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海踪·深调研|严谨较真的德国人,是怎么接受中医的?

岐黄海踪
+ 订阅

即使对于德国很多人而言,去魁茨汀市也不算特别方便。从慕尼黑出发,穿过云雾缭绕的巴伐利亚山林,沿着蜿蜒的公路向东北驱车200多公里,才能到达这座小城。

然而,每年仍有超过3000名患者来到这里,寻求中医的帮助。28年来,保险公司付费、收治住院病人的中医院,放眼全欧洲,也只有魁茨汀医院一家。

11月2日,“岭南中医药文化欧洲行”第三站就来到了魁茨汀医院。广东中医药专家和德国的医学界权威人士,就中医发展话题开启了一场“德中中医论坛”。会后,广东中医名家各展身手,让与会嘉宾和观众深度体验了中医疗法。

求医者众

至少需提前3个月预约

魁茨汀靠近捷克边境,四周山木环绕,环境清幽。魁茨汀医院的入口处坐镇的石狮子彰显中国元素,大门上大大的“寿”字则揭示了创办者的用心。

说到魁茨汀医院的成立,颇具传奇色彩。1991年,来自魁茨汀的老施道丁尔,在感受到中医的魅力后,克服种种困难,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合作,在德国落地第一所中医院。2010年,该院挂牌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德国魁茨汀医院。2018年12月8日,中国—德国中医药中心(魁茨汀)在此落地。

魁茨汀医院康复中心。

盛行自然疗法的德国,民众对中医持甚为开放的态度。魁茨汀中医院德方经理施道丁尔先生介绍,该医院有75张床位,每年有1200名住院病人和2000名门诊病人。90%以上的住院病人由基础保险覆盖,10%的病人由私人保险支付。统计显示,这些病人平均年龄在55岁,大约74%为女性。

“来到魁茨汀医院治疗的病人,大多病情非常复杂,西医已经无法解决,平均患病时长达到11年。”施道丁尔先生介绍,这里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是4周,由于希望来到魁茨汀医院治疗的病人太多,至少需要提前3个月预约。

魁茨汀中医院的百子柜中存放着各种中药材。

在这家医院,中药使用率是100%。记者在魁茨汀医院看到,这里不仅有传统的中药材百子柜,而且给病人服用的中药也是按照传统方式煎煮成汤。

“在医院参观时,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他们的饭堂,刚开始我以为是职工饭堂,因为没有一个病人穿着病号服,大家围坐一起吃饭聊天,没有一个痛苦的面容,这是中医治病以人为本的体现。”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学专家陈瑞芳教授告诉记者,中医药要走向国际,更重要的是中医思维走出去,魁茨汀医院传承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同时健康管理非常人性化,这一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

魁茨汀医院的楼层指示牌上,1.0层为魁茨汀中医门诊。

虽然中医的疗效受到了认可,但28年来,这样的中医院在全欧洲只有一家。

“要复制这一模式并不容易。”魁茨汀医院中方院长戴京璋教授告诉记者,其中涉及中医人才工作许可、法律审批等多个现实问题。虽然德国的自然疗法盛行,对植物药的使用也非常普遍,但在法律上,中医仍缺乏相应的地位。“在德国,主要有三类人可以从事中医治疗,一类是西医学中医,大约有5万名西医有针灸执照;一类是牙医;一类是通过国家考试的自然疗法治疗师,但并没有专门针对中医的执业资格考试,而中国的中医师要到德国执业,首先面临的就是执业资格难题。”

深入研究

医学权威“深耕”中医药逾30年

在来到“德中中医论坛”前,IT工程师弗兰茨·佩廷格的脖子已经疼了一年。论坛上,当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陈秀华向现场征求一名“小白鼠”体验岭南陈氏针法时,佩廷格第一个举起了手。

指尖轻捻,银针飞旋,第一次体验针灸的佩廷格告诉记者,岭南飞针之快让他几乎感觉不到进针。针灸之后让他感觉脖子马上放松了下来。“太有意思了!有机会还想再多试试中医。”他说。

陈瑞芳教授则分享了利用中医膏方帮助患者减肥,缓解抑郁症状的案例,演讲结束后,马上有观众找她咨询哪里可以买到这神奇的膏方。

扎了一脸的针,先自拍一张!

在义诊环节,广东中医药专家更是大展身手。“鬼手神针”石学敏院士的弟子、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针康科学术带头人张春红,分享了针灸“醒脑开窍”之奇。面对满脸密密麻麻的细针,有的体验者甚至玩起了自拍。小小的医院康复中心大楼内洋溢着热烈的气氛。

齐伟施展“魔术手指”手法为奈里希推拿。

不仅德国民众对中医的疗效高度认可,德国多名医学权威也对中医进行了深入研究。今年66岁的米夏埃尔·奈里希,是德国圣约瑟夫医院创伤外科主任,雷根斯堡大学医学院教授。从10年前就开始对中医倍感兴趣的他,来到活动现场体验了一把中医手法。由于常年做手术,他深受颈椎疼痛的困扰,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中医骨伤科负责人齐伟,施展“魔术手指”为他进行治疗,一顿操作之后,奈里希教授连呼“Excellent!”

