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强镇带村”? 肇庆广宁螺岗镇这样干

南方+ 记者

广宁螺岗镇兴建的长1.5千米滨河绿道,成为群众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清晨,面积超过300亩的广宁螺岗镇百香果种植基地上,果农忙碌地为百香果修剪枝叶;下午,位于黄泥坑村乡村小溪忘忧乐园游人如织,游客或漫步于绿岛间,或在亲水平台嬉戏;晚上,螺岗镇胜利之花广场上,大爷大妈们伴着音乐,跳起了广场舞……

“硬落实”加上“软环境”,“好风景”加上“好民风”,广宁螺岗镇生气盎然,“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去年以来,广宁县充分发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镇书记项目“强镇带村”作用,结合螺岗镇实际,围绕“破解五大难题、打造一山一水一镇一业”,全力把螺岗建成绿色生态山水竹乡农旅小镇。

曾经的废旧农舍,变成了胜利花广场。

 村民自愿让地

党建引领化“阻力”为“推力”

螺岗镇龙田里村的胜利之花广场繁花似锦,从前的小水塘被村民改造成流水潺潺的村间小景,并为其命名“故乡水“,广场附近乡村旅游驿站、汽车客运站及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如今,该村已成为螺岗镇乡村旅游的重要展示窗口。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是60多间破烂不堪的猪栏牛舍、柴房农舍,四处泥泞。更难想象的是,龙田里村62户村民无偿让出猪栏牛舍、闲置空地近6000平方米,这样才成就了眼前的各个设施。

起初,村民对该项目还保持怀疑态度,这时候村长张飘芳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拿着项目效果图对村民说:“现在县里要把我们村搞得那么漂亮,力度是史无前例的。我们为什么不支持?”他率先无条件让出3间、约90平方米的草房。此后,村民们渐渐跟随着村长的脚步,纷纷为村里建设让地。

龙田里村是螺岗镇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解放思想、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是做好开局工作的第一关键。“螺岗镇镇委书记罗火玲告诉记者,镇里的干部多次走访调研,与村支书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交谈,谈通谈透,动员全镇上下把思想行动目标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决心改变螺岗落后现状。

在镇党委和各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群众积极支持参与,主动组织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拆除螺岗墟镇、城中村及周边村庄破危旧泥砖房、废弃猪牛栏、废弃粪厕等共1952间共31500多平方米,为书记项目工程建设提供用地23500平方米;清拆违章建筑物61间,乱挂广告牌子132个。

该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接地气,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把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建什么”融入乡村振兴工作里。“路要怎么修、项目怎么推、奖补怎么定,事无大小都得听听群众怎么说。” 罗火玲说。

目前,螺岗镇正全力推进创建省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六个村(居)委会共91个自然村95%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村庄环境达到干净整洁标准,60%自然村已启动巷道硬底化、雨污分流、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高坪村、文村、车坪村、黄泥坑村、牛头崀村等28个自然村完成了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黄泥坑村利用环镇而行的小溪,打造乡村小溪忘忧乐园,现在已成为广宁县火爆的“网红打卡点”。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好风景”掀起村民回流潮

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不少来自县城或珠三角的游客来到螺岗镇体验特色乡村旅游,该镇游客量首次破万。“几十年来,我还是头一回看到村子里来了那么多人!”村民林定彩激动地说。

林定彩是黄泥坑村人,该村利用环镇而行的小溪,打造乡村小溪忘忧乐园,现在已成为广宁县火爆的“网红打卡点”。该项目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总造价约8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长190米休闲观光绿道、3个滨水观景平台、亲水设施、文体设施、绿化设施和河道整治等项目。

林定彩回忆道,以前村子里比较脏乱、蚊虫滋生,小溪是一条污水横流的“臭水沟”,“环境最糟糕的时候,村民们吃完晚饭后都不愿意出门散步,只好待在家里。” 林定彩说。

黄泥坑村村民向镇里表达了想建设美丽乡村的愿望。相关部门马上行动,如今工程项目建设连片惠及黄泥坑村及周边文村、学塘下、造坑口、水劣洞、水圳坑、合迳共7个自然村,受益人口1183人,村级便民服务水平、文体活动水平和河道治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先进带动后进,黄泥坑村的成功实践,在镇里起到了辐射示范作用。如水劣洞村村民看到邻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后,也主动筹集了15万资金,加上镇里补助的30万资金,该村现正利用这笔资金如火如荼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曾经,螺岗镇是广宁县基础设施最差、镇容镇貌最落后的乡镇。如今为破解基础设施短板难题,该镇摸清底子,对标对点,针对缺什么、补什么,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一批民生工程纷纷落地。如为整治群众反映最多的街道“三线”搭挂问题,该镇通过广宁县首创的“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方式,联系到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将强弱电分离,统一规范安装,重新架设和下地线路1.2千米,保障了村民的用电安全。

