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柚变幸福柚

南方+ 记者

原标题:梅州柚变幸福柚:必须的

传统乡村产业如何令农民有获得感?

曾经,柚子只是梅州人房前屋后的点缀,天生天养,但酸甜适宜的味道让当地人偏爱。35年前,有农民承包了一个老果园种上了各式水果,唯独柚子在市场走俏。随着“开山致富”号角的响起,柚树覆盖了一个又一个山头,香飘四方。柚树成了许多梅州农民生活的“顶梁柱”,柚果是柴米油盐、读书盖房的兑现。新时代,作为梅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梅州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正大力推进中,传统乡村产业在新一轮转型变革中再次升级,农民再次分享产业增值红利。

种柚,是一种修炼

今年正月刚过,春雨就在梅州流连,整个城市都被蒙蒙细雨裹挟。雨水稍为弱些,工人们便披上雨衣,拿着凳子去柚园疏花。每一团花束只留两朵壮实的花朵,它们将获得更多营养,长得更好。一棵老柚树的疏花工作得花上一个半小时,满山的树让人停不下来。

种柚,在梅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说随客家人南迁就开始。从分散种植到规模化管理,从普通农民到农业工人,梅州柚农对这棵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树”的呵护不曾有改,变的唯有身份和方式。

2005年,在海南帮老板卖了十年柚子的李全沐回到家乡梅县区松口镇小黄村,种起了柚子。和很多新入行的柚农不同,他一开始就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随着消费升级,单纯追求产量已无法突围,唯有品质才能制胜。”他发现,不同品质的柚子差价可达1元/斤,品质好的柚子不愁卖,而品质差的柚子即使贱卖也很难流通。

虽然对柚子行情有一定了解,但在技术上,李全沐完全是个“门外汉”。为了快速补上短板,他找来了大量专业书籍研读,又四处参观,虚心请教“老师傅”,久而久之摸索出了门道。他舍得投入,2000棵柚树每年投资8万多元,远超同乡。今年中秋前,他的20万斤蜜柚仅3天就售罄;近2万斤沙田柚也已全部订出,保守估计产值达40万元。

品质意识在越来越多柚农心中根植,然而,与其说这是柚农在实践中的摸索所得,还不如说是市场的倒逼。从事基层农业服务工作十几年的梅县区白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钟仁政对此深有体会:“过去,产量是唯一追求,而现在高品质才能卖上好价钱,农户自然会选择。”

众所周知,有机肥的施用是提升柚子质量的关键,但这样一来将增加资金和人工成本,部分柚农因此有所顾虑。2017年,梅县区作为全国100个、全省3个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示范县之一,争取到国家补贴资金1000万元,有机肥补贴施用量1.4万吨。有20多年种植经验的梅县区石扇镇柚农林运恒是受益者之一。“几年前,我们就在农业部门的引导下开始施有机肥。相对而言,有机肥比化肥贵,但长期使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板结,现在施有机肥获得补贴后与化肥价格差不多,所以我们基本都在使用有机肥,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林运恒说,因为科学施肥,他果园的柚子每斤价格平均提高了0.2元。“常规的技术,大部分柚农都已掌握,近年农业部门主要倡导树立品质意识,通过政策引领高质量发展。”钟仁政说。

大埔县枫朗镇和村是蜜柚专业村,柚农多,掌握的经验也不少。但是,“小户种柚树一般靠经验,摘果后怎么销售成了最头疼的事。”柚农邓初阳选择与龙头企业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从柚苗到管理再到销售全交由顺兴公司负责,种植过程有专业技术人员前来指导,统一使用标准化农药、统一挂果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收购。这种“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有效改变了过去农户分散经营、柚果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村里加入到与公司合作队伍中的柚农不断增加。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壮大,正带动和影响着更多的小农户进行标准化种植,提升技术,增收致富,为大埔县蜜柚产业园的发展树立标杆。

种柚,是一种生活

如今的梅州柚已融入到千家万户的生活中,种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还是一段爱的传承,一份传统产业的延续与光大。

每到梅州柚销售季,梅县区松口镇果农许振一刻也不得闲,不是在邻居家帮忙摘柚,就是在自家果园打包快递。在他看来,种柚不是一件辛苦事,而是让生活充满乐子。“种柚20多年,柚子不仅让我盖上新楼,还给孩子买了房和车。”如今天命之年的他越活越年轻,为了提高柚子品质和拓宽销路,他玩起了微信,“平时就和老师们交流种柚经验,还能在朋友圈发消息卖柚。女儿每天通过视频指导我在新平台销售,不但生意做上去了,还能和她见面。”

对梅县区隆文镇柚回家专业合作社的朱思源来讲,梅州柚是爱的“接力棒”。2017年,年仅30岁的朱思源家中发生重大变故,在外打工的他决定回家接手父亲的柚园。“父亲通过种柚卖柚供我上学、养家糊口,我也要认真管理果园,把担子接过来扛在肩上。”种柚除了是生活支柱,还是家业的传承。他将兽医的部分理念应用在种柚上,给柚树施加叶面肥和有机肥,提高果品。在销售方面,朱思源不满足于传统批发渠道,他将梅州柚放上淘宝店,还自学PS等软件教程优化店铺界面,通过向朋友同学推荐、朋友圈广告、免费品尝、网络推文等多种形式宣传,在他的精心运营下,客户越来越多。今年,朱思源通过电商销售的柚子卖价在3.5—5.5元/斤,10万斤柚子产值几十万元。

