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内部引发了一场争议,起因是这座二级公立医院即将面临改制——引入港资进行混合所有制股改。对此,该院一些医务人员表示出了极力反对。根据医院内部消息,自今年3月,医院管理层提出股改决策以来,医院已陆续离职了几十位医务工作人员。
然而,尽管如此,11月11日上午,从院方传来的最新消息称,当日召开的医院职工代表大会已顺利通过了医院改制职工安置方案(下称“安置方案”),该院高层向南方+记者表示,这意味着医院股改正式进入执行阶段。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是中山市小榄镇仅有的两家公立医院之一,据悉,该院承担着本镇近70%户籍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一家较受当地患者认可的医院。
那么,原本一家多年的公立医院,为何突然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呢?借助南方+平台,陈星海医院官方做出了表态。
院方
股改并非“卖院”,引入港资全面提升医疗水平
自宣布改制以来,“卖院”之说便在医院职工间流传,大家认为医院在经营上出了问题才会有此举动。对此,陈星海医院负责人介绍,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原为小榄镇卫生院,1982年,由香港榄镇同乡会首席会长陈星海累计捐资上千万元港币扩建而成。后因医院发展有扩建需求,2013年12月,医院正式迁到现在的新大楼办公。
“陈氏家族在医院的两次建设中均给予了大力支持,对于医院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该院负责人透露,医院与陈氏家族渊源很深,而陈氏家族与香港医疗界来往密切,改制后,医院将引入香港医护团队与原医院管理团队共同管理,以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近年来,医院虽背负着因扩建欠下的债款,但即便还债之后整体经营状况也并不亏损。”该负责人表示,小榄镇政府看医院有债务压力,也认为可以借助陈氏家族雄厚的实力,让医院更加“轻装上阵”全心专注医疗服务。
一直以来,中山市陈星海医院采取的是收支两条线的经营方式,即医院收入需要上缴给地方财政,这与那些自负盈亏的医院运营模式有所不同。院方表示,引入港资后医院在经营方面将更加灵活,也将与更多人分享红利。“陈氏家族会为医院还清因扩建欠下的5亿余元债务,医院甩掉这个包袱后也会将全部资源都专注在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上。该负责人解释着,“卖院”之说不能成立,这只是一次股改而并非全额收购。
院方坦言,本次股改受到了小榄镇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截至目前一切进行地比较顺利。中山市小榄镇卫计局局长郭淑霞表示,从历史发展机遇来看,陈星海医院的改制工作符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发展方向,积极与港方合作,通过引入其优质的医疗管理团队,未来的陈星海医院将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政府一直鼓励社会办医,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医疗机构的运营,为大众带来更多就医渠道。她表示,这是中山医疗界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背景下的一次新尝试。
职工
职代会安置方案,利益攸关方在一条船上?
11月11日上午,陈星海医院举行职工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此前公布的安置方案二稿,院方同时通知全院所有职工:3日之内,每位职工都要给医院一个书面的个人安置选择,该选择不可撤销、更改。
南方+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医院职工,对于11日职工代表大会的决定大家表示“难以接受”!“医院的职工安置方案让人难以接受,不但一半在编员工即将失去事业编制,如果想保留编制只能下去小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有医院职工吐槽道,“医院想方设法留人,但是院方采取的安置措施没有给人看到其留人的诚意,无论是后续的分流安置还是经济补偿金都无法令职工们满意。”类似的抱怨声在医院不绝于耳……
在陈星海医院的楼道里,可以见到墙上张贴着的安置方案二稿。针对本次股份制改革,安置方案将职工安置方式分为认购新公司股权与不认购新公司股权两大类型,且规定员工只能择其一。目前,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在编在册职工共553人,合同制职工518人,共计1071人,而在编员工受医院股改的影响最大。安置方案依据员工不同的退休时间段给予了不同的安置规则。根据安置方案,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均含当天)的在编退休人员(48人)安置方式如下:
1.不认购新公司股权方案
1)如不认购新公司股权,可保留员工事业编制,将其分流至基层医疗机构;或经协商对其保留编制继续借调在新公司工作。
2)不能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
3)不能认购新公司股权。
2. 认购新公司股权方案
1)放弃事业单位人员编制。
2)在参照享受公立医院事业编制退休金待遇和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二者间择其一。
3)按股份认购方案认购股权。
此外,在认购新公司股权方案中,第一条款和第二条款间,职工也只可选其一。
2025年1月1日之后退休的在编职工(501人),依然要在领取一次性补偿金和享受公立医院事业编制退休金待遇间选择其一,不过二者均可以认购新公司股权,只是在个人认购股份分配数量上存在差异。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医院将向职工送出股权红利,那些只领取一次性补偿金的职工可以在股权上享受“买10送3”。
