高铸魂育人成效。

沙湾镇龙岐螺阳小学学生通过沙湾民俗文化石头绘的实践,在亲近优秀传统文化中树立文化自信;实验小学学生体验和实践舞龙狮和武术,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兴贤小学每位学生都学习制作鱼灯,做鱼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思政社会大课堂创新了教学方式,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兴贤小学德育主任何艳琴说,这让思政课更有魅力,为学生成就出彩人生奠基。

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

智慧课堂让思政课“活起来”

“请同学们查一查,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在番职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番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晓霞正为学生讲解改革开放理论。学生们分小组上课,每个小组配备一台电脑,随时可查询相关资料。

番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群介绍,番职院投资超过500万、历经3年建成1000平方米的思政课智慧课室,为思政课创设优良的教学场所,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

“现在的学生成长于信息化时代,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刘晓霞说,“互联网+”让思政课“活”起来,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

【记者】马立敏 吴少敏

【通讯员】穗教宣

编辑 佘余
校对 陈大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