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古”风味的千层糕、茶果
香火旺盛的北帝城隍庙
石溪公园内潺潺流水、青山静谧
这是千年古村——山场村
但同时她也是繁华便捷的
在城市与村落的一动一静间
山场无疑成为了特别的存在
接下来要说的山场
是你印象中的山场吗?
山场村,坐落于翠香街道西北方,东起翠香街道紫荆社区,南邻翠香街道兴业社区,西靠梅华街道兴发社区,北至翠香街道沿河社区。主要山岭为凤凰山,海拔高437米,村场附近有大镜山水库。
据记载,香山场的形成是
珠江水挟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
经过漫长的岁月
逐渐形成冲积海滩
香山场盐场沿岸的海水随着岁月流逝
逐渐远退,盐田变潮田
到清道光年间
香山场的潮田已完全脱海成陆
茫茫沧海变良畴
延承千年的香山文化从此拉开序幕
地名由来
地名的由来,山场附近的居民大多略知一二,到附近一问,不论是老人小孩,都能张口就给你讲出段故事来。“你想要知道些什么,山场社区入口的大石头上写得可清楚呢!”小编这才知道,原来,山场村历史演变过程完好地记录在现山场社区入口的《山场记略》石碑上,路过的居民看一看,也就大致清楚这山场村的由来了。
山场村西晋末年时称“濠潭”,意即濒海边,亦称“濠潭澳”。又因该村在凤凰山东麓,山上遍长山花,芬芳、吐艳,后改称香山场。
据清光绪版《香山县志》记述,1000多年前,今山场附近的山峰尚属珠江口外伶仃洋上的岛屿,大海环其外,故这一带地方叫金斗湾。那时,因山场等地出产海盐,所以唐代以前就有人在这里聚居,围海煮盐,故这一带取名金斗湾盐场。在唐代,该村属东莞县文顺乡。
唐至德二年(757),东莞县官府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军事营镇,名叫香山镇,至北宋,整个文顺乡改为归属地方行政机构香山镇。北宋元丰五年(1082),设立香山寨。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香山建县,香山镇称香山场,开始成为“中珠澳”三地古称,延承千年的香山文化从此拉开序幕。清末,坊间称山场。民国时期,称山场乡,属中山县第五区。1953年属珠海县第二区。1984年属珠海市香洲区。1986年属香洲区翠香街道。2001年实行“村改居”,称山场社区,沿用至今。
人口结构
现在的山场村,高楼林立,小区、学校、商场等配套完善,得益于香洲区政府的旧村改造建设规划。山场村,2005年被列入区级旧村改造建设规划,在原村址东南面分两期开发住宅楼房,取名为五洲花城,2005年和2012年村民分批次回迁至五洲花城二期B区和C区。
山场村世居民族为汉族,广府民系。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通用方言为粤方言(香山话)。该村主要姓氏有吴姓、黄姓、鲍姓。第一大姓为吴姓,南宋咸淳九年(1273),从广东南雄县沙水村迁移至山场乡;第二大姓为黄姓,五传祖高凤从新会迁移至广东香山城,至九传信卿迁居山场;第三大姓为鲍姓,南宋淳熙年间始迁祖允谕从南雄县珠玑巷迁移至山场。
历史名人
山场村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为纪念这些历史名人,在山场社区,专门设有一条山场历史文化长廊。
鲍俊,清代岭南著名诗人和书画家,清道光二年(1822)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调刑部山西司主事,候选员外郎、即用郎中。道光十一年(1831)辞官返粤,被称为诗书画艺全才。1988年,珠海市博物馆将鲍俊夫妇墓移葬石溪山;
鲍国宝,中国著名火力、水力发电专家,曾在美国获机械工程师学位及“金钥匙”奖,曾任燃料工业部修建司司长、电力工业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多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
陈明真,书法家、爱心人士,曾带头出资捐建山场小学、修复北帝城隍庙及兴建“先人阁”等;
鲍百容,航天工程师,参与神州4号、5号载人飞船研制;
吴思远,香港著名导演、制片人,曾任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上海市政协委员,被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铜紫荆勋章;
鲍根,曾任珠海市政协委员,荣获“珠海渔女金牌奖”;
鲍蕙荞,国际知名女钢琴演奏家;
鲍阜,烈士,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时牺牲;
鲍荣,烈士,1952年3月在朝鲜铁原作战时牺牲。
习俗活动
在每年农历七月廿四日举行城隍诞,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北帝诞,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耍菩萨。城隍诞,当日邀请村中60岁以上老人免费吃流水席。北帝诞,当日吃斋做平安法事。耍菩萨,每年举行两次,又分为“细耍”和“大耍”,“细耍”于每年五月举行,规模较小,由孩童提灯笼、举火把沿街游走,象征菩萨到民间巡视,保百姓平安。“大耍”于每年八月举行,不仅玩灯笼、耍火把,村民还将庙宇供奉的菩萨像请出,离开庙堂进行巡游,寓意深入民间引福归堂,广施恩泽,驱邪避灾,祈求村民福泰康宁。
传统技艺主要有飘色、舞龙、舞狮、大照。飘色起源于明末清初,融和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为汉族传统民俗艺术。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需挑选年龄在7至9岁、容貌俊俏、精灵乖巧且具有一定表演天份的童男童女,把他们妆扮成“色仔”“色女”,让他们站在被称为“色柜”的小舞台上,以巡游的形式表现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其神奇之处在于,演员们通过精心伪装的钢枝凌空而立,在看不见色梗支撑的情况下,利用力学原理,巧妙地营造出“飘”的效果,尽展凌空之美。飘色内容丰富多彩,造型逼真,深受民众喜爱。舞龙、舞狮,形成于民国时期,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舞狮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对于大家来说
山场是那么亲切与熟悉
老珠海人见证了她的沧海桑田
新珠海人感受到了她的繁华与便捷
她承载着城市记忆
是繁荣发展的写照
是历史与现代的奇妙融合体
我们去到山场可以体验什么古村特色?
