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港浸大雅乐团首演惊艳,乐器原型来自广州南越王墓

南方+ 记者

▲戳上方看精彩视频

2019年11月13日晚,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中文简称“北师港浸大”,英文简称UIC)上演了一场现代与古代礼乐文明的对话,北师港浸大“玉振金声”雅乐团首次带来专场演出。崇高庄严、中正平和的金石丝弦、鼓乐歌舞震撼发声,展现雅乐独特的魅力,给观众带来直观感受。

复活雅乐,再现传统佾舞文舞魅力

雅乐泛指古代宫廷音乐,包含帝王朝贺、祭祀天地、宫廷宴饮迎宾等一切仪式活动所使用的音乐,于西周周公时制礼作乐,通过礼乐制度让“乐”做到和谐精神、陶冶情操。2017年10月,一套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青铜乐器复制品进驻北师港浸大雅乐堂,北师港浸大正式开启了复兴活化岭南地区雅乐文化之旅。2018年3月,北师港浸大“玉振金声”雅乐团成立,所使用的编钟、编磬、勾鑃等都是以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1:1打造,学校希望在传承活化雅乐文化中,提升同学们在音乐、历史、文化、人格等方面修养。

北师港浸大校长汤涛院士在致辞中说:“在大学校园里复兴雅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贯彻落实学校博雅教育和全人教育的理念,更是履行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此次演出共带来九首曲目。一首气势磅礴的鼓曲《秦王点兵》作为开场,表现了秦汉政权动乱之际的恢弘激烈。随后,佾舞中的文舞,十六位佾生右手执雉尾,左手执籥(短笛形的竹管),随着雅乐及吟诵声缓缓起舞,体现了秦代宗庙祭祀之庄严。《登基大典》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了南越王赵佗登基时的场景。工整华丽的宫廷舞《盈袖暗香来》则完美还原了古代玉舞人轻盈优美的形象。

演出中还加入了《建鼓迎宾》和出自《诗经·小雅》的《鹿鸣》,以及古琴曲《鹤鸣九皋》。压轴表演是乐舞《大濩》,以孔雀、犀牛的象形舞蹈配合铿锵有力的雅乐,再现传统佾舞文舞的魅力。最后以出自《楚辞·九歌》的《山鬼》作结,悠扬的金石之声加上轻声吟诵,优美古雅,令人回味。整场音乐、舞蹈及服饰既考究,又具有较高的原创性。

大学生+雅乐 师生们收获满满

雅乐团由最初的1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90余人,分为乐队、舞队、鼓队和歌队。乐团面向全校学生招新,成员来自各个不同的学部、专业和年级,大多并无乐器基础或者舞蹈基本功,仅仅因为热爱而相聚于此。同学们了解和学习雅乐的相关知识、乐器演奏与舞蹈表演,并经过训练在校内各大活动上带来精彩演出。

雅乐团指导老师叶佳颖博士说道,此次专场演出是一种大家比较少见的演出形式,为了使这次演出完美展现,师生们也付出了很多心血与努力,准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临近演出时更是多次排练到凌晨。

“礼乐文明曾经只是存在于课本上的一种认知,当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觉得特别震撼。”来自大四金融数学专业的陈嘉懿是乐队的成员,主要负责筝瑟演奏。从小就喜欢音乐和考古的她在参观博物馆看到展出的编钟编磬时,就非常希望能把它们再拿出来演奏,加入社团就是希望这些古老的音乐能再现。

来自大三计算机专业的王隽扬是这次活动的总统筹,她不仅要参加日常的训练,更要负责这次活动大小事宜,为此她连着三四天都是凌晨四五点钟才睡觉,自己的作业也要保证完成。每天充满能量地干完所有事情,全凭她对雅乐团的责任与热爱。

“这些乐器都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其蕴藏在后面的历史和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去了解,全世界都应该去珍惜的。”未来她也想通过应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使雅乐数字化,使其更好的传播。

【记者】冉小平

【通讯员】蔚晓婧 陈晓虹(校方供图)

编辑 蔡如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