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货真价实的蔡琴。”在许多场合,蔡琴都拿这句话作为开场白。
无论是举办“好新琴”世界巡回演唱会,参加全是年轻人的音乐节——北京草莓音乐节,还是首次加盟综艺、以常驻嘉宾的身份参与华语名曲竞演综艺《这样唱好美》,蔡琴近来开始频频出现在大家面前。唱过了41个年头,在华语乐坛,她早已拥有人们心中屹立不摇的歌魂,她的名字就叫“经典”。但蔡琴不愿躺在功劳簿上,她以“新人”的姿态尝试与新世代重新接轨。
专访蔡琴是在《这样唱好美》北京发布会结束之后,尽管在发布会上站了很久,讲话“讲得嗓子都哑了”,但踩着高跟鞋、一袭红裙的蔡琴仍坚持站着接受采访,在她看来这能让她以更饱满的精神呈现在镜头前。观看过节目的人会惊讶于,动辄站起身来和选手斗舞的她,欢脱如少女的状态。正式采访前的闲聊中她主动谈及了年龄的话题,认为现在人们对于年龄的刻板印象一定要改一改了。她说,提及61岁这个字眼,她不希望大家联想到的是白发老太太的形象,“你要想到的是麦当娜小姐,肌肉发达、唱跳艺人、体力惊人。”
戳视频,邂逅你意向不到的华语经典金曲天后
起码20年岁月考验的才能叫经典金曲
《这样唱好美》之前,蔡琴从没参加过歌唱比赛性质的综艺节目。这与过往邀请她的节目都没get到她的兴趣点有关。“他们没有把焦点放在经典的传承上,而且站在娱乐的角度来看,大概各种新歌的比赛大家都看光了,我们还没有听到年轻人回去‘找宝’。如果其他节目有和华语经典有关系的好的制作,我才会考虑,如果不是的话,也不差我一个导师吧。”蔡琴对南方+记者说。
“我有自己红的歌,但我每一次演唱会都要唱一些华语经典歌曲给大家听,以致于你们都搞不清我是哪个年代的歌手。”蔡琴对华语经典歌曲有很深的情结,《夜来香》《不了情》《吻别》《今宵多珍重》等等,都是她翻唱过的歌,很多作品比她的岁数还要大,“我舍不得这些歌,我这一辈子都在唱(这些歌)。”
在她看来能经过20年以上考验的歌曲才称得上经典,“老歌有很多,但华语老歌不一定是经典”。
聚焦华语经典歌曲的《这样唱好美》显然很吸引蔡琴。按出品方的介绍,节目由全女性选手参与竞演,聚焦上世纪30年代至00年代的华语流行名曲,“让东方女性唱出复古音乐国潮范”。从“华语老歌”到“华语经典”,在大众语境中有了这般变化。蔡琴觉得欣慰,“还了这些好歌一个公道”。
节目让年轻人回去寻宝,从华语经典中重新出发,展示自己的嗓音和不同年代的味道。蔡琴说,这是件好事。
“最美女生”没有标准,更偏爱有发展潜力的歌手
《这样唱好美》的“比心团”里,有七位导师,各个年龄层、各个领域都有,最年轻的陈立农今年尚不足20岁。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担当”,比如戚薇、李承铉夫妻是“组合担当”,而按蔡琴的说法,她和作曲家金培达更多是“专业担当”,“金老师对于音准、节拍乃至断句会更专注”。
蔡琴心里明白,她是在寻找下一位华语经典传承人。
首期节目中,看得出来,蔡琴是吝于送出“心”的一位导师,聊到这个问题时,她问记者:“我可以讲真话吗?”