梅卡特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

德方慕尼黑工业大学的迪特·梅卡特教授研究中药接近30年,在现场分享了团队最近关于中医药的科研项目。他认为,传统中医药仍需要加强研究,缺乏完整的病理学、毒理学方面的数据,是中药未来必须面对的大问题。

当天,中德医药界有关人士还召开会谈。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在会上表示,今后双方要在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

戴京璋(前排右二)与徐庆峰(前排右一)在论坛上交流。

深圳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院长徐庆十指出,中医药走出去,除了政府搭建平台外,更需要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落地。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已经出台外国医师注册执业的相关办法,可以作为中医药文化交流的试点,从互派医生坐诊到建立中医教育交流,再到开展临床科研合作,与国外医疗机构进一步推动中西医深度合作,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对话

德国达姆施塔特中医诊所杜煦电博士:

海外中医文化形象上升趋势明显

在德国黑森州第四大城市达姆施塔特,有一间远近闻名的中医诊所——杜医生中医诊所。诊所创办人杜煦电博士在国内接受了8年中医教育,1992年公派留学德国,2002年在当地开办私人诊所,至今在德国行医已近20年。他也是当地少数拥有西医资质的中医。中医在德国发展现状如何?杜煦电博士接受了南方日报特派记者的专访。

杜煦电。

南方日报:中医在德国处于一种怎样的现状?

杜煦电:德国人是个很谨慎的民族,但他们一旦接受一种外来文化,认知程度也会更高。中医确实有疗效,当地老百姓对中医药的接受度非常高。我的中医诊所有15张床位,每天要接待约50名病人,其中95%以上都是德国当地居民或者来自周边国家的病人。有的病人从纽伦堡、德累斯顿甚至意大利远道而来。

南方日报:来看中医的病人以什么疾病为主?

杜煦电:病人大多以疑难杂症为主,其中包括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疼痛疾病等。比如过敏、哮喘、慢性腹泻、偏头痛、慢性骨关节病等,中医的疗效都非常明显。肿瘤康复病人的数量也不少,其中以乳腺癌患者居多。中药治疗可以帮助病人提高免疫力,让白细胞回升。

南方日报:德国的中医治疗是否仍以针灸为主?

杜煦电:我的病人中,一半都会开有中药处方,包括提供艾灸,让病人拿回家自己治疗。虽然德国还没有允许中药饮片进入,但病人拿到处方后,可以向英国或荷兰的药店订购中药饮片快递到德国的方式,实现传统中药汤剂的治疗。来这里的病人,他们的病历往往有厚厚的一本,一般都是西医实在治不好了才会来中医诊所,即便如此,中医的疗效仍然很好。

诊所中的中药样品。

南方日报:中医药在德国的发展趋势如何?

杜煦电:中医是个很好的东西,但在国外受到限制还是很多。在德国,中医可以说是“奢侈品”,只有收入高的人群才能负担得起中医治疗。这是因为,在德国,中医并没有被列为现代医学体系之外的分支。具有西医资质,经过一定的培训,就可以用针灸给病人治病,国家保险也覆盖这部分费用。而对于没有西医资质的自然治疗师来说,提供的中医治疗要么是病人自费,要么是私人保险偿付。在德国行中医的人大多是德国人,德国医生使用针灸的范围之广,可能在全球也数一数二。

杜煦电向广东专家展示诊所的用药方案。

南方日报:您对中医药走出去有什么好的建议?

杜煦电:一个民族最重要是自己的文化。中国的中餐举世闻名,目前中医文化形象的上升趋势也非常明显。最近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在认知程度上已经超过了中餐。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我们在海外的中医也是切实在推广中国的文化。比如,德国产妇没有“坐月子”的说法,生完孩子三天后,产妇一般该干嘛就干嘛去了。而中国的“坐月子”文化是来自中医对女性生理的认识,认为产后气血丧失,需要调理。我现在影响了很多德国的产妇,让她们产后用中药和饮食调理,现在越来越多德国妇女开始接受这个观点。

在德国行医时我们也发现,外国人对中医药的治疗更为敏感,往往只需要小剂量的中药即可实现很好的效果。我常说,西医很强大,中医很伟大,西医讲究深度,中医讲究广度,中西医结合又强大又伟大。中医药宝库需要好好挖掘和传承,要让全球人民都能享受到这个好东西。

【策划】刘江涛 陈韩晖

【执行】王会赟 卢轶 严慧芳

【采写/摄影】邵一弘 严慧芳 许隽

【海报设计】黄红鹰


编辑 邵一弘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