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海踪·一线传真|在德国行医近20年,他让当地产妇爱上中国式“坐月子”

岐黄海踪
+ 订阅

从魁茨汀往西400多公里,“岭南中医药文化欧洲行”来到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法兰克福。杜煦电博士的中医诊所距离这里不到1小时的路程。从1992年到德国公派留学,到2002年正式开办私人诊所,他和妻子已经在此行医近20年,也是当地少数拥有西医资质的中医。广东中医药专家代表团专程拜访,与这位德国中医进行了详细交流。

杜煦电(右)与广东中医药专家交流。

德国市民对中医药接受程度很高

在德国,知名的埃伦巴赫民意测验机构调查发现,只有18%的德国人一味相信西医,有61%的德国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在曾经接受过中医治疗的德国人中,愿意再次接受中医治疗的比例高达89%。

诊所工作人员正在整理上午就诊病人的病历。

“德国人是个很谨慎的民族,但他们一旦接受一种外来文化,认知程度也会更高。中医的疗效确实,当地老百姓对中医药的接受度非常高。”杜煦电博士的中医诊所在黑森州第四大城市达姆施塔特,15张床位每天要接待约50名病人,其中95%以上都是德国当地居民或者来自周边国家的病人。“有的病人从纽伦堡、德累斯顿甚至意大利远道而来。”

诊所内的中医典籍。

从1978年起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习五年,获中医医学学士,再到1984年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师从国医大师李今庸教授三年,获中医医学硕士,杜煦电经历了8年中医教育,并在1992年公派留学德国,在海德堡大学研究“针灸抗肿瘤化疗毒副作用”的课题。拥有中西医结合背景的杜博士,病人以疑难杂症为主,其中包括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疼痛疾病等。“比如过敏、哮喘、慢性腹泻、偏头痛、慢性骨关节病等,中医的疗效都非常明显。”肿瘤康复病人的数量也不少,其中以乳腺癌患者居多。“中药治疗可以帮助病人提高免疫力,让白细胞回升。”

诊所的处方笺和中药饮片。

与大多数国外诊所以针灸为主不同,杜博士的病人中,一半都会开有中药处方,包括提供艾灸的居家治疗。虽然德国还没有允许中药饮片进入,但杜博士的病人拿到处方后,可以通过向英国或荷兰的药店订购中药饮片快递到德国的方式,实现传统中药汤剂的治疗。“一般都是西医实在治不好了才会来中医诊所,病人的病历往往有厚厚的一本,即便如此,中医的疗效仍然很好。”

诊所工作人员向广东中医药专家展示诊所用药清单。

德国产妇也开始接受“坐月子”

“中医是个很好的东西,但在国外受到限制还是很多。”杜煦电博士指出,在德国,中医可以说是“奢侈品”,只有收入高的人群才能进行中医治疗。

诊所内的药物。

记者了解到,在德国,中医并没有被列为现代医学体系之外的分支。具有西医资质,经过一定的培训,就可以用针灸给病人治病,国家保险也覆盖这部分费用。而对于没有西医资质的自然治疗师来说,提供的中医治疗要么是病人自费,要么是私人保险偿付。“在德国行中医的人大多是德国人,在整个医生范围内,德国医生使用针灸的范围之广,可能在全球也数一数二。”

诊所内的饰品采用了针灸元素。

“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文化。中国的中餐举世闻名,目前中医的上升趋势也非常明显。”杜博士介绍,最近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已经超过中餐的排名。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像杜博士这样的中医也成为海外推广中医药文化的有力助手。他举例说道,在德国,产妇没有“坐月子”的说法,一般产妇生完孩子三天后就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而中国的“坐月子”文化是来自中医对女性生理的认识,认为产后气血丧失,需要调理。“我现在影响很多德国的病人,让她们产后用中药调理,现在越来越多德国妇女开始接受这个观点。”

诊所医师接受采访。

“西医很强大,中医很伟大,西医讲究深度,中医讲究广度,中西医结合又强大又伟大。”杜煦电博士特别指出,在德国行医经历中发现,外国人对中医药的治疗更为敏感,往往只需要小剂量的中药即可实现很好的效果。“中医药宝库需要好好挖掘和传承,要让全球人民都能享受到这个好东西。”

【策划】刘江涛 陈韩晖

【执行】王会赟 卢轶 严慧芳

【采写】严慧芳 许隽 邵一弘 李劼

【摄影】邵一弘 许隽

【视频】许隽 邵一弘


编辑 李杰伦
校对 谢日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