目前,该镇已完成长2.5千米道路街道路面修复和沥青摊铺提升,铺装人行道2500平方米;完成提升十字街道两旁265间房屋外立面改造;建成标准化旅游公厕4个、标准化垃圾屋11个,标准化垃圾桶购置80多个。

综合治理与景观建设相结合是该镇的创新举措。该镇打通螺岗河上下游“最后一公里”,实施“一河两岸整治、打造“Y”字型水系滨河绿道景观带”工程,建成长1.5千米滨河绿道,增添便民休闲设施和绿化亮化设施。为破解污水直入河流问题,建成运行长1.3千米管道、装备设备齐全的螺岗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达200立方,镇区及周边村庄污水实现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理。

“住得是好环境,喝得是山泉水,吃得是放心菜,今年从县城回流镇上的村民特别多。” 罗火玲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镇里的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同时带动了生态露营体验、农家乐等新业态。

李广升是螺岗镇竹狸养殖产业的“带头人”。

擦亮“一花一果一狸”特色农业品牌

打造“多产业+”发展模式

三年前,广东卫视《老广的味道》栏目组一行十人来到螺岗镇深山竹狸专业合作社,与这里的养殖能手李广升一起摄制竹狸美食特辑。以写实、唯美的拍摄手法展现竹狸的繁殖、驯化、饲养以及制作成美味菜肴的全过程。随着节目的热播,李广升成为了镇里的“明星”,而全镇的竹狸产业也跟着“火”了起来。

趁热打铁,该镇建立“党建+扶贫+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成立了螺岗深山竹狸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竹狸养殖基地2个,全镇养殖竹狸7000多只,带动有劳动力贫困户17户、农户32户参与。竹狸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着较高的药用价值,已成为该镇具有经济效益的养殖产业之一。今年,预计全镇年出栏竹狸5000多只,按每只平均重量4斤、市场销售价格每斤100-120元计算,年总产值可达200万元。

当前,螺岗镇落实“一心五区”产业功能布局,做强做大“一花一果一狸”特色品牌农业,对接脱贫攻坚工作,全力打造“多产业+”发展。

“一心”指的是,以螺岗社区为中心,全力发展深山竹狸养殖,建立1000亩翔威生态农业观光园示范带动竹狸美食、百香果、农副产品等加快发展。

“五区”指的是,以高坪、东方红、群力、螺源和大塘村为区,发挥广宁县万众公司高坪村5000亩白花油茶基地示范作用,带动百香果、砂仁等产业加快发展。全镇种植油茶15000亩,百香果300亩,砂仁200亩,皇帝柑、韭菜、花椒等壮大发展,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预计今年全镇油茶鲜果年产量2700多万斤,总产值4000多万元;百香果产量60多万斤,按目前市场销售价格每斤6元计算,年总产值可达360万元。

此外,螺岗镇是一个生态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怡人、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的乡镇,东有东方红锅笃湾,此处泉清水甜,川流不息,石奇隽秀,是休闲避暑好去处;西有螺岗镇森林公园,风景优美,茂林修竹,有天然大氧吧之称;南有磨刀坑天蟾石,形象逼真、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按照“生态旅游+”产业规划布局,该镇将加强与第三方合作,加快推进绿色生态自然风光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螺岗镇是西江地区第一个县级红色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有着苏维埃政府遗址(镇安府)和螺岗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文化资源。罗火玲介绍,螺岗镇将融合书记项目多节点景观带规划,大力培育发展“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并制定多产业技术培训计划,加强各产业人才培养,营造全民创业就业良好氛围。

【记者】施亮

【通讯员】区志滔 凌杰

编辑 马喜生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