像朱思源一样,越来越多新一代柚农以新思维拓展梅州柚的市场新空间,彼此成就。早年在外地做厨师的大埔县西河镇农民孙如明,为了方便照顾家庭,回到家乡成立了明新农场种起了柚子。结合工作经历,孙如明在中秋节将梅州柚与月饼、烟酒打包做成礼盒销售,卖价高达108元,这种方式带动卖出几万斤柚子,销售额高达60万元。

梅州柚给一个个“小家”带去幸福,还成为梅县大黄村的主要收入来源。大黄村种柚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现在大黄村有农户550户,98%都种柚子。90年代初,由于信息、交通不畅通,柚价波动大,村民便自发外出开拓市场。2005年,大黄村已有10多家梅州柚合作社。2018年,占地300亩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梅县(大黄)金柚产业园落户大黄村,吸引了28家合作社进驻,产业园仓储能力达5000万斤,当年销售金柚1亿多斤,销售额3.5亿元,实现利润4000多万元,解决了1500多人的就业。大黄村党委书记、大黄村金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廖建明说,梅州柚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给大黄村村民带来了幸福生活。

种柚,是一种信念

梅州人祖祖辈辈都有种植柚子的习惯,随着效益的持续提高,柚子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越来越多梅州人将种柚当成了终身事业,并为之执着。

“以前我们最关心柚子卖得好不好,价格高不高,从来没想过自家的梅州柚能上央视!现在大家更关心柚子品质好不好,能不能为梅州争光。”种柚近四十年的梅县区松口镇大窝农场猫公塘柚农古虎通觉得,自家柚子的好坏已经不仅是个人的事。

市长代言、全国展销、登上央视、走进机场……这个夏天,梅州柚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曾榆表示,今年十记果业引进了4.0无损测糖、光电测皮技术对柚子进行检测,根据内在含糖量及外在品相对柚子进行阶梯式分级,以质定价,这样能够倒逼种植户提高种植标准,形成更有序的市场机制。“近几年,梅州柚品牌宣传力度大,但品牌由品质支撑,品质必须跟上。”

梅州柚品牌知名度日渐提升,销售价和销售速度随之水涨船高,无论是梅州柚种植企业还是普通种植户,都尝到了“品牌效应”的甜头。梅州市委、市政府及梅州柚产业协会深谙“品牌是竞争力,品质是生命力”,下发了《关于加强金柚质量管理的通告》及绿色种植、适时采摘的倡议书。在金柚采摘季前,梅州市农业农村局还开展了梅州柚品质专项监测行动,以提高梅州柚种植户对品质的重视程度。

梅县区盟益水果专业合作社今年的金柚产量预计超50万斤,早在十月中旬就有30多万斤被预订。该合作社负责人冯新乐表示,由于合作社金柚品质较好,所以预订情况较为理想,预订价也在2元/斤以上。“今年行情比去年好,要感谢政府做的各种宣传工作和对梅州柚产业的重视!”合作社积极响应政府倡议,严格遵守开采时间,十月底才开始采摘上市,“维护梅州柚金字招牌是每个柚农的职责。”冯新乐说。

已经种了三十多年柚子的老柚农刘仁华一直坚持品质为上,打造一流金柚品牌,他十分认同不早摘的倡议。在得知专项监测行动的消息后,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今年梅州柚的宣传铺天盖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采购商开始认可梅州柚品牌,只有产出更好吃、更优质的柚子才能不辜负这份信任。”

刘仁华是梅州柚种植户的一个缩影,在这场由政府发起、柚农积极响应的打造梅州柚金字招牌的行动中,越来越多的柚农开始重视品质、维护品牌。将柚子种好、卖好,是梅州上下的共同信念。在很多梅州柚的微信交流群中,在外打拼的游子提到梅州柚皆是满满的自豪,梅州柚已成为梅州农业的新标杆。

从改革开放前的零星种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快速发展,再到今天全球最大的沙田柚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柚类生产地级市,梅州下上正不断努力将柚子事业修成正果。

为推进梅州柚产销对接,不断夯实采购渠道建设,实现梅州柚品牌提升。11月1-2日,广东梅州将举办2019梅州柚产销对接大会暨梅县区第十届金柚飘香文化旅游节。梅州柚直采、优质果园对接,采购商参会咨询:李先生 18520648771(微信同号)

长按二维码了解活动详情

【策划】陈永 黄增国 麦倩明 陈爱东

【统筹】汤凯锋 阮定国 李金玺 唐林珍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力嘉 刘涵 徐岩 南方日报记者 马吉池 通讯员 彭伟录

【图片】种植户供图

编辑 李力嘉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