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70后”“80后”“90后”被藤条、蹲马步、俯卧撑、抄课文等一波波花式体罚方式的恐惧所支配。成长为有为青年后,他们不禁感谢当年老师们的悉心管教。
戳下方视频,看曾经的“熊孩子”们勾起的一波波回忆杀↓↓↓
在提倡说教、禁止体罚的今天,以上体验在“00后”“10后”学生群体中恐怕早已不多见。但要是孩子太皮了,不听说教怎么办?在不体罚的前提下,教师到底该如何有效地管教学生?
获得“惩戒权”
广东教师可用“罚站罚跑”教育熊孩子
据悉,《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下称“草案”)将于在11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提交二审。其中,关于教师可通过一定惩罚措施教育学生的相关条款备受关注。
草案规定,中小学校学生在上课时有用硬物投掷他人、推搡、争抢、喧闹、强迫传抄作业等违反学校安全管理规定行为,尚未达到给予纪律处分情节的,任课教师应当给予批评,并可以采取责令站立、慢跑等与其年龄和身心健康相适应的教育措施。
同时,草案也明确规定,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网友调查
罚抄等小处罚被认为合理可接受
针对审议中的草案,南都NDX实验室于近日发起《学生调皮老师可依法罚站,你怎么看?》的“热点站站队”讨论,以获取网友们的看法。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85%的网友认为老师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熊孩子”进行惩罚,也有将近80%的网友曾被老师惩罚过,或许能感同身受地明白“打是亲,骂是爱”的道理,需要被惩罚使得加深印象,以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少犯错。
而哪种惩罚方式是最受“欢迎”的?“罚抄”“罚站”是最被接受的,“留堂”“约谈家长”“当面批评”等容易耽误学生事件或使学生没面子的方式令人畏惧,“适当体罚”则较受争议,既有不少人认为合理,也有不少人觉得最不能接受。
界定标准
体罚措施需进一步明确细则
此番《安全条例》的出台,虽然得到了极大部分人的支持。但有人担忧惩戒权的尺度该如何界定,怎样才算是“与其年龄和身心健康相适应的教育措施”?
在广州市白云区担任一所中学数学老师的网友@May 表示,管教“熊孩子”主要责任还是在家长身上。家长都管不好,指望着老师通过惩罚教育,这尺度如果把握得不好,倒霉背锅的还是老师。
另一位网友@Elaine 则认为学生在老师面前,已经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大部分孩子还是很尊重老师的。如果在赋予老师法律上惩戒学生的权利,且惩罚尺寸模棱两可的话,对学生有可能带来身心上的伤害。
而街访们也在被采访的过程中,向+访君分享了自己对体罚尺度的看法,认为造成身体伤害、超过身体可承受强度的长时间站立或长距离跑步的处罚不可取,适当的惩罚则能树立老师的威严,弥补说教的不力。
老师有权对熊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吗?
你如何看待这份草案中涉及的新规呢?
欢迎参与下方评论互动说出你的看法↓↓↓
【撰文/摄影】闵锐
【采访/剪辑】莫依蓉
【出品】珠三角全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