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嘉应学院党委:“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品牌党建创新实践

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一、案例简介

嘉应学院地处全域原中央苏区的梅州市,梅州市有叶剑英纪念园、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蕉岭县红色文化历史长廊、平远县红军纪念馆等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嘉应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梅州市是全域原中央苏区的红色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品牌党建创建活动,已经持续了六年,内容包括“红色课堂”学习、“红色史迹”学习、“红色网络”学习、“红色校园”创建等,拓展了师生党员的教育空间资源和平台功能,形成了跨多维空间的党建工作环境,有效促进了高校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的深度融合。

二、主要做法

(一)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抓手,加大党建工作力度

学校党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领导贯穿到立德树人全过程。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的要求,学校进一步加大党建工作力度,从2012年开始,党委组织部制定了《嘉应学院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办法》,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强二级学院的党建工作。每年10月对二级学院的党建工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对应等级,直接下发二级学院标准*人数奖励金,让学院人人都关心党建,人人都为党建出力。通过7年来的考核实践,二级学院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品牌意识不断加强,党建工作成效不断显现。

(二)将红色资源融入党员教育全过程,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1.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依托梅州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三会一课”与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创新党课方式,组织师生党员到叶剑英纪念园、客家博物馆、三河坝战役纪念馆、中央苏区(梅州)文物史料展厅、红军纪念园开展开放式组织生活。组织师生党员到客家廉吏馆、梅州监狱、百岁山“德馨园”等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警示教育,进一步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防线。

2.拓宽党员教育阵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互动式、共享式、体验式等学习形式,积极拓宽党员教育阵地。近年来,组织了43名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赴浙江大学开展高校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组织了36名科级干部赴井冈山大学对口交流并赴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织了部分中层副职赴河南安阳开展学习培训。

3.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传帮带作用,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与学校关工委的联系沟通,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近年来,组织了16名二级学院优秀学生党支部委员代表赴红都瑞金开展红色传统教育活动,策划、出版了《关爱丛书—瑞金行》,扩大教育效果。组织了一批学生干部代表到原中央苏区县大埔开展以“触摸红色土地,感受苏区情怀”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了20位新入职辅导员和5位学长辅导员代表前往井冈山开展以“武装斗争劈新路,朱毛携手展宏图—井冈问道”为主题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学习活动。

4.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成果展,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七一”期间,组织举办了“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党建工作成果展,以展板、视频、党建成果评比等形式,充分展示了各级党组织在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推进党建工作与红色文化有效融合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做法,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植根支部,深入师生心灵,达到铸魂育人的良好效果。

(三)将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开展主题实践教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6年5月开始,我校连续组织1万多名学生赴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三河坝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感受红色文化,传承苏区精神”和“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实践教学活动。经过3年多的实践证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的实践教学方案已较为成熟完善、效果稳定,是可复制推广、操作性强的思政课建设案例。

2.创建“红色课堂”,坚持在课堂教学中传承。将苏区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高质量地推进红色文化育人体系,通过开设《叶剑英生平与思想研究》《苏区历史与苏区精神研究》等独具特色的选修课,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通过将苏区精神等“红色元素”融入到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学术、科技、文体等活动中,打造具有红色印记的第二课堂;通过召开“弘扬苏区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成长”研讨会和开展大学生践行苏区精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方式,让大学生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

3.依托“青马工程”培训班和“学生研习社”,提升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我校积极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培训,制定了《嘉应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通过“青马工程”的实施,每年培养1000名“青马”学员,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良好的促进、提升和辐射作用。依托物理与光信息科技学院成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研习社,通过专题报告、心得交流会、赴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形式,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在学有所获的基础上,引导研习社成员积极进行宣讲,推动宣讲活动“进支部、进社团、进宿舍、进网络、进课堂”。

4.创新党员服务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专业特色,利用地方资源,不断创新党员服务载体。如我校美术学院组织师生党员和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前往市属县区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墙绘活动,让师生党员在支部活动中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该项目获2017年全省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优秀支部生活创新案例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各党支部积极拓宽工作思路,为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提供良好的平台。如:数学学院组织开展了“红色精神传客都,文化经典载书中”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文学院组织开展了党建微视频创作,创作了《为什么入党》、《青年颂》等作品,促进了以红色艺术为媒介的党建工作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生命科学学院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教育活动,将苏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组织开展了学生党员“八个一”党性锻炼活动;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开展了“学习强国 晨读经典”活动,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党史教育、国情教育。

三.工作成效

1.师生对红色精神的理解、感悟和认同进一步加深,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组织师生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用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完整的历史感悟红色文化、诠释弘扬苏区精神,创新教育模式, 加深了师生党员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深入了解了革命历史,传承了红色基因,坚定了爱党爱国信念, 加强了党性锻炼,提升了学习教育成效。

2.创新了党建工作模式,增强了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组织生活开展形式,突出党味,充分利用客家红色资源、身边典型等,突出了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了党性锻炼,更加贴近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 通过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等形式,引导师生党员从“课桌后”走向“讲台前”,变“念文件”为“趣味学”,让党员干部有更多的“参与感”,激发师生党员自觉参与红色文化教育的积极性。

3.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了传承了红色文化基因的载体。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营造了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党支部积极参与“红色校园”创建活动,亮点纷呈、成效显著。通过组织系列红色文化活动,传承红色精神,培养了一支红色党员队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创新评价

立足梅州全域为原中央苏区,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把红色文化资源的素材融入新时代党建教育中,传递给师生,让党员教育活动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能有效引导师生党员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责任编辑】陈冰青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频道主编】戎明迈


编辑 陈冰青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