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一柱”郝新光:整形领域耕耘半个世纪,帮助数万病人恢复正常容貌

南方+ 记者

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病房里,每周五早上的查房医生里有一位银发老人,他用纯正的京腔向病患详细问诊、嘘寒问暖,查房前,他还会参加科室的集中会诊和政治学习。

他便是今年93岁被誉为中国整形科“南天一柱”的郝新光,在整形外科领域耕耘半个多世纪,曾帮助数万名病人恢复正常容貌。退休三十多年了,他仍然心心念念自己一手创立的整形外科,一有空就回到整形科义务帮忙。与其他病房不同,整形外科病房区办公室墙上硕大的“树立远大共产主义理想与信仰”标语,这是郝新光在1980年建科时挂上的,“一辈子听党的话”便是他一生的信念。

医学者的品格 “我是人民的医生”

师门“显赫”,家里三代行医的郝新光,是以一名军人的身份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的,后往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师从中国“整形外科之父”宋儒耀、整形外科专家桂世礽,1964年他参与了当时由医学科学院院长黄家驷领队的医疗队前往湖南巡回医疗,队内成员还有内科泰斗张孝骞、妇产科泰斗林巧稚等医学名宿,郝新光系该巡回医疗队唯一的青年医生。这一段南下的医疗经历在郝新光的后来回忆中,依然让他激动不已,“半年里与几十位国内外医学名宿同吃同住,甚至同台手术,是我医学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1965年,为解决粤西地区医疗人才匮乏的情况,郝新光放弃了北京优厚的工作条件,听党的话携妻带儿举家南迁到一穷二白的湛江。“当时广东整形事业是一片空白,中山医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均无整形外科专业学科,当时很多医院得知我来了之后,纷纷邀请我去会诊,我在几年内就走遍了整个广东。”他回忆。

记者了解到,郝新光到广州工人医院(现为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第二天,便治愈了一名45岁被车祸撞伤、导致一侧从臂部到足背皮肤撕脱的女病人。时任该院院长的李迎汉赶到现场,得知情况后感慨:“湛江从北京捡来了一个宝。”

郝新光从北京来到湛江后,在数十年间,治遍了广东大部分面貌残缺畸形的病人,使郝新光三个字成为金字招牌在南粤广为流传。

他回忆,在广州出诊期间,在路上遇到一个骑摩托车的青年,整张脸被黑斑覆盖。便叫住了他,青年莫名其妙,不解其意。郝新光表示:“同志,你的脸我可以治好。”青年惊讶地问:“我要找郝新光,你是谁,我这病看遍了广州所有的医院都治不好,你能治好吗?”郝新光回答:“我就是郝新光,我可以治好你。”青年喜不自禁:“老天呀!郝医生,我找您好多年了!”该罗姓青年人随即从广州来到湛江治病,经过郝新光和科室医生的努力,去除了覆盖在他脸上大片黑斑,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

在这期间,郝新光还完成了一台世界首例高压电击穿胸壁合并心包、肺严重烧伤手术。上世纪90年代,电工庄文卫在台风期间爬上电线杆作业,不慎被闪电击中,闪电从他的耳后直穿心脏而出,造成胸腹部皮肤大面积坏死,甚至可以直接看到心脏在他胸腔内跳动。这样严重的伤情当时在全世界的医治成活率是极小的。他采用痂皮的蚕蚀法,培养优质的肉芽组织创面,把病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伤愈后,庄文卫干脆在郝新光所在的医院内租了房,在医院内“住”了下来,时不时给整形外科的医生做饭,以回报救命恩情。目前庄文卫已经娶妻生子,仍与他保持着良好的联系。

很多人都不理解郝新光为什么不回北京,屈居在粤西偏远不发达地区。“我的病人大部分来自深山老林。”他解释道,当时一穷二白、医疗基础极度薄弱的粤西能够将他的才华和技术发挥到最大化。在这期间,深圳卫生局领导也多次高薪聘请郝新光去深圳工作,他不愿意,他说:“我是人民的医生,怎么会因为金钱脱离基层人民百姓?”

他常常称,自己是为人民工作,为自己所钟爱的医学事业献身。军人出身的郝新光夫妇刚工作时工资较普通医生的高,他从1985年开始,就不拿科室的各项绩效、奖金,“我和我爱人都是军人,工资起点就比别人高一倍,自己又不少吃不少穿,奖金就分给科室的同事了。”从医六十多年,在收治的万余名患者中,他理直气壮地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收过这些患者的一个红包,“不仅我自己不收红包,我也时时告诫科室的医生坚决不收红包。”郝新光带领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连续15年获本单位先进科室与“无红包”单位,先后获得省、市“文明单位”、省卫生厅“先进集体”、省高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取得省、市科技进步奖18项。

教育者的情怀 以树立为人民奉献的价值观育人

在整形科医护办公室的正墙和病区的正门门楣上,分别挂有“树立远大共产主义理想与信仰”“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勇攀高峰”的标语,这是当年整形外科独有的一道风景线,这是郝新光在1980年建科时挂上的,这一挂就挂了好几十年。

