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故事 | 使的是“绣花针”,跳的是“刀尖舞”,从军转警的他,总是向死而生

南海老班长
+ 订阅

怀着儿时的梦想,怀着对军营生活的美好向往,1997年底,他如愿地踏上从军的道路,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广西边防部队服役期间参与了中越边境第二次大排雷作战任务;从警以后,处置涉爆警情70余次,成功排除各类爆炸装置50余枚,共检查走访危爆企业5000余间次,发现整改隐患600余处;共组织、参与审批爆破作业项目45个、大型焰火晚会106场;在群众的心中,他就如守护一方净土平安的“守护神”,默默无闻地付出着。他,就是来自我们南海区桂城街道的退役军人管彦奎。

连队官兵用排出的地雷摆成中国地图庆祝澳门回归

当问他在部队都干过些什么时,他便自豪而有趣地说:

站过岗、放过哨;打过枪、扛过炮;修过武器写过报;抗洪抢险扛过沙包;

炸过坑、挖过道;烧过山、放过炮;放过毒气洗过消;边境排雷睡过炸药。

管彦奎在雷场留影

在服役期间,管彦奎当过炮兵、工兵和防化兵等兵种,当过班长、文书、军械员等职务,还执行过抗洪抢险、边境排雷等特殊任务。在部队的五年时间里,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士官各1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多次获个人嘉奖,授予一级士官军衔。

和平道路的筑路者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而和平,就是对军人最高的褒奖。边境排雷,正是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打开边境通道,实现与周边各国友好发展的重要举措。1997年管彦奎所在的部队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开展了中越边境大排雷任务,这是他所在部队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大排雷行动。恰逢遇上大排雷任务的管彦奎,在经过部队严格的筛选、层层的考核后,“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成了一名排雷战士。从此,他的工作便与“危险”二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行军拉练中管彦奎正在野外搭建帐篷就地休息

自排雷队成立的那天起,南疆的热土上再徐徐升起和平的硝烟,管彦奎和战友们不负人民的重托,把党的需要与他们受领的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凭着过硬的军事技术、科学的作业方法、灵活的战术运用、顽强的战斗作风,投身于任务中。期间,管彦奎始终牢记军人的神圣职责和历史重任,以深山为营、密林为帐,冒严寒、顶酷暑,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连续奋战,经过和战友们长达两年的“战斗”,最终安全、顺利、圆满地完成了边境排雷任务。

参加告捷仪式的首长与排雷官兵合影留念

中越广西边境第二次大排雷告捷仪式现场会

危险路上的逆行者

据管彦奎回忆,他与战友们经历了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作为一名排雷战士,消耗的体力和所承受的心里压力是常人难以体会的。他们每天上雷场之前还得将大量的炸药搬运到雷场附近。大家都知道,广西边防山多路险,而雷区附近别说公路,就连一条小道也没有,搬运炸药只能一路肩挑背扛,一路除开路上的树枝杂草艰难前进。有时扛着炸药就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当去到雷场时已经消耗了大量的体力甚至有时手脚被树枝刮伤了也不知道。接下来,才是真正危险的排雷作业,危险无处不在。记得有一次,一名战友在对雷区进行爆破作业时,距离脚尖10CM处就发现了一枚58式防步兵地雷,幸好战友及时发现,一旦踩中后果不堪设想。而他也曾因天气炎热、劳累过度中暑晕倒在雷场上,被战友发现后及时叫军医喂水喂药,才得以脱险。

天气炎热管彦奎劳累过度在雷场晕倒

变的是岗位 不变的是责任

正因为管彦奎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习精神,在学习排雷专业时,经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不怕麻烦向专家提问,和战友相互学习、刻苦专研;所以才有今天较硬的排雷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为南海公安特招引进的技术人才。2004年,管彦奎加入到了南海公安这支光荣的队伍,成为南海公安分局警务技术民警。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和发扬着部队的优良作风,发挥部队的专业特长。入警以后管彦奎就肩负起了全区危管和防排爆工作的重任,也成了南海公安防排爆专业的开创者和领头人。入警十五年来,他不断钻研专业技术,成了业内尖兵;创下了全区公安危爆领域15年零安全事故的骄人成绩。还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活动、会议及警卫任务的安检工作;其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18年他还被评选并授予了“我最喜爱的南海人民警察”称号。

