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来”赵曙光三年磨一剑,潮汕情景剧《母亲的梦》幕后故事来了!

南方+ 记者

“这么多年来,我创作的作品都离不开潮汕文化。我总是思考怎样用独特的方式,将所思所想融入剧中人物血液里。”当谈到创作“基因”这个话题时,潮汕大型情景剧《母亲的梦》编剧、总导演赵曙光这样说。

在《母亲的梦》的创作过程中,他也是如此倾注自己的心血:以一个潮汕姿娘(“姿娘”即女人)的一生经历,展现汕头这座城市的变化,展现潮汕女人的勤劳贤惠和对信念的坚守。

10月20日晚,这部赵曙光历时三年创作完成、由汕头市演艺集团旗下的汕头话剧团、汕头市歌舞团和汕头市杂技团三个演出团体首次合作的大型情景剧进行首次合成演出。帷幕落下,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演出结束后观众的掌声让我最是欣慰。”赵曙光说。这对他来说,是点赞、是支持,更是鼓励他继续创作,大力发展汕头戏剧的信心之源。

赵曙光主演的潮汕名剧《夏雨来》脍炙人口,其饰演的“秀才夏雨来”角色形象深入人心。受访者供图

主创多部潮汕经典作品

说起赵曙光,相信每一个潮汕人都不陌生。这位潮汕著名话剧演员曾为潮汕人带来许多欢声笑语,其代表作潮汕名剧《夏雨来》广为人知,“秀才夏雨来”的角色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我很小就从河北老家来到汕头,之后一直在汕头读书生活。潮汕的水土养育了我,潮汕就是我的故乡。”水还未烧开,赵曙光率先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赵曙光最初是文工团的一名舞蹈演员,他说:“我学舞蹈学了8年,其间跳过民族舞、芭蕾舞,形体条件越来越好,能够在舞台自如表现。”

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却中止了他与舞蹈的情缘。1979年,汕头话剧团重建,赵曙光毅然选择与话剧结缘。许多“老汕头”还清楚地记得他饰演的角色,像《年轻的一代》中的小李子、《风华正茂》中的赵晨光、《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童阿男和阿飞等。

上世纪80年代,汕头话剧事业迎来春天,发展劲头十足。然而在接下来的10年间,汕头话剧逐渐走入低谷。赵曙光临危受命出任话剧团团长,并立志重振汕头话剧。1990年,他的处女作——小品《微笑服务》问世,在这部小品里,他把自己唱、跳、编、导、演的功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之后,《72家房客》《虱母仙》《369抢亲》《369开当铺》《有钱就是妈》《见钱眼开》《出租新娘》等多部作品横空出世。进入21世纪,由赵曙光主导创作的作品多已成为潮汕经典,汕头话剧由此走进黄金时期。

近年来,赵曙光带领汕头话剧团展开新的探索,通过对内深耕与对外交流,积极寻找本土话剧发展新机,先后创作了话剧《大潮商魂》《风雨侨批》等。在创作过程中,赵曙光始终对潮汕题材执着追寻,精心打造,不断创新艺术形式,让“潮汕”二字在他的作品中更好地呈现。

话剧《风雨侨批》中,赵曙光饰演的汉奸形象。受访者供图

融入多媒体和“潮元素”

大型情景剧《母亲的梦》亦是如此。该剧讲述了汕头沦陷之时,居住在汕头一个小渔村的潮汕女人翁美玉一生的坎坷经历。时间跨越70多年,通过潮汕女人的故事,侧面描写了汕头从一个小渔村到成为改革开放新城市,人民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家国情怀是该剧的灵魂。”赵曙光说,剧情紧扣亲情与国情两条主线,讴歌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的精神。

如何表现?正如赵曙光在朋友圈所写:“我把潮汕姿娘作为创作表现载体,随着时间轴的展开,把历史沉淀下来的内涵,用个性思维去呈现我所理解的美。”

在这方面,赵曙光坦言自己“不安分”,“很多东西都想尝试一下,想法很多”。

他把潮汕童谣、潮汕歌册、潮汕英歌舞、潮汕工夫茶、侨批、潮汕水布等充满潮汕风情的“潮元素”融入其中,让这些潮汕文化元素在舞台上飞扬。为了让“母亲的梦”更加丰满,他把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也应用到剧中,提升了全剧的视觉效果。

“织渔网”桥段,展现潮汕女人优美的体态、勤劳的品质。张伟炜 摄

赵曙光还请来诸多“大咖”:剧目部分音乐由马其顿交响乐团演奏和录音,舞蹈服装设计由中央电视台春晚服装制作团队担任制作,灯光设计由海政文工团灯光设计师打造,使剧目整体呈现效果更加精致。

剧中,陈辉回到潮汕,与年迈的母亲相认,泣不成声。张伟炜 摄

年轻演员勇挑大梁

《母亲的梦》主角翁美玉的饰演者,是潮汕著名话剧“老戏骨”方莉莉。在赵曙光看来,方莉莉是土生土长的汕头人,对于潮汕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语言天赋好,对情感戏的把控能力也很强,非常适合饰演翁美玉一角。