不少医院职工注意到,安置方案二稿在分流安置一项中写明,对于不参照上述安置规则的员工,将由小榄镇人民政府分流安置到其他镇属事业单位,而目前拟提供的岗位仅有15个。从安置方案可见,2025年1月1日退休后的501名职工,占目前全部在编职工的90%以上,而安置方案中拟提供的岗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想保编员工的需求。
对此,中山市陈星海医院负责人给出的解释是——医院一定会妥善安置每一位想要保留编制的员工。“小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充足,将在医生、护士、药剂、医技、后勤5大领域提供名额不限的岗位,15人仅是首批。”该负责人称。然而,截至发稿,记者及所采访的医院部分职工尚未见到11日职代会通过的最终安置方案,未知全部岗位数量是否落实在最终通过的方案中。
陈星海医院对于员工的一次性经济补偿,与周边城市经历过改制的医院相比,差距亦不小。“我在医院工作了十七八年,按照补偿方案,最后,只能拿到15万元的补偿款,比起这个标准我们更心疼编制。”一位医院职工说。安置方案对于职工的主要经济补偿标准为:每满一年工龄补偿一个月的工资金额,工资标准为转制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就意味着,一个在医院工作了18年的员工,最终获得的经济补偿约等于其一年半的工资。
本次因陈星海医院改制牵涉的利益攸关方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小榄镇镇政府、陈氏家族、陈星海医院以及该院职工。改制能否平稳过渡关系着小榄民生,而受改制影响最大的群体就是该院职工。其实,无论改制与否医院都需要留住人才,毕竟,这是一家医院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另一方面,在院工作多年的职工们也希望有一个得以安稳的岗位,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安置方案能否最终让四方利益攸关者满意,几乎决定了改制先期的成败。
未来
尚未明朗,何去何从?
还有2天,全院职工就要面临最终的职业生涯选择了。去与留,保不保编,乃至认购股权与否,一切都要以书面形式做出最终决定。因为,安置方案规定,如在编职工逾期未明确选择安置方式的,则自动按分流安置处理,即下到小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且原则上必须服从。而合同制员工未决定的,则将被解除合同,并支付一定的补偿金。11日上午的全院职工代表大会过后,大家心中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在见不到的未来里,职工们该何去何从?
一位护士道出了内心的忐忑:“俗话说人往高处走,从二甲医院转到社区,很多人接受不了这样的安排。”她表示,对于一些年纪更大的护士来说,现在自己再如年轻时那样到外面找工作,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其他公立医院基本不会再要她们了。“而放弃编制留下来,未来,改制后的陈星海医院什么样子,谁又能知道呢?”她有些一筹莫展。
另一方面,医院负责人则持另一种观点,该负责人表示,本次医院改制将秉承“保证职工合法利益不受损”,以及“保障职工原有待遇不下降”的原则。据了解,整个改制由中山市小榄镇人民政府委托的平台(中山市菊城医疗投资有限公司)以陈星海医院的新楼及资产、职工以有限合伙方式、港资以现金出资8亿元人民币成立改制后的新公司,属在原医院基础上进行混合所有制改制。其中,小榄镇人民政府委托的平台出资1.6亿元,占20%的股权;港资出资5.6亿元。占70%股权;在编在册职工以有限合伙方式认购不超过0.8亿元,占10%股权。
陈星海医院负责人介绍,医院管理层曾多次赴港参观当地医疗机构,认为引入香港的医疗管理团队对医院发展有益处。“市场机制进来了,不仅对于医院发展是好事,对于百姓就医也很有益。将来,医院将不断突破现有的瓶颈,开展更多新的业务,更好发挥一所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优势为民服务。”该院负责人透露,此前,医院考核机制较为僵化,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或有影响。改制后,医院将引入基于RBRVS的绩效管理方案,充分体现医生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性质,对于高难度的手术给予更多绩效体现;同时,推动医疗耗材的降低,鼓励科室管控成本,奖励技术创新。
“改制后,医院也将不再拘泥于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渠道,这有助于保障药品的来源与供应,对患者非常有益。”陈星海医院负责人介绍,改制后医院的总体定位是一家能同时提供优质大众化医疗服务以及高端国际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香港陈星海医疗投资集团将引进香港医护团队、先进的医疗技术与设备,把医院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医疗的先行先试单位。
前路在何方?这是摆在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全院职工面前,一道紧迫又重大的选择题。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或许对于医院职工来说,3天苦短。
公立医院改制是一个长时期的综合转型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安置问题,若先期没有妥善处理好各方利益,也将影响着医院今后的整体发展。前路漫漫,何争朝夕。
【记者】郎慧
【摄影】叶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