当年整形外科科室有两条不成文的规定:所有医生都必须提前半个小时上班即早上七点上班(那时候法定上班时间是七点半),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和分享时事热点,晚上七点回科室准点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提前上班就数科室主任郝新光来得最早,而且他全年不轮休,在节假日特别是春节,他都让别人休假,自己值班。他还要求患者的被子都要像军营一样叠成方块,还亲自设计科里的厕所,教清洁工拖地。

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他,在退休后的三十余年里,不时回到整形科。在该科副主任医师吴志贤的印象中,郝新光会经常回来科室,周五一大早更是雷打不动参加周会,给青年的医护人员准备时事思想政治学习材料。

整形科主任梁杰也是郝的学生,他形容老师将科室当成自己的小孩来呵护照顾,“他是心甘情愿地、不求报酬地为科室、为医疗事业奉献。他与平常医生不同,非常注重业务和政治两手抓,因为他认为知识与德体美是同等重要的,培养出有知识有文化、品德高尚、热爱专业、愿意为患者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人对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郝新光常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听党指挥,这也是他的工作的自信所在,“就像一根蜡烛一样,尽自己最大努力发出一分光、一分热,把自己投身于广东整形外科这块处女地的开发,是我最光荣的使命。”

就这样,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科在郝新光的主持下,1980年开科,连续十五年被评为先进科室,先后荣获全国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1985年整形外科成为广东医科大学首批硕士生培养点,至今已培养研究生151人,培养进修生63人,培养的研究生、进修生遍布全国多个省市,大多已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1995年成立了整形外科研究所,当时是中南地区最完整的集医学、教学、科研、管理与人才培养基地,2000年率先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设立了整形美容专业本科班,开创了全国整形外科学本科教育的先河,至今已培养学生五百多人,遍布全国各省大大小小的医院的整形科,郝新光本人和附院整形科也被著名整形外科学家孔繁沽誉为中国整形界“南天一柱”。

在工作中和生活上,他都做到言传身教。他的学生常常说他是铁人,常年不轮休,在节假日都让别人休假,自己值班。有段时间因为连续两个月抢救急性烧伤患者,整个医院都在流传“郝新光两个月不睡觉”。“实际我是每天只睡两个小时,没有外界说得那么夸张。我希望为科室年轻医生树立像白求恩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

现任广东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当年的整形外科“四大金刚”之一颜大胜回忆:“他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近乎‘刻薄’,很多学生都怕他,真的是太严格、太细致了!但是能够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坚持下来的学生大部分都成为了整形外科学科的专家和精英。像我们当年整形外科‘四大金刚’里有三个当了大学校长。”颜大胜还引用了毛主席的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人民,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的”,他说:“我感觉郝老师就是这么纯粹的一个人,这么多年,那份家国情怀始终如一,热爱事业,甘于担当,甘于奉献。”

老兵的信念 “最大的爱好是去病房”

这位“退而不休”的老医生为了方便自己回病房看望病人,特别申请住在医院宿舍内。退休后的郝新光一周会来科室多次,通常是查病房和指导年轻医生做手术。他的爱人刘文珍女士曾经是该院普外科的护士长,她这样评价退休后的郝新光:“退休之后,我是闲下来了,老头子一直闲不下来,他唯一和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病房。”

他生活节俭,每次读报,把报纸上的内容背下来之后,报纸又重新送回给卖报员卖。郝新光退休后一直放不下自己的事业,曾在一张便签上写下一行激励自己的话:“立足新起点:每天都来(附院整形科),是为了不可割舍我一生陪伴的工作,凡是进入我的工作场所,不管什么境况,我都是愉快的。”

附属医院院长李明意对郝尤为钦佩,他表示,郝新光作为医院整形外科创始人,离休多年但仍坚持每天查房,指导年轻医生手术,热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作为一名老党员,带头坚持政治学习,坚守初心和使命,心怀信仰,大爱无垠,以坚定的政治信仰、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他这种“离休不离岗”、充分发挥余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生动诠释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为年轻党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广东医科大学书记、校长卢景辉对郝新光教授一直不忘医学初心,始终牢记医者使命,几十年如一日在临床教学科研一线攻坚克难、教书育人、勇攀高峰表示由衷的钦佩。“他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非常注重对个人和学生政治品质的锤炼;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医学战士,一辈子都斗志昂扬;对我校乃至广东省整形外科作出重大贡献,是我校师生和医护员工学习的榜样。”

郝新光表示,他会继续坚守临床一线工作,希望协助现在的领导构建新时期高水平整形外科和锻造年轻整形外科医生正常化。浓厚的党性是其“好医生”形象的光辉底色。他常说:“技艺的高超、医德的高尚都来源于我一颗不断向党靠拢的心,我工作的自信亦建立在我时时不忘提升的党性修养上。”

如今这位要强的整形外科学科带头人已进入耄耋之年,却依然如一名老兵一般奋战在工作一线,整形外科便是他最好的战场。这个一辈子听党的话的人,在中国整形外科发展史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彰显中国科学技术特色发展的“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光辉风范,并为广东省整形外科积攒下良好的人才基础,从那时候的整形外科“一穷二白”到今天的繁荣发展,培养大批学生作为整形外科学术精英和骨干,继续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努力谱写新时代健康中国的杏林华章。

【全媒体记者】刘稳

【通讯员】周圆 赵壮杰

【校对】张昕莹

编辑 多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