剧中,负责串起“母亲的梦”的,是由年轻女演员卢泽萍饰演的“台湾记者”一角。“90后”的卢泽萍不仅是该剧的主要演员之一,还是总导演助理。她表示,《母亲的梦》是她从事话剧演艺事业以来参演的第三部作品,此前曾在《大潮商魂》和《风雨侨批》两部情景剧里担任主角。

由年轻演员卢泽萍(左)饰演的“台湾记者”既是倾听者,也是负责串起翁美玉老奶奶“梦境”的桥梁与纽带。张伟炜 摄

尽管出演过不少角色,但每次接戏前,卢泽萍仍会让自己“变成一张白纸”,以“空杯心态”去认识、演好每个角色。拿到《母亲的梦》剧本后,她便反复研读、揣摩。她还为剧本提出建议:“刚开始,《母亲的梦》里的记者并非台湾记者,我便找到赵曙光老师探讨,是否可以把角色的身份转换成台湾记者,让角色丰满一些,同时也拉近台湾与大陆的距离,比较符合剧情。”

笔者注意到,24岁的余僮倪在剧中饰演学生,在当晚首演舞台上,她多次泣不成声。赵曙光说,余僮倪虽然年纪轻轻,但入戏很快,对于戏剧的情感理解能力比较到位,“很有灵性和悟性”。

剧中,年迈的翁美玉盼了丈夫几十年,盼来的却是他的骨灰盒,她忍不住失声痛哭。张伟炜 摄

专心排练精益求精

《母亲的梦》由汕头市演艺集团旗下的汕头话剧团、汕头市歌舞团和汕头市杂技团三个演出团体合作,对于总导演来说,挑选角色并不难,但找到适当的排练时间却不容易。

“每个团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时间上很难撮合到一起。例如,有时候,碰巧有哪个团出国演出,我们只能等他们集体演出归来才能一起排练。在这期间,其他团则要妥善安排好参演人员抓紧排练剧中相关片段。”赵曙光说,写剧本不难,仅需一个星期便可完成,一旦排练起来,不少桥段则需要排练十多次,中途还反复修改剧本,多达八次,为的是精益求精。

“演员们都特别珍惜每次排练机会,那种谦虚、认真的态度令我十分感动。”赵曙光说。

在许多年轻演员看来,赵曙光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在生活中洒脱有趣。“平时怎么玩都可以,一旦涉及到舞台表演,就要认真。”赵曙光说。

演员们特别珍惜排练机会,每次排练都精益求精。受访者供图

声音

“‘潮汕姿娘’是对潮汕女人的称呼,既俗又雅,非常有意思。情景剧《母亲的梦》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剧本内容描写母爱,就是一种大爱,展现潮汕女人的勤劳贤惠、坚守信念。这部剧通过一个女人的守候,以一个女人的一生经历展现汕头这座城市的变化,从内容到形式我都非常期待。”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编剧、当代剧作家郭启宏

(稿1)《母亲的梦》首演成功后,赵曙光(前排中)致感谢辞。张伟炜 摄

对话

赵曙光:

“我还想给观众带来更多惊喜”

南方日报:情景剧《母亲的梦》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赵曙光:确切来说,《母亲的梦》是一部音乐情景剧,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人重温历史,珍惜当下。

南方日报:您进入汕头话剧团已经40年,见证了它的发展和变化。在您看来,在这些变化中,什么是最核心的、经久不衰的?

赵曙光:汕头话剧团成立至今已有60多年。在粤东地区,汕头话剧团拥有大批观众,这得益于老一辈艺术家留下宝贵的艺术财富。(表演体系)要维持好一个团的正常运作,领导要以身作则无私心,要有能力、奉献精神,让团员有凝聚力。同时,领导要有市场观察力,把握时代脉搏,把握好文艺属性——这就是核心点。

南方日报:从台前转战幕后,您自身完成了怎样一种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赵曙光:我已在谋划我的未来方向,人不能不服老,但我的心态不会老。转战幕后是我为以后出更好作品作准备,我想这种变化观众会接受的。我还想给观众带来更多惊喜。

南方日报:当前,汕头话剧正面临着怎样的时代浪潮?放眼未来,汕头话剧应如何发展?

赵曙光:我认为,汕头戏剧发展应该以都市剧为主打。现在农村开始都市化,观众的文化与审美水平都随着时代变化,“80后”“90后”的年轻人所接受的不再是“快餐文化”,而是更趋于思想性、哲理性和冷幽默的题材。主流文化应该以价值观作导向,把爱国主义教育用创新艺术手法去展现,才能让观众欣赏到艺术的魅力。

南方日报:您当前正在做什么?未来有什么打算?

赵曙光:我用三年时间精心准备的潮语院线电影《夏雨来下山》目前已完成剧本大纲。“夏雨来”这个形象是很多潮汕人孩时的回忆,我一定会好好写。希望能给海内外潮人带来惊喜。

南方日报: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话剧意味着什么?

赵曙光:一个城市喜不喜欢话剧,可以看出这座城市的文化程度。

【全媒体记者】张伟炜 

【通讯员】李松钦

图(除署名外):张伟炜

编辑 陈圆圆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