蔡琴不认为自己是一位要求较高、较严格的导师或评委。接着她说,真人秀一定要真诚,因为观众观众更想看到真实的个性。“我不是来做判官的,我是来告诉大家怎样唱更美,它美在哪里,你还没有做到,你要加强的地方是哪里。这件事情本身也很美。”在蔡琴看来,给心是肯定,不给心也是一种鼓励。“没有给心,那就要给意见,而不是让选手失望地回去。”
41年的歌唱经验让蔡琴看待选手时很有自己的角度。比起从一登台就唱得很完美的选手,她更希望看到有潜力的女孩子能够一点点地进步,直到决赛的时候焕然一新。“也许一季的时间做不到,但是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挖掘她的潜力。”蔡琴不愿意从一开始就限定什么是美的声音、美的长相,她想要听到每个选手最本质的声音,听到她们身上无限的可能性。
有人说,近些年,华语经典歌曲,似乎越来越少了。蔡琴也留意到了这个说法。她是1980年代走红的歌手,在她看来那个年代的华语歌曲之所以能传到现在,关键在于旋律。“到了90年代,又出现了李宗盛这样的大师,也留下了许多的经典。”她回首那个资讯不发达、关系更保守的年代,人们只能通过流行音乐来表达内心所积压的一切情感,来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浪漫。
深入的研究让蔡琴如入宝山,她发现许多经典的歌曲,不需要热闹的乐团,或许,只有一架钢琴,就可以安安静静地唱给观众们听。
蔡琴也希望找到这样的女孩,可以只在一架钢琴,或是一把吉他的伴奏下,用自己最细腻的声音去打动观众。
“我好希望我可以听到一把新的声音,丰富、多层次、有自信,唱着隽永的歌,只需要一架钢琴。我希望看到这一天,看到这个人。”
能唱能跳体力不凡,“我可不是白发老太太”
自证“我是我”,与蔡琴的一次经历有关。
有一次在某地郊区举办个唱,不成想,赞助商竟以为她是诈骗集团。站在赞助商的角度,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上世纪70年代后期即以民歌歌手进入演艺圈的蔡琴,可是华语乐坛响当当的人物,《恰似你的温柔》《最后一夜》《你的眼神》等歌曲都曾风靡一时。大概赞助商是以为来“小地方”办个唱的她是“假的蔡琴”吧。当时在记者招待会上,蔡琴只好对赞助商、老板、记者说,“我是真的蔡琴,货真价实的蔡琴”。从此这成了她的自我介绍。
这是蔡琴第一次参加电视节目。“比心团”的嘉宾,谢娜不用说,做电视节目经验丰富又老道。戚薇、李承铉、陈立农、刘宪华也都是综艺节目的常客。即便如此,蔡琴也丝毫不怯场。她坦言,在节目中,她没有任何的综艺包袱,也没有任何模仿,而是真诚去展示自己,也真心地对待每一个人。在这里,“德高望重”的蔡琴,反而学到了很多新事物。
蔡琴不喜欢“综艺感”这个词。“其实我听不懂什么叫综艺感,是耍宝吗?有一种形态特别适合上综艺节目吗?我当然有放松的时候,而且常常放松。”她不愿意给自己设限,因为这样会不好玩。“我有什么,观众喜欢就会看到,没有就没有。”
参加综艺,蔡琴乐在其中。做综艺节目并不容易,早上10点钟开始化妆,等录制完节目回到房间已是凌晨,最夸张的一次,回到房间已经是早上六点半了。她说:“不谦虚地说,我是导师中体力最好的。”
“新人”,是蔡琴近来接受采访时常提到的字眼。去年,她登上草莓音乐节的舞台,为一众老派经典加入电音节奏,为年轻人呈现了“蔡琴式的电音”。这回参加综艺她也自称“综艺新人”。蔡琴说,现在人们对于年龄的刻板印象一定要改一改了。“61岁,你要想到的可不是白发老太太,你要想到的是麦当娜小姐,肌肉发达、唱跳艺人、体力惊人。”
当大多数女艺人都在为年龄而担忧的时候,蔡琴坦言自己并不需要释然的过程。她调侃说,自己年轻时就总被说长得老气和不好看,到了现在反而“上天还了自己一个公道了”。
对于如何永葆青春,她提醒大家都不要停止自己的精神活动和脑力活动,“在表演这个行业,学习让人精力充沛。我还是要继续学习下去。”
【出品人】陈志
【制片人】孙国英
【监制】梁燕
【统筹】刘奕伶 毕嘉琪 丁晓然
【采访】南方日报 南方+记者 刘长欣 实习生 林可依
【拍摄】王诗堃
【剪辑】罗斌豪
【素材整理】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