No.1
飘香茶果
为促进对山场文化的挖掘与再创造,10月27日,第一届山场文化节在五洲花城东区文化广场举行。活动现场设置有文化历史展示区、互动体验区等,市民在游玩的过程中,对山场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山场特色美食——茶果。
茶果是一种地方民间小吃,已经有着数百年的历史,现已渗入山场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参与活动的市民能够品尝到最正宗的茶果,几位山场的原住民阿姨早早就四处张罗,准备了最好的原材料来制作茶果。
“我们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也算是见证了山场的变迁,以前吃的东西没有现在那么丰富,茶果是很受欢迎的甜点,现在越来越少人会制作传统茶果了。”刘阿姨热心,经常组织她的“小姐妹”一起做茶果,参加社区的活动,“我们几个聚在一起做茶果,觉得是一份传承,特别有意义,听到别人说好吃,我们心里也暖暖的。”
茶果对我们来说,是都市生活里鲜闻的美食,但同时也是一个漫长岁月里,承载着过去回忆的纪念品。
No.2
北帝城隍庙
北帝城隍庙,占地面积 239 平方米,为官建庙宇。始建于唐宋时期,分别重修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乾隆四十四年(1779)和光绪二十八年(1902)。 供奉香山盐场盐举谭虔源(山场人)。2013年被列为香洲区不可移动文物。
北帝城隍庙由城隍庙与北帝庙合为一庙,分前殿、中厅和后庙,前为天神北帝,后为地神城隍,两庙合一,意为“天地合一”,乃山场特色。
庙内楹联为“润下饮和深;居高施泽远”。“地灵钟瑞霭,迎来无地不阳春;天气涣云烟,到雯有天皆化日”。北帝城隍庙曾经香火旺盛,鼎盛于明清时期。
No.3
石溪公园
石溪公园依山而建,溪水沿山涧而下,环境宁静优,林茂竹翠、山青水秀。
石溪公园手绘地图
正因为这里优美而富有诗意的自然环境,曾吸引了清代书法家、诗人鲍俊及其志趣相投的文人骚客来到这里吟诗作赋,休闲消遣,寄情山水,也因此留下来不少宝贵墨迹,现发现分布在石溪及周围的嶙峋怪石上的石刻便有30余处。如此规模及留传完好的石刻群在本市乃至省内都是少有的。1986年“石溪摩崖石刻群”被列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溪摩崖石刻群共30余处,始刻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九月,重修于2010年,现石刻群保存完好,存于石溪公园内,为石溪八景之一。
据记载,香山及岭南文人、名士、书法家鲍俊等人,相约于石溪仿效东晋王羲之兰亭雅集,题诗作句,留下摩崖石刻。
其中一处碑刻有楹联二对,一联上联为:“触境便生思泉石宽闲未了人生志愿”,下联:“即情能见性山川动静默参自己胸怀”。上款:“道光辛丑年桂月”,下款:“云川吴汝霍书”。另首楹联上联为:“昔之人娱情水曲寄兴亭阴因觞咏自畅天怀岂同浪迹”下联不存。落款:“集禊字题亦兰亭”。
自2010年开始,政府将石溪环境及亦兰亭遗迹进行清理和修缮,对石溪文物古迹加以保护和研究,对文字进行释读描色,按旧制重修亦兰亭,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书法艺术和亦兰亭文化自然景观。
这样的文化和颜值齐飞的特色村
你还不快点来看看吗?
编辑:李苇婷
部分素材来源:山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