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乳源:“四小”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开枝散叶

南方+ 记者

2018年8月韶关乳源被定为全国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2019年8月该试点工作得到中央文明办委托的评估组肯定,取得阶段性的成果;10月该县继续被定为第二批全国五百个试点之一。乳源再次载起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重任,乘风启航,在继续推进“十个一”阵地建设、“6+X”活动形式、“四化四互助”志愿服务等“乳源探索”上,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做细、做小,把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小牌匾大文明 

近期,乳源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深入拓展实践点建设。在实践点的建设上,积极挖掘本土优势资源,在切实能发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作用的地方挂牌设立实践点,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开枝散叶,结出硕果。 

充分利用景区人流量大、宣传面广、信息传播快等优势,把实践点建设延伸到景区,在云门山景区游客集散中心设立首个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依托景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传播新思想,宏扬新风尚。景区表演队结合新思想,挖掘本土历史、传统优势资源编排舞蹈、快板等节目,定时在景区表演,向游客宣传新时代文明思想、本土传统文化;志愿者们用“您好、请您跟我来、请允许我为您介绍……乳源人民欢迎您的再次到来”等文明言行,通过交通引导、咨询服务、文明实践宣传等志愿服务,把新思想、新风尚传递给每一位游客,让新思想、新风尚潜移默化植根到游客心中。据统计,仅“十一”黄金周,云门山风景区接待游客达10万多人次。 

“现在游客更文明了,乱丢垃圾现象很少,我扫地时有些游客还主动向我问好,工作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有劲。” 景区清洁工谢大姐说,“前段时间我也主动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一有空我就参加志愿活动。” 

游客李某说:“这里的节目很有特色,志愿者挺热情的,就冲这,我下次还会来”。 

小宣讲大爱国 

大桥镇铁龙头村民张鼎华,今年88岁,一个默默奋战在宣传工作战线上的“土战士”。以前,他总会把通过听广播、看电视学习到的中央新思想、新政策,了解到的时势新闻讲给乡亲们听。久而久之,乡亲们都喜欢听他的“新闻联播”。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后,他更是主动担起了“宣讲员”,没有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村巷里、树阴下、田地里、山头上都成了他宣讲的阵地。铁龙头村旁有三座烈士墓,史实记载:1931年2月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在乳源北部梅花(今隶属乐昌梅花镇)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史称“梅花战役”。 2月6日,中共粤湘边委派人把400多名红七军伤员秘密转移到铁龙头村疗伤,大部队奔赴新战场后留下44名重伤员。是年3月、11月,国民党以“通共窝共”罪两次派军“围剿”,杀害群众40多人,村民张金泮带领群众奋起抗击,击毙敌2人,红军伤员无一人因围捕伤亡,铁龙头村民用鲜血与生命保护了红七军伤病员,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贡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一批批党员干部自发或集中来铁龙头参观学习。烈士墓旁,张鼎华用朴实无华的话一次次口述当年红七军、铁龙头村民在该村英勇奋战的革命斗争历史故事,把史料转化为教科书,把现场转化为讲堂,用真情实感带领大家寻找革命足迹,追寻红色记忆,接受思想洗礼。 

张鼎华说:“平时我和乡亲们讲,要懂得感恩,只有共产党才能给我们好日子过;和参观的党员干部讲,要不负先烈,好好工作,带领我们老百姓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话糙理深,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领导干部、党员群众,要需“撸起袖子加油干”,且行且珍惜。 

这正是彰显了文明建设、文明实践之重要,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坚持用宣传服务与群众对接的最好体现。 

小服务大富强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小桔灯360成长计划”是乳源县教育局组织实施的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这是一个没有固定志愿者的特殊项目,每周二、四活动前,该县县教育局临时招幕、精心挑选志愿者,让有专长的“老师”利用空闲时间来上课辅导,陪伴孩子成长,他们有的来自学校,有的来自青少宫、有的来自培训机构…… 

志愿者们以东坪镇雕子塘新村、东山村和散坑村学龄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每次付出一小时的服务时间,亲近和陪伴留守儿童。在雕子塘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展诗歌朗诵、吹拉弹唱、书法绘画、球类运动等文体活动,开展课业、儿童歌舞、小品编排等辅导。 

截止目前,“小桔灯360成长计划”开展志愿服务38次,191名志愿者参加了此项活动,服务孩子468人次。亲近与陪伴,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社会大家庭的关爱;活动与辅导,丰富了孩子们课余生活,促进了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服务与训练,提高了孩子们一些基本技能,也增强了孩子的团结意识、互助意识、自立意识。更有意义的是,孩子们学着把从中感受到的友善与爱传递开去。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小桔灯”的光将越来越亮,照亮孩子们前进之路。 

小慈善大和谐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就是要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最终实现群众服务群众、群众教育群众、群众互助群众的转变,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8月29日,乳源瑶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互助会成立。该互助会坚持以互帮互助的形式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筹集资金,汇聚人才,整合资源,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常态长效开展。 

大桥镇乡贤许其生,热爱公益事业,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多次参与公益活动,并主动出资1000多元赞助大桥村“老年大学红歌班”购买红军服装。现在,红歌班有序开展活动,给群众带来了欢乐。队员们不仅唱出了大桥红色精神,还主动加入自愿者队伍,积极开展进村入户宣传环保知识、走访和关心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 

“神笔马良”圆梦公益行动助困难青少年圆微梦。它通过志愿者收集和筛选切需关爱的困难特殊家庭孩子们画出的心愿,依托网络平台向社会发布这些需求,动员社会各界认领献爱心,助力圆梦。圆梦不再局限于简单送礼物,而需坚持长期对受助儿童进行持续关注、赋能。例如爱心人士廖功行认领的“篮球梦”,认领后送孩子篮球只是圆梦的起点。他一直通过与教师联系沟通,关心孩子学习;请体育老师志愿者协助,指导孩子篮球技能;还会抽时间陪孩子打篮球,关心陪伴孩子成长。据了解,活动第一期爱心企业用900多元购置礼品送到了10名孩子手上,并通过认领,正领着孩子们向梦想启航。活动仍在持续,梦想一直延伸,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相信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会积极行动起来,共建和谐社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有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中国公民,既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记者/唐音

通讯员/冯天保 

编辑 南南
校对 黄买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