我最喜爱的南海人民警察事迹报告会现场

爆炸物的“清道夫”

如果发现疑似爆炸物,绝大部分人估计都会下意识地远离,确保自己的安全;对管彦奎而然,却必须以身犯险,专门向着爆炸物前进,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解除爆炸物的威胁。管彦奎说“存在可疑爆炸物的地方,我们作为排爆手都要第一个进去。而排爆工作就像抛硬币,一次定生死。与军队的制式爆炸物不同,民间的爆炸物大部分是自制的,排爆过程只能全凭经验,活着出来就是赢家”。处理爆炸物的时候,管彦奎作为第一排爆手要在助手的帮助下穿上70多斤的排爆服,前往存在可疑爆炸物的地点。即使是凉爽的秋天,穿着笨重的排爆服2分钟就会出一身大汗;汗珠从额头流进眼睛时也只能眯眯眼挤去汗珠继续排爆工作,不敢有丝毫的分神。对于穿上防爆服,管彦奎也有一番感悟。在他看来,从穿上防爆服的那一刻起,自己就要面对未知的危险前进和探索。“其实对于防爆服能承受多大的爆炸威力大家都没底,或许作用就是保留个全尸而已。”他开玩笑地说。

管彦奎身着排爆服正在进行抗爆训练

在管彦奎15年的公安排爆生涯中,曾发生过一起趣事,在排“爆”的过程中发现了文物。去年3月,南海公安接报,在罗村某施工现场挖掘到疑似爆炸物。管彦奎立刻前往现场排查鉴别。他在现场看到,施工现场挖掘出来的疑似爆炸物呈长条状,长约140cm,直径约30cm,疑似废旧航空炸弹。管彦奎立刻决定用X光机对疑似爆炸物进一步勘查,但由于其金属壁体太厚,X光机无法穿透检测,而金属体表面已腐蚀,且表面附有一层厚厚的泥土,炸药探测器也无法检测到相关数据。管彦奎说“如果真是航空炸弹,这么大的体积,一旦发生爆炸,方圆1公里都会被波及”。为了确认疑似爆炸物的性质,管彦奎在助手的协助下,慢慢靠近爆炸物用工兵铲一点点拨开“炸弹”表面的泥土,再对疑似引信端的地方慢慢清理。经过管彦奎小心翼翼的操作,疑似引信端渐渐被掏出了个大洞,直到被掏空管彦奎才确认没有危险;整个过程一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事后,经南海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对该“炸弹”进行了解并察看,初步认定为清代古炮。

管彦奎在爆破作业工地现场召开安全会议

排爆,许多人可能只是在电影里看过,对“拆弹专家”的印象也仅停留在著名影星刘德华演的角色人物上。大家都知道,穿上排爆服,就要向着未知的危险前进,拆弹就是与死神博弈,用生命作赌注。但是,管彦奎就是这样一位“危险路上的逆行者、现实版的拆弹专家”。直到现在,管彦奎遇到排爆警情依然亲力亲为,不让其他同事上第一线。他说:“我是经验最丰富的排爆手,让其他战友上第一线我不放心,将安全留给其他人是我的责任。”

管彦奎同志就是这样一名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危险路上的逆行者,远近闻名的危管专家和拆弹专家。十五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奋斗有为,冲锋在前,在危爆管理和防排爆岗位上干出了不一般的成绩,为平安南海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管彦奎正在处置1.18公交车爆炸案

素材来源:南方+、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移交安置与就业创业科

图片来源:管彦奎

编辑: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南方